黄河故道人_第五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2/3页)

,戏票三毛、四毛。”

    “你们演的又不如电影。”

    “那当然,他们是省一级的。”

    “在地市一级的里面,你们团也只能算差的。”

    杨森想和他争辩,想了想,算了。

    晓晓把一根手指头含在嘴里,喊道:“爸,我要走家!”

    “再玩一会儿。”他说。

    “写好了,你帮我看看啊!”杨森说。

    “你拿来就是啰!”

    有小孩的叫声,从远处传来。晓晓象一只小狗似的,腾在翻坐起身子,机警地四下里望着。声音没了,她又重新无聊起来,拉长声音喊:“我要走家——”

    “走吧。”吕老师无可奈何地站起身,拍拍屁股上的灰。

    “我跟你一起走。”杨森也站起来,推起自行车。

    晓晓连滚带爬地下了台阶,扑到自行车上,拉住车大梁:“我骑车!”

    “别闹!”爸喝住她。

    杨森却把她抱上车子,让她在坐垫上坐稳当了。

    他们一起往回走。夕阳淡淡地照着湖水,湖水像是暖和了一些。

    “吕老师,有个事,也是人家托我的…”杨森犹犹豫豫地说,偷眼瞅了瞅吕老师的脸色。

    “什么事?你说嘛。”吕老师鼓励他说。

    “文化宫的毛迪说,他们要搞业余文艺汇演,正找人刻谱子,当然是简谱。他们问我能找到人吧,有报酬,报酬相当可观。我想…”

    吕老师打断了他的话:“我没有时间,刻谱子是极乏味的活儿,别说我正忙,就是不忙,也没有兴趣。”

    “那么就算了,我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杨森赶紧说。

    晓晓伸出身子去揿铃,铃响个不停,很剌耳,又不好意思不叫她揿。

    “假如是朋友之间互相帮忙,倒也不是不可以。可是毛迪算什么?他人不大,派头倒不小,找人抄谱,我想那总不是他自己写的谱吧!”他脸色发红,真的动了气。

    杨森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晓晓揿着铃,没个完:“嘀铃铃铃”,走出了公园。他们分手了。吕老师绷着脸,把晓晓抱下车,牵着她走了,走进一条窄窄的巷道。落日把他俩的影子斜斜地投在泥墙上,细长长地斜了过去。

    杨森懊丧地看着他俩消失在小巷深深的尽头,他明明是为了吕老师好的,可却惹恼了他。他也太蠢了,怎么能记吕老师抄毛迪的谱子。要说他的作曲是跟吕老师学的,那么毛迪的作曲就是跟他学的。吕老师自然是要感到屈辱的。当时,毛迪本来是请他抄的,他不也是觉得不太对劲才敷衍道:“我帮你找找人看,我没空。”他检讨着自己,推着车子慢慢地走了。

    其实,这也没什么,管他是谁的谱子,有报酬就行,反正他没事,靠他老婆一个人挣钱,毕竟太辛苦了。他不由的又想,马上就反驳自己:吕老师并不是没有事做,他是要挑选更适合自己,发挥其所长的工作,他并不是那种能为五斗米随随便便折腰的人。想到这里,他更不能原谅自己了。他简直无法从这懊丧的心情中自拔。他近来时常感到懊丧,说不清是哪儿又是怎么了,就是——窝囊。

    他推着车子慢慢地走,也不想上车,不知不觉走上了淮海路。

    自行车象流水哗哗地涌过去,他眼睛一亮,翻身上了车,朝马路对面骑过去。

    她正在济中桥头,站在烤红芋的炉子前,挑选一节红芋。

    她围着围巾,却没有戴口罩。她的鼻子和嘴都很平常,人中有点短,把上嘴唇带得翘了。她远没有戴着口罩那么好看,那好看里有着一种神秘莫测的味道。但是他却没有感到任何失望,相反有点兴奋,她似乎更加切实可靠了。他骑到她身边,下了车,站在炉子跟前,饶有兴趣地在那黑擦擦的棉垫子下面挑选着红芋。看到红芋,他止不住一阵胃酸。在农村,他吃够了红芋。

    她手上长满了冻疮,东一块,西一块,红红的,象个烂胡萝卜。他几乎想握住它暖一下。她犹豫不决地翻弄着,初步选定了两截,正在这两截之前决不下。他看见这两截红芋都不好,只是外观上比较整齐干净。他挑了一个不大不小,软软的而又筋筋的,他知道这个一定甜得象蜜。他对她说:

    “这个好。”

    她看了一眼,红芋有点糊了,赖赖巴巴的。她不要,仍然犹豫在那两截之间,已经决定要那节短短粗粗、笨头笨脑的红芋。他急了,又一次推荐:

    “这个好,不诳你。”

    她怀疑地看看他,又看看红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