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 (第9/11页)
沙丘台东面,台在巨鹿老城东北七十里,是封王所建。赵武灵王与秦始皇都死在这里。又流经铜马祠东面,这是汉光武帝的祠庙。更始三年( 25 )秋天,光武帝追击铜马军,在馆陶把它打得大败,迫使它投降。但贼兵心中却惶惶不安,世祖让他们回到自己营中去,他亲自轻装骑马到他们的营垒中巡行。贼兵于是自相谈论道:萧王对我们真是推心置腹,如此至诚待人,我们怎能不为他舍命效劳呢?于是就把归降的数十万人,分配给部下诸将,所以关西称世祖为铜马帝,祠也因此得名。庙旁有碑,记述河内惰武县张导的治水事迹。张导,字景明,建安三年(198 )当巨鹿太守。那时漳水泛滥,土地不能种庄稼。张导展阅地图,与府尽彭参、属吏马道篙等,追溯水道流向的变动,估测河流内外的形势,修筑堤防,疏通水流,调整了水路,治水的功绩卓有成效,百姓因而受益。碑额题为《 漳河神坛碑》 。但民间老人和老学者还把这座祠庙称为铜马刘神寺。这块碑近来因受震碎裂,只留下一半,也已看不清了。漳水又流经南宫县老城西,汉惠帝元年(前194 ) ,把这地方封给张越人的儿子张买,立为侯国,这地就是王莽的序中。漳水与隅醛水相通,称为衡津,又有长芦yin水和绛水等名。现在漳水已经断流,绛水也不再绕弯流了。又北流,绛水分流而出,现在已经无水了。旧河道通往东南,流过九门城南面,又往东南流过南宫城北面,又往东南流过缭城县老城北面。《 十三州志》 说:经县以东五十里,有缭城,是个旧县城。左边流经安城南面,就是旧时信都的安城乡。更始二年(24 )和戎郡的卒正邪彤在信都南面的安城乡与光武帝会见,光武帝十分高兴,说的就是这地方。旧河道又往东北流经辟阳亭。汉高帝六年(前201 ) ,把这地方封给审食其,立为侯国,也就是王莽的乐信。《 地理风俗记》 说:广川西南六十里,有辟阳亭,是个旧县城。绛读往北流过信都城东面,散流注入沼泽中,西边通到信都城,东边与广川县的张甲故读相连,一同流入大海。所以《 地理志》 说:《 禹贡》 记载,绛水在信都往东流入大海。 又往北流过堂阳县西边, 衡水自堂阳县分为两条,一条往北流经旧县城西面。世祖从信都以四千人先攻打堂阳降水,就指这条水。水上有桥,那地方叫旅津渡,这是因为商旅都从这里过河的缘故。右边一条往东北流,通过石门流出。现在石门的岩石已经崩塌,只留下残余的基址了。这条水称为长芦水,是引蔑水的变名。长芦水往东流经堂阳县老城南面。应韵说:县城在堂水之阳。《 谷梁传》 说:水北称为阳。但现在旧县城的南面再也没有另外的河流,只有这条东流的水与此相当,现在它又兼有堂水的名称了。长芦水又往东流经九门城北面,是个旧县城;又往东流经扶柳县旧城南面。世祖建武三十年(54 ) ,把扶柳封给寇询的儿子寇损,立为侯国。又东流北转流经信都县旧城西面,这是信都郡的治所。信都郡设于汉高帝六年(前201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 )是广川惠王刘越的封国,王莽改为新博,县叫新博亭。光武帝从蓟到信都,就是这地方。明帝永平十五年(72 ) ,改名为乐成,安帝延光年间(122 一125 )改为安平。城内有汉冀州从事安平赵征碑,又有魏冀州刺史陈留丁绍碑,是青龙三年(235 )所立。城南有《 献文帝南巡碑》 。水沿城边往北流注,又往北流经安阳城东面,文往北流经武阳城东面。《 十三州志》 说:扶柳县东北有武阳城,是个旧县城。又北流,就是博广池,池中多产虾蟹,以鲜美驰名,每年进贡朝廷,以充实府库的食品。又往北流经下博县老城东面,然后北流注入衡水。又往东北流过扶柳县北面,又往东北流过信都县西面, 扶柳县旧城在信都城西面,衡水从城西流过。县里有个扶泽,泽中多生柳树,所以叫扶柳县。衡水又往北流经昌城县旧城西面。《 地理志》 :信都有昌城县。汉武帝把这地方封给城阳顷王的儿子刘差,立为侯国。阐驱说:昌城本叫阜城。应肋说:堂阳县北三十里有昌城,是个旧县城。世祖攻下堂阳,昌城人刘植率领宗族子弟据守城邑拥戴世祖。又流经西梁县老城东面。《 地理风俗记》 说:扶柳县西北五十里有西梁城,是个旧县城;而世人却以为叫五梁城,大概是因为字形近似而造成的错误。衡漳又往东北流经桃县旧城北面。汉高祖十二年(前195 ) ,把这地方封给刘襄立为侯国;王莽改名叫桓分。衡漳在这里与斯校旧河道汇合。斯校水上口承接大白渠,大白渠上口承接绵蔓水,绵蔓水的上流又承接桃水。这条水发源于乐平郡的上艾县,往东流,世人称为桃水,流经靖阳亭南面,就是旧关城;又往北流经井隆关下,注入泽发水,往东北乱流经常山蒲吾县西面,分出桃水;往南流经蒲吾县老城西面,又往东南流过桑中县老城北面。世人称此城为石勒城,是因为后赵石勒增建了城墙,而得名,但民间又称为高功城。《 地理志》 说:这是个侯国。桃水又往东南流经绵蔓县旧城北面,就是王莽的绵延。世祖建武二年(26 ) ,把这地方封给郭况,立为侯国。自此以下,就通称绵蔓水了。绵蔓水又往东流经乐阳县旧城西面,右边汇合井隆山水。这条水发源于井隆山,世人称为鹿泉水,往东北流,转弯流过陈余垒西面,俗称故壁城。从前楚汉相峙时期,韩信往东进军,陈余就在这里抗拒韩信,但他不采取李左车的战略,却把全部兵力集中到西线作战。韩信派奇兵从小路,杀出,在他的营垒上插上旗帜。陈余的队伍失却据点,慌乱奔逃,他本人也在抵水上被杀。水又转弯流经垒南,又往南流经城西,往东注入绵蔓水。绵蔓水又转弯流过乐阳城南,民间名为临清城,是搞错了的。《 地理志》 说:乐阳是个侯国。王莽改名为畅苗。《 东观汉记》 说:光武帝派邓禹去调派房子县的军队二干人,以挑期为偏将军,分攻真定、宋子的残余贼兵,攻下乐阳、察、肥垒。绵蔓水又往东流经乌子堰,在这里分出一条支流。又东流,称为大白渠,就是《 地理志》 所说的上口承接绵蔓水的那一条。白渠水又往东南流经关县老城北面,按《 地理志》 ,这是常郡的属县。又往东流,就是成郎河,水上有大桥,称为成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