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_卷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十 (第10/11页)

桥。又往东流经耿乡南面,世祖把这里封给前将军耿纯,立为侯国,世人称为宜安城。又往东流经宋子县老城北面,这一段又称宋子河。汉高帝八年(前199 )把宋子封给许虑,立为侯国,王莽改名为宜子。从前高渐离善于击筑,为人当仆役,就是从这里进入秦国的。水又往东流经敬武县旧城北面。按《 地理志》 敬武是巨鹿郡的属县。汉元帝把这地方封给他女儿敬武公主,作为汤沐邑。阔驹《 十三州记》 说:杨氏县北四十里有敬武亭,是个旧县城。现在此城还很坚固,只是个小城,所以俗名叫敬武垒,是个古城邑。白渠水又东流,叫斯浚水。《 地理志》 说:大白渠往东南流,到了下曲阳县注入斯校水;东流分为两条,支流从右边伸出,往东南流,称为百尺沟;又往东南流过和城北面。世人称为初丘城,其实不对。汉高帝十一年(前196 ) ,把这里封给郎中公孙昔,立为侯国。又往东南流过贯城西面。汉高帝六年(前201 ) ,把这里封给吕博,立为侯国。百尺沟往东南散流,经过历乡东面,往南流进低湖,东流注入衡水。斯佼水从支流分出处往东流经贯城北面,又东流,积储为阪塘,称为阳糜渊。渊水左边接纳了白渠支流,俗称低水。低水在草城县乌子堰承接白渠,又往东流经肥累县老城南面,又往东流经陈台南面。这座台很宽广… … 又往东流经新丰城北面。按《 地理志》 说:巨鹿有新市县,是个侯国,王莽改名为乐市,但却没有新丰这地名,那就不清楚了。水文往东流经昔阳城南面,世人称为直阳城,这不对,这里本来是鼓聚。《 春秋左传》 :昭公十五年(前527 ) ,晋国荀吴领兵攻打鲜虞,把鼓城围困了三个月,鼓人请求投降。穆子说:城里人看起来还吃得饱。他不肯答应。军吏说:这城分明就可以到手了,你却不去拿,反而苦了军民,损了兵器,怎么能为君主效劳呢?穆子道:虽攻取了一座城,却教百姓懈怠,怎么去治理它呢?城虽拿到但换来的却是懈怠,这不会有好结果;抛弃老传统也是不祥的。鼓人能够为他们的君主效劳,我们也能够为我们的君主效劳。按正义行事不出差错;赏善罚恶没有失误,才能真正取得这座城。能为大义而献身,这难道还不好吗?鼓人宣称粮食告罄并且精疲力竭了,于是才来取城,晋军攻下后得胜而回,没有杀一个人,只俘虏了鼓子莺鞍而归,把他上献后又放他回去。鼓子又反叛了,荀吴打下东阳,把兵士化装成买粮的人,背穿恺甲在城门外歇息,发起突击,灭了鼓国,.俘获鼓子莺鞍而归,派涉佗去驻守。《 十三州志》 说:鼓城就是现在的昔阳亭。京相潘说:鼓人是白狄的一个分支。下曲阳有鼓聚,就是旧时的鼓子国。白渠支流又往东流过下曲阳城北面,又流过安乡县老城南面― 《 地理志》 说:这是个侯国― 又往东流经贯县,注入斯佼水。斯佼水又往东流经西梁城南面,又往东北流经乐信县老城南面。《 地理志》 :这是巨鹿郡属县,是个侯国。又东流注入衡水,衡水又北流,就到袁谭渡。袁谭从邺往来都要经过这里,渡口也就因而得名了。

    又往东北流过下博县西边,

    衡水又往北流经邹县老城东面。《 竹书纪年》 :梁惠成王三十年(前340 ) ,秦把卫秧封于邹,改名为商,就是这地方。所以王莽把它改名秦聚。《 地理风俗记》 说:县北有邹阜,邹县大概就是依此阜命名的。王莽改名为闰博。应肋说:太山有博,所以这里,叫下博。汉武帝从溥沱河南行,到这里迷了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碰到一位白衣老人,说:现在信都是为汉而守城的,离这里有八十里。世祖就到信都去,任光开了城门迎接他,汉室中兴的基业才自此奠定。以后去寻求这位老人,却找不到了,人们谈论这件事,以为他是神仙。衡漳又往东北流经下博城西面,弯弯曲曲地往东北奔流,称为九睁;西流经过乐乡县老城南面,王莽改名为乐丘。又东流,引霞水注入。

    又往东北流过阜城县北边,又往东北到昌亭,与淖沱河汇合。《 水经》 把阜城放在下博的下流,昌亭的上流来叙述,可是查考地址的位置,次序虽不对,但的确又事出有因。勃海郡的阜城又在东昌的东边,所以知道并非这地方。漳水又往东北流经武邑郡南面,那是魏时所置。又往东流经武强县北面,又往东北流经武隧县老城南面。按《 史记》 ,秦军在武隧打败赵国将军启辄,杀了十万人,就在这个地方。王莽改名为桓隧。白马河在这里注入漳水。白马河上流承接淖沱河,往东流经乐乡县北面、饶阳县南面,又往东南流经武邑郡北面,往东注入衡水,汇流处称为交津口。衡漳又往东流经武邑县老城北面,就是王莽的顺桓。晋武帝把他的儿子封在该县,立为王国。后来把武邑、武隧、观津都划归武邑郡,治所就设在这里。衡漳又往东北流,右边汇合了张平口旧沟,上流承接武强渊,武强渊西南,水边留有旧时武强县的治所,渊就因而得名。《 东观汉记》 说:光武帝派王梁当大司空,把武强立为侯国封给他。据老人们说:县里有个人走路时看见一条小蛇,心里觉得似乎有点灵异,于是就把它带回家饲养,取名担生。蛇长大后竟把人吃了,邻里中人都很发愁,就把养蛇者抓起来关进监牢。担生背着他逃走,县城沉陷成为湖泊,县长和官吏也都变成鱼鳖。现在县城东北大约半里的地方都没在水中。渊水往东南流,积聚成湖泊,又叫郎君渊。老人们又说:县城沉陷那天,那人的儿子向东奔逃,也在这里沉陷,所以这个深潭就叫郎君渊了。渊水通问北面,水口叫石虎口;又往东北流,就是张平泽。泽水泛滥,在北面冲垮堤口流出,叫张刀沟。往北注入衡漳,汇流处叫张平口,沟水也叫张平沟。泽水涨溢时就南流,水枯时就断流。衡漳又流经东昌县老城北面,这就是《 水经》 里说的昌亭,也就是王莽的田昌,俗名叫东相,这是因为相、昌两字音韵相合,因而致误。西边有昌城,所以称此城为东昌。衡漳又往东北流,在左边汇合了淖沱河的旧水道,汇流处叫合口。衡漳又往东北流,分为两条,水流溢出处,叫李聪涣。

    又往东北流到乐成郡陵县北面,分支流出,

    在陵县,衡漳并没有分支流出的水,往县北分出的,是滤沱的支水,是从淖沱旧河道分出的。衡漳又东流分为两支:向左边分出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