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_卷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十 (第11/11页)

是向氏口,渠水就从此口引入。衡漳又往东流经弓高县老城北面。汉文帝把这里封给韩王信的儿子韩馈当,立为侯国,也就是王莽的乐成亭。衡漳水又往东北流,右边汇合了柏梁搓。这条水上流承接李聪涣,往东北流叫柏梁搓;往东流经蒲领县老城南面。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 ) ,把这里封给广川惠王的儿子刘嘉,立为侯国。《 地理风俗记》 说:惰县西北八十里有蒲领乡,是个旧址县。又往东北流,汇合了桑社沟的支流,又往东北流过弓高城北面,又往东注入衡漳,汇流处称为柏梁口。衡漳又往东北流,在右边汇合桑社沟。沟水上流承接从破,世人称为卢达从薄,也叫摩诃河,东南与清河相通,西北到达衡水。春秋雨季涨水泛滥,观津城北面方圆二十里的地带,因为水流汇集,就都成为沼泽地了。水道通过观津县老城北面。乐毅离开燕国降于赵国,封于此城,号称望诸君;王莽时叫朔定亭。水又向南转弯往东流经窦氏青山南面。沿堤边往东流出,这青山就是汉文帝窦后父亲窦少翁的坟墓。窦少翁是本县人,秦时天下大乱,他就隐居山林钓鱼,不幸跌入深潭淹死。景帝立,窦后派使者把深潭填掉,安葬她的父亲,在观津东南筑起一座大坟,百姓把它叫做青山。水又往东流经董仲舒庙南。董仲舒是广川人,世人还把这座庙宇称为董府君祠,每年春秋两季到这里来祭祀祈祷,从未中断。旧沟又往东流经惰市县老城北面,汉宣帝本始四年(前70 ) ,把这里封给清河纲王的儿子刘寅,立为侯国。王莽改名为居宁,俗称温城,其实不对。《 地理风俗记》 说:惰县西北二十里有惰市城,是个旧县城。又东流,汇入从破,破水南北十里,东西六十步,五月、十一月破水升涨,水深不流,又称桑社渊。从破的水往南流出,两岸筑堤,分支往东流经惰县旧城北面,往东与清漳水汇合。漳水泛滥时就北流注入破泽,泽水盛涨时,就往南流泄,_上下相通。从破往北流出,向东北分成两条水。一条往北流经弓高城西面,往北注入柏梁递;一条往东流经弓高城南面。又往东北流,杨津沟水在这里分出。衡水往东流经阜城县老城北面、乐成县老城南面― 乐成是河间郡的治所。《 地理志》 说:旧时是赵国地方。汉文帝二年(前178 ) ,分地设立为国。应韵说:地在两河之间。景帝二年(前155 )封他的儿子刘德为河间王,就是献王。王莽改名,郡称朔定,县叫陆信。褚先生说:汉宣帝地节三年(前67 ) ,把这里封给大将军霍光哥哥的儿子霍山,立为侯国。章帝把他儿子刘开封在这里;桓帝追封他的祖父孝王刘开,加孝穆王的尊号,划出该县作为祭扫陵墓之用,所以把陵称为乐成陵。现在城中还有一口古池,方圆八十步,从前引了衡水北流入城,注入池中。池北面对一座高台,台基和沟堑都已荒芜了,只是留着表示保存古迹的意思罢了。

    又往东北流过成平县南边,

    衡漳又往东流经建成县旧城南边。按《 地理志》 该县旧属勃海郡。褚先生说:汉昭帝元凤三年(前78 )  ,把建成封给垂相黄霸,立为侯国。成平县旧城在北边,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 )把成平封给河间献王的儿子刘礼,立为侯国,也就是王莽的泽亭。老城南北相直对。衡漳又东流,右边汇合了杨津沟水。沟水从破塘往东流经阜城南面。《 地理志》 说:勃海有阜城县。王莽改名为吾城的那个阜城,并不是《 水经》 中所说的阜城。建武十五年( 39 ) ,世祖把这里改封给大司马王梁,立为侯国。杨津沟水又往东北流,经过建成县向左边注入衡水,汇流处叫杨津口。衡漳又东流,左边汇合溥沱河的旧河道,又往东北流入清河,汇流处叫合口。又流经南皮县的北皮亭,然后往东北经浮阳县西面,往东流去。

    又往东北流过章武县西边,又往东北流过平舒县南边,东流人海。清漳流经章武县旧城西面,就是旧时的秽邑。在这里分出支流,叫秽水。往东北流经参户亭,分成两条。应劭说:平舒县西南五十里有参户亭,是个旧县城。世人称为平虏城。支流又往东流奔,叫蔡伏沟,又东流积储成为湖淀。一条流经亭北,又流经东平舒县旧城南面。代郡有平舒城,所以这里叫东平舒。按《 地理志》 ,这是勃海郡的属县。《 魏土地记》 说:这是章武郡的治所。所以世人以为这就是章武县的旧城,但实际并不是。又往东北流,分成两条水:一条向右边流出成为湖淀,一条往北注入淖沱河,汇流处称为秽口。清漳水往东乱流,注入大海。

    清漳水发源于上党郡沾县西北的少山大要谷,往南流过县西,又从县南转弯,

    《 淮南子》 说:清漳水发源于渴决山。高诱说:山在沾县。现在清漳水发源于沾县旧城东北面,俗称沾山。后汉把沾县划给乐平郡,郡治在沾县。清漳水就发源于乐平郡的沾县境内。所以《 晋太康地记》 说:乐平县,旧名沾县。是汉时的旧县。那座山也叫鹿谷山,水从大要谷流出,往南流经沾县旧城东面,并不流经西面。又往南流经昔阳城。《 左传》 :昭公十二年(前530 ) ,晋朝荀吴假意说要去会见齐军,向鲜虞借路经过,于是就进入昔阳。杜预说:乐平沾县东面有昔阳城,就是此城。水又往南流,在梁愉水口汇合了一条水。此水发源于梁榆城西面的大嫌山,有两个源头:北面的水源往东南流经此城东南面,注入南面那条水源;南面的水源也从西山流出,往东流经文当城北面,又往东北流经梁榆城南面,就是阔与旧城。秦军进攻赵国阔与,惠文王派赵奢去救援,赵奢采纳许历的意见在阔与打败了秦兵,指的就是这地方。司马彪、袁山松的《 郡国志》 都说涅县有阔与聚。卢湛《 征艰赋》 说:寻访梁榆空荒的城市,凭吊阔与旧时的都城。阐驯也说:阔与就是今天的梁榆城。汉高帝八年(前199 )把这里封给冯解散,立为侯国。南水在左边汇合北水,北水又往东南流入清漳水。清漳水又往东南流与镣水相合流。镣水发源于燎阳县西北的撩山,往南流经镣阳县老城西南面,东流到粟城,注入清漳水。往东流过涉县西面,又转向县南面,

    按《 地理志》 ,涉县是魏郡的属县。漳水在这里又有涉河之称,水名又随地名而变了。

    往东流到武安县南边的黍窖邑,注人浊漳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