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将列传_第十八章落中国武将列传的紫中国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落中国武将列传的紫中国武 (第5/6页)

,不过,这次则是正式展开对越南的侵略。在此,刘永福再度与这支法军作战,而且又再度将其击败,其司令官李维尼尔战死。这时所使的战法其实还是和第一次一样,这战法和后来的越战可说是完全相同,毕竟要以火力对决的话,是绝对不可能取胜的,因此就必须要利用复杂的丛林地形,然后一口气进入近距离战之中方有可能取胜。

    就这样,刘永福成了全亚洲的英雄。然而后来越南却屈伏于法国,在法军的要求之下,将刘永福流放出去。这时无计可施的刘永福只有再回到清。由于他已经是英雄的关系,在回到清后就被任为将军,在清法战争,也就是清朝与法国的战争开打之时,刘永福也在转战各地之中获得胜利。就他个人来说,虽在各地取得了胜利,然而就清法战争全体来说,终究是法国获胜。加上他后来与清的关系也处得不是很好,所以就停手了。

    接下来是在西元一八九四年发生的日清战争(译注:中日甲午战争),他当时乃是台湾的防卫司令官。而在日清战争结束之后,由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因此日本军就开始进驻。当时日本军曾要他投降,然而他并不愿意,因此就不断地抵抗。之后,由于清不厌其烦,使得刘永福没有办法只好放弃。其后他一直活着,直到西元一九一五年日本的大限重信内阁向中国提出了那恶名昭彰的二十一条要求为止。当时乃是处于第一次大战,欧美列强对亚洲无暇他顾的时候,而二十一条要求就是趁着这个空隙提出的,内容就是要中国成为日本的殖民地的过分要求。在司马辽太郎的演讲之中也提到这是“完全无视于中国的自主权和领土权,如同小偷、强盗般的无理要求”当时的日本政府所做的就是这样让后世如司马老师一般的日本人想到时,胸口不免一痛的事情。

    这时的刘永福已经是七十九岁的高龄,然而他还是非常地生气,还想要组织义勇军来与日本军作战。只是在立下了这个计划,尚未付诸实行的时候,就因年岁已大而死去。在死前,他还说自己的一生从未与中国人作战,他战斗的对象全都是外国人,之后方才没了呼吸。

    这个人在思想之上,也许可说是非常健全的国家主义代表,被说是传统的排外主义者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他的一生确实都是在欧洲或日本等外国势力的手中保护中国及越南免受侵害,是以确实是可以如此自夸而死的。而他也算是非常长寿,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才去世。

    自此以后,中国史也已完全地进入了近代史的时代之中,再也没有旧式武将活跃的余地。在近代的军官学校建起后,新的时代就开始了,这是一个充满苦难的重生时代。而在中国的武将之中,活到最后的,我想描写的就是这个刘永福。在这个人之后的都算是军人,也不再有武将的感觉了。

    就是这样,本来是从带点开玩笑的想法开始的企划,如今却变成了这样厚厚的书本,我真的非常感激。不过由于我的知识不足,也许对于其中一些历史上的人物做了不适当的评价也说不定。不敢说这本书将留传百世,只希望说原先对于中国的历史如同门外汉的读者能够在看了这本书之后得到一些不同的感觉,在经过了十年、或是二十年之后还会再想起来,或是再有不同的感触。我也希望能够多一个人看过这本书,那我就很高兴了。只是,关于中国的历史或人物的相关书籍,虽然有着拿来作为商务上的参考书,然而我认为这本书可能没有这样的功能,只是能够提供一些看历史故事的乐趣,以及能够让读者亲近这群极具个性的角色的作用罢了。

    在此再度感谢各位阅读此书。

    多尔衮:西元一六一二~一六五○年。清之太祖奴儿哈赤的第十四子。太祖没后,于西元一六二八年时跟随太宗前往征讨蒙古,次年则越过长城侵入中国内部,立有辉煌的功勋。西元一六三五年时则攻下察哈尔、翌年侵攻朝鲜,对于确立清帝国初期的功绩甚大。太宗没后则尽力于顺治帝的拥立,同时并担任其政治上之辅佐。一六四四年,当明由内乱而崩溃之际,他将李自成由北京流放,同时并抑止了人心的动摇,对于清平定中国立下大功。其生涯虽集权力于一身,但皆为清帝而奔走,惟死后终因被怀疑谋反而皇籍遭到剥夺。

    ——《清史稿》卷二二四《多尔衮传》史可法:?~西元一六四五年。虽然是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出身,却置籍于北京。西元一六二八年以进士出身,因讨伐明末叛乱中心人物张献忠而一举成名。由于得知李自成迫近北京一事,因此号召勤王军准备渡过扬子江,而听闻北京失陷后,则加入明之皇族。惟因对明后继者的问题和内乱等事情有所不满,因此便离开至扬州。后来在扬州之战中,持续抗清的史可法因战败而被俘,最后被杀。其抗战于王秀楚《扬州十日记》中有着详细的记载。

    ——《南明史》卷上《史可法传》康熙帝:西元一六五四~一七二二年。在位时间为西元一六六一~一七二二年。清第四代皇帝(圣祖)。八岁的幼龄即即上皇位,当时在大臣之中有不少专横之人,康熙帝便一一加以抑制而以自己的手腕展开统治。西元一六七三年三藩之乱起时,他自己位于阵头指挥,于一六八一年成功地加以镇压。在确立了对中国的统治后,他也使得财政充实,建立了安定的社会。终其在位一生都不再有够称为叛乱的暴动。另外,为了防止具有南下意图的俄罗斯,他于一六八九年订立了尼尔钦斯克条约,同时也进行对准噶尔部的平定等,开展了清的鼎盛时期。学问和武术方面都算是相当出色的皇帝,惟另一方面他也兴起文字狱,有意图统一思想之举动。

    ——《清史稿》卷六~八《圣祖纪》乾隆帝:西元一七一一~一七九九年。在位时间为西元一七三五~一七九五年。清朝的第六代皇帝(高宗)。清自建国以来虽然名君相继而有着持续的隆盛,但最繁荣的还是在于自康熙帝经过雍正帝以至于乾隆帝的这三代。乾隆帝在为政第五十九年时由于自认为立有十项功绩,因此自称为十全老人。他对内布施了不少善政,对外则进行远征等,发扬了清的国力。不过这也是建立于自康熙帝以至于雍正帝治政的成果上而成的,在几度的外征之后.终究加重了国民的负担,再加上乾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