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逐鹿记_第一百二十四章柏壁大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四章柏壁大战 (第3/5页)

大营的粮道原本有两条,一条在汾水西岸,由晋阳沿汾水经浩州东侧进入雀鼠谷,然后,途径霍邑等小城进入临汾,来到宋金刚大营,这条粮道由于路都随着汾水而行,极为方便,宋金刚大军的补给一直以来都依赖于它。

    然而,李世民在柏壁扎营,阻挡宋金刚南进和西向的通道后,并未像他前面地统帅裴寂那样胆小怯战,只是固守营寨,采取完全消极的防御措施,李世民在采取防守战略的时候,如同绵里藏针一般,他一直在暗中布局。

    于是,这才有了刘弘基率领两千精锐绕过定杨军大营北上,由隰州(今山西隰县)奔浩州(今山西汾阳)的具体战术,当刘弘基和张纶,李仲文等被定杨军击散的唐军残部合流,占据浩州之后,他们就多次率军出击定杨军的粮道,使得前方宋金刚大军的补给转运不及,陷入了缺粮的困境。

    浩州被唐军占领,对刘武周和宋金刚来说都是难以容忍的事情,因此,盘踞在晋阳的刘武周才多次派大将张万岁去攻打浩州,想要将浩州重新夺回来,然而,由于定杨军地军纪败坏,在河东并不能得到当地乡绅以及豪族世家的支持,就连平民百姓也对其极其反感,常常心念李唐,故而,在浩州子民的支持下,刘弘基等人多次击败张万岁的攻击,定杨军的粮道也就一直无法正常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刘武周唯有舍弃那条粮道,让运粮队走另外一条道路,那条道路由于远离汾水,因此转运比较困难,道路有些崎岖,不过,总比无法运送为好,这也是宋金刚能够继续支持下去,还能策划计谋算计李世民的原因之一。

    刘武周的运粮队对浩州的刘弘基部异常警惕,虽然在邬城泊东面,距离浩州和汾水有一段距离,在押送粮草地过程中。黄子英仍然不忘派遣斥候前往浩州附近,监视唐军动向,自己则极其谨慎地率领大军步步为营地押送粮草缓缓南行。

    然而,黄子英忽略了放弃苇泽关后仍然在定杨军后方活动的李秀宁部。

    一直以来,李秀宁都依托于那些仍然拥护李唐地世家豪族在定杨军所占据的地盘内打游击,为了隐藏踪迹,她将所部打散。化整为零,分为数个小队在定杨军的地盘内活动,要不袭击被定杨军占领地城池,要不就攻击定杨军地粮道,抢夺对方的粮草,由于她每次出动地兵力都不多,攻击地也是一些小股的运粮队,一直没有攻击像黄子英这样由数千士卒押送的大的运粮队,因此。黄子英对李秀宁部并未认真提防,他的注意力全放在了西面驻守浩州的刘弘基身上了。

    他没有想到的是李秀宁为了吃掉他这只运粮队,彻底截断晋阳和前方宋金刚大营的联系,暗中将部众集结了起来,并且在运粮队中安排了不少斥候,为了押送粮草,刘武周强征了许多晋阳和河东的民壮入伍,要安排jianian细入内,并不是一件困难地事情。

    张难堡是定杨军的粮草中转站。黄子英将粮食运送到张难堡之后再转运到前线宋金刚的大营,张难堡是一个占地不广的小镇,城墙不高,完全由泥土垒成,也没有什么护城河,定杨军也是没有办法才把这里当作了粮草中转站,要是浩州还掌握在定杨军手中,他们也不会选择这个小地方。

    在率领运粮队进入张难堡前,黄子英安排在浩州附近的斥候得到了刘弘基出动的消息,方向正是朝他而来。兵力大概有两千余人。

    对此,黄子英早有防备,浩州的唐军兵力一共有多少,他也是心知肚明,这一次,他足足率领有五千定杨军押送粮草,人数几乎赶得上运粮的民夫了,为的就是防备浩州地刘弘基。这次黄子英部几乎运送了晋阳一个仓的粮食,足以前方的宋金刚部一个月的消耗,千万不容有失,故而,他统率的这五千人乃是刘武周的精锐部队。除了足够镇守晋阳的兵力外。刘武周差不多把多余的兵力全部派了出来。

    得到刘弘基出浩州的消息后,黄子英将大部兵力放在运粮队的右侧。也就是靠近浩州地那个方向,他并没有将那两千唐军歼灭的打算,他只想保住运粮队,安安全全地将粮草运送到宋金刚大营即可,之所以把重兵放在右侧,就是让唐军知难而退,少做一些在他看来的无用的功夫。

    最初,他认为自己的这个布置是富有远见卓识的,果然,从浩州出发的唐军将官瞧见定杨军已经严阵以待之后,并没有强行向运粮队发起进攻,毕竟,唐军的主将也担心这只运粮队是诱饵,定杨军会趁他们这只军队出击,浩州空虚之时出击浩州,因此,他们只是远远地尾随了一段路后,就摆出了撤军地态势。

    黄子英虽然松了一口气,然而,他并未放松警惕,并未将右侧的军队撤回,毕竟,很难说唐军不会杀一个回马枪,等他的注意力放松之后,再突然杀回来。

    出乎黄子英意料的是,这只唐军似乎真的要离开了,虽然看上去有些不舍,不过,也已经在慢慢和定杨军脱离接触了,看来,这次唐军地统帅是一个理智地将领,并不疯狂。

    然而,就在黄子英慢慢松了一口气,放松警惕之际,李秀宁率领部众突然从他防守薄弱的左翼杀了进来。

    黄子英大骇,急忙调动兵力迎向左侧,在他看来,敌军地袭击虽然突然,事情也没有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李秀宁部由于长期在定杨军后方活动,虽然,有许多支持李唐的豪族世家支持,人力的补充并不是很困难,粮草方面,豪族支持一部分,再从定杨军那里抢来一部分,勉强也能支持,只是,军械和盔甲方面的补给就比较困难了,军械和盔甲一旦坏了,要想重新修好,在缺少匠户和工具的情况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在黄子英的眼中,向他发起进攻的李秀宁部并非唐军地精锐部队,那些穿着五花八门的衣服,拿着破烂军械的唐军士卒不过是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