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逐鹿记_第一百二十四章柏壁大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四章柏壁大战 (第2/5页)

路,而是另有图谋。

    由于晋阳的刘武周军攻打浩州不利,多次被唐军击退,故而。寻相部北上有很大的可能是为了和晋州方向地定杨军合流,前后夹击浩州地刘弘基部,将本方这颗深入定杨军要害之地的钉子拔除。

    除此之外,李世民认为还有另外一个可能,不排除这是宋金刚的一个诡计,他故意让寻相率领精锐离营,摆出一副粮尽不得不退兵的态势,其实,寻相地大军并未真地北上。而是埋伏在不远处,等唐军被其迷惑,大举出兵,倾巢而出之际,再突然出现在唐军侧翼,发动致命的一击。

    宋金刚非常清楚,继续对峙下去,定杨军是拖不过唐军地,要想获得最后的胜利,唯有行险一击了!

    站在宋金刚地角度来考虑。李世民认为这是定杨军故意露出的破绽,为的就是引唐军离营出击,逼迫唐军和定杨军野战。

    果不其然,在今日的军事会议上,大多数唐军的高级将领都认为定杨军粮尽,不得不退兵了,为了不让宋金刚跑路,他们强烈要求李世民率军出击。

    李世民则认为在没有搞清楚寻相部的行踪之前。最好不要冒然行事。

    只是,这个时候军中士气高涨,如果李世民强行按捺众将的请战,无疑对士气是一个极大的伤害,因此。他希望有人会站出来。说出不同的意见。

    这个人自然是秦琼了!

    反正作为降将,他和唐军地大多数将领都不太和睦。自然用不着照顾其他人的情绪。

    当李世民的视线落在秦琼脸上时,他微微点了点头,轻咳了两声,然后说道。

    “秦王殿下,末将和殷将军的看法有所不同!”

    “是吗?”

    李世民点了点头,然后微笑着说道。

    “军事会议本就是让大家集思广益,秦将军既然有不同看法,但说无妨!”

    一干人的视线顿时移到了秦琼脸上,其中,不屑者有之,嘲笑者有之,嫌恶者有之,秦琼面不改色,神情沉稳地说道。

    “秦王殿下,诸位将军,在末将看来,寻相部离营北上,乃是定杨贼子设下的一个计谋!”

    李世民举起手,压下了其他人的呵斥之声。

    “秦将军,此言可有依据?”

    秦琼点头说道。

    “浩州落入我军之手,定杨贼子粮道因此被我军威胁,宋金刚大营粮草不济,战败在所难免,穷途末路之下,要想摆脱目前的困境,贼子只能行险一搏,引我军出营与其野战,故而,对方才摆出一副粮尽不得不退兵的样子,无非是引我军出营而已!在没有确切地掌握寻相部的行踪之前,末将认为,还是小心行事为好!”“哼!”不待李世民发话,殷开山猛地站起身来,指着秦叔宝怒喝道。

    “秦将军,莫非是怯战了吧?打仗不冒险怎么行?如果事事都求太平无事,不如回家抱孩子去吧?”

    眼见秦琼面沉如水,却没有出言反驳,殷开山转过身,向着李世民抱拳说道。

    “秦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还请秦王下令,出营作战,末将愿为前锋,将亲缚宋金刚到大王马前!”

    殷开山此言一出,附和着甚多,帐内群情汹涌,人人奋而请战,争做前锋,虽然也有一些将领老成持重,认可秦琼地建议,却也淹没在一片请战之声中。

    就在这时,一个青衫文士从帐外行了进来。此人姓杜命如晦,乃是李世民的心腹谋士,他和留守长安的另一个谋士房玄龄被李世民称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深得李世民信任,此次随军,一方面参赞军务。另外,唐军的后勤供应皆由其负责,一应事务,摆弄得井井有条,数月以来,李世民皆无后顾之忧,乃是一个有大能力的人。李世民常言,杜如晦地作用比得上一个军团。

    杜如晦急匆匆地来到李世民身前,将领们纷纷放低声音,帐内安静下来之后,杜如晦在李世民耳边小声地说着什么。

    “此言当真!”

    李世民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

    杜如晦重重地点了点头。

    “依卑职看来,此事无虚,过一阵子,还会有信使快马报来!”

    “如此甚好!”李世民脸上掠过一丝欣喜,不一会。他转过身,面向帐内诸将,高声吼道。

    “众将官,听我号令!全军出击!”

    李世民之所以改变初衷率军出战,乃是因为他从杜如晦那里得到了一个天大地好消息,如果,那个消息确实的话,宋金刚的确已经走投无路了,胜利的契机已经摆在了他的面前。虽然,自从浅水原一役被西秦霸王薛举打得一败涂地,士卒死伤十有六七之后,李世民用兵就越发谨慎了,这也是他能够按捺住年轻人地热血和好胜之心,在柏壁与定杨军对峙,任凭宋金刚多方挑衅和激将,依然坚守不出,坚持既定战略地原因之一。

    不过,李世民终究是李世民。第一次浅水原大战战败之后,他用兵虽然变得谨慎了,却并未因此而变得胆怯,不然,也不会有第二次浅水原大战的一雪前耻,纵然,那个时候他地对手由老子薛举换为了趾高气扬的儿子薛仁果,使得他得胜后的感觉显得不是那么完美。,然而,从某种角度出发,这也证明了他是一个能够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而不是在失败中沉沦的人物。

    虽然。在和定杨军宋金刚的对峙中。他为了避免和定杨军正面交锋不得不采取消极的防守战略,然而。一旦看到了胜利地机会,他仍然敢于下令全军出动,正面和擅长野战的定杨军交锋。

    杜如晦带给李世民的好消息来自于北面的李秀宁部,就在几日前,李秀宁集结部众,在张难堡(今山西平遥西南)袭击了定杨军运送粮草的部队,斩杀了运粮官黄子英,占领了张难堡,截断了汾水东岸宋金刚大军的粮道。

    宋金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