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四十九 (第7/8页)
出仕任王国侍郎,迁任抚军行参军,出京任安国令。永元末年,钟嵘被除授司徒行参军。天监初年,礼制法规虽有改变,但事务繁忙,日不暇给,钟嵘于是上书进言说:“永元年间的祸乱,起因在于随意对待朝廷的爵位,勋不是参加战争获取,官依靠贿赂取得。挥洒金银就能取得九卿职位,凭藉请托信件就能跻身军官行列,骑都尉充塞街市,中郎将满街满巷。身穿官员的服饰,还干着奴仆的事情;职务虽说是黄门、散骑之类,还亲自承担衙吏的差事。名实混淆,没有比遣更厉害的了。我认为军官假如是累代士族,他家自有名望,如果祇是依靠这点得到爵位,那就全都应当削除,以使那些贪求利禄之徒引为鉴戒。假如是仕宦之家,寒素出身,就应当准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门第在仕途尽力,不应当空授军中职务,致使清贵之职泛滥。假如是侨居的北方人任职,应加存问安抚,但应严格控制他们的俸禄,禁止他们妨碍政务,衹是授予虚职而已。我衹是尽心竭力,进献自己的愚忠,不考虑众人的议论。”高祖命令把遣份上书交给尚书省施行。钟蝼迁任中军堕丛王行参军。复旧眶芦五盐出京到盒擅任职,把钟蠖提拔为宁朔记室,专门掌管文书。当时居士何胤在若邪山中筑造石室,山洪暴发,冲走石头和树木,衹有何胤逭石室没被冲毁,萧元简命钟嵘作《瑞室颂》表彰宣扬遣件事,文辞十分典雅华丽。钟嵘又被选授西中郎晋安王记室。 钟嵘曾经品评古今五言诗,评论它们的优劣,取名为《诗评》。《诗评》的序文说:节气更替使万物萌动,万物的变化兴衰,又使人受到感触。所以情感激荡,这种情感在歌咏舞蹈中表现出来。想要用来照亮天地人三才,辉映天地间万物,召唤神灵享用祭品,把世间幽微昭告上天,惊动天地,感化鬼神,再没有什么比诗歌更为有效的了。从前虞舜时《南风》歌辞,《卿云》颂歌,它们的含意十分深远。《夏歌》说“郁陶乎予心”,楚地歌谄说“名余为正则”,虽然诗的整体还不够完备,但它们大体上可以算是五言诗的滥觞吧。到漠代李陵,才创立五言诗的名目。古诗的时代离现在已很久远,它们的作者和写作年代,都很难考察清楚,但从它的内容和风格来推断,应当是漠代的作品,并不是周末衰败时期之作。从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等人以来,都在辞赋创作上争强斗胜,各显神通,而诗歌吟咏却从未听说,从李陵李都尉到班婕妤,将近一百年间,虽有妇人在其中,但也衹有一人而已。作诗的风气,骤然中断了。后汉二百年中,衹有班固的《咏史》诗,质朴而没有文采。到了建安时期,曹cao父子,酷爱文学;曹植兄弟,作品繁茂,实为文坛栋梁;刘桢、王粲,在他们左右壮大声势。还有攀龙附凤,自愿追随他们的,大概将近一百人。人才济济的盛况,算是在这个时代出现了。逭以后,文坛逐渐衰落,直到晋代。太康年间,张载、张协、张华三张,陆机、陆云二陆,潘岳、潘尼二潘,还有左思,他们勃然兴起,复兴文坛,追踪曹氏父子,继承建安时期的流风余韵,遣也正是五言诗的中兴时期。永嘉时代,看重黄、老之说,崇尚玄言之风,这个时期的诗歌作品,重在谈玄说理,压倒内容文采,读起来淡然无味。至于到了晋朝南迁,这种风气的余波依然流传,孙绰、许询、桓伟、庾友等人的作品,都质朴平板,好似《道德论》,建安风骨丢失殆尽。这以前,郭景纯凭藉他俊逸出众的才华,革新诗体;刘越石依仗清正刚健的作风,推波助澜。但守旧派多,革新者少,他们没有能够影响文坛风气。到了义熙年间,谢益寿以他文采斐然的作品继之而起;元嘉初年,出现了谢灵运,他诗才高妙,创作丰盛,文辞富丽华赡,无人能舆他相提并论,他实在已经超过了刘越石、郭景纯,压倒了潘岳、左思。由此可知,陈思王曹植是建安时期的杰出人才,刘公干、王仲宣为他壮大声势;陆机是太康时期的精英,潘安仁、张景阳是他的左右臂膀;谢灵运是元嘉时期的雄才,颜延年是他的辅佐。这些人都是五言诗的领先人物,是以他们的作品名著一时的杰出人才。 说到四言诗,文字简约而含义深远,假如能够仿效《诗经》、(楚辞》,就能有很大的收获,但是常常苦于文字烦琐,表达的内容却很单薄,所以世上很少有入学写四言诗。五言诗处在诗歌中的关键地位,是各种体裁中最有趣味的一种,说它符合一般人的要求,不正是因为它在述写情景、抒发感情、描绘事物等方面,是一种最为详尽、最为贴切的体裁吗?所以<诗》有六义,其中第一叫兴,第二叫赋,第三叫比。文辞已尽而含义未尽,就是兴;藉其他事物来表明自己的思想,就是比;直接描绘事物,用言辞来描摹事物情状,就是赋。弘扬《诗》的逭三种表现手法,斟酌情况使用它们,用风骨去增强诗的内容,用文采去润饰诗的文辞,能使品味诗的人觉得其味无穷,听到诗的人感情萌动,这是诗中的上乘作品。假如衹用比、兴手法,其毛病在于含义过于深奥,含义深奥就会使人感觉文辞艰涩。假如又衹用赋这种手法,那么毛病就在于意义浅显,意义浅显就显得文辞松散,因而油滑浮泛,失去控制,显示出芜杂混乱的毛病。至于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隆冬严寒,这都是四季的变化使人产生感触而写入诗中。嘉节盛会藉诗以表达情谊,离别友朋藉诗以表达愁怨。至于楚臣屈原被放逐,汉姬昭君离宫庭,有的人尸横塞外,有的人魂逐飞蓬,有的人负戈戍边,有的人威震边塞,边塞游子天寒衣单,深闺妇人思亲泪尽。又有士人辞官出朝,去而不返;美女入宫受宠,倾城倾国。这种种情况,都激荡人们的心灵,不用诗歌吟颂怎么体现自己的思想,不高声吟咏怎么畅抒自己的情怀?所以说“《诗》可以交流大家的情感,可以表达悲愁哀怨”要使处在窘迫贫贱之中的人安定,要使孤寂幽居的人没有烦闷,没有什么东西比诗更能起到这种作用了。所以文人雅士,没有谁不爱好诗歌。现在在士人百姓之中,这种爱好诗歌的风气更为炽盛。刚刚学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