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_卷四十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四十九 (第8/8页)

穿衣走路的小孩,刚刚进入学校的儿童,就一定会津津乐道,在诗的领域驰骛。于是平庸之作,杂乱之句,都俨然以诗的流派的身份出现。至于富家子弟,更以诗文不及别人为耻辱,整天修改,日夜吟咏,自己看来,认为是精炼贴切的警策之句,在大家看来,不过是浅陋笨拙的平庸之作。更有一些轻薄狂妄之徒,嗤笑茎植、刘桢的诗作古板拙劣。他们认为鲍昭是恬静闲逸的羲皇上人,谢跳古今独步,无与伦比;但他们仿效鲍昭始终赶不上“日中市朝满”之句,学习谢跳也仅仅学到“黄鸟度青枝”之类的句子。这些人衹是自己弃绝高明的见解,无法进入文学的领域了。

    我看那些王公贵族、士大夫之流,每每高谈阀论之余,何尝不把诗歌作为口实,任随自己的愿望,提出不同的见解,把性质完全不同的事物混为一谈,邪和正位置颠倒,争论不休,没有准确的标准。近来,彭城型±童是位精于鉴赏的士人,他不满遣种混乱的局面,想撰写一部当代的诗品,他衹在口头上加以品评,但未能写成文字,我受到他的影响而撰写《诗评》。从前有分成九品评论人的方法,《七略》也曾裁定士人的品位高下,但拿他们排列的品第和实际情况相对照,实在有很多不恰当的地方。至于诗歌创作技巧,一比较便能清楚地知道高低优劣,以同类的事情来说明,大概跟下棋差不多。当今皇上,凭藉他生而知之的出色才气,体察深奥幽微的情思,文章可与日月同光,学问可通人道天理,从前,尚未登上皇位的时候,已被人们称做文界之首,何况现在天下已经统一,人才奋起,纷纷聚集,抱玉握珠的俊逸之士比肩接踵地涌现,本来就已经睥睨汉、魏,不再放在眼中;气吞晋、宋,自觉高出一筹。这样的盛况,确实不是凭藉山歌野老、街谈巷议,就敢于分别品第。我现在收录的文字,大概衹能流传于乡里街巷,等同于谈资笑料而已。不久,钟嵘在任职期间去世。

    钟吭字长岳,官职升到府参军、建康平。他着有《良吏传》十卷。钟屿字季望,任永嘉郡丞。天监十五年,高祖命学士编撰《褊略》,钟屿也参加了编写。他们兄弟都有文集。

    周兴嗣字思纂,陈郡项县人,他是漠太子太傅周堪的后人。他的高祖父周凝,晋时任征西府参军、宜都太守。

    周兴嗣世代居住在姑孰。他十三岁的时候,前往京城求学,一共度过十余年,最终广泛阅读通晓历史书籍,善于写文章。周兴嗣曾经从姑孰出行,在旅店投宿,夜间有人对他说:“你的才学超越当代人,最初被贵臣赏识,最终又被英主赏识。”话说完之后,说话人就不知到哪儿去了。齐隆昌年间,侍中谢肋任吴兴太守,衹是与周兴嗣谈谈文史而已。到谢肋免去太守职务回到京城,就大力称颂极力荐举周兴嗣。本州把周兴嗣举为秀才,周兴嗣又被除授为桂阳郡丞,太守王嵘一向赏识他,用隆厚的礼遇对待他。高祖更换天命,建立梁朝,周兴嗣进献《休平赋》,文字很美,高祖十分赞赏。周兴嗣被拜为安成王国侍郎,直华林省。那一年,河南进献舞马,高祖下韶周兴嗣与待诏到沆、张率写赋赞颂这事,三人完稿后高祖认为周兴嗣的赋最为精巧。周兴嗣被擢拔为员外散骑侍郎,进直文德、寿光省。当时,高祖把位于三桥的旧宅改建为光宅寺,命周兴图舆陆任各自撰写寺庙的碑文,写完之后两人一同进呈高祖,高祖选用了周兴嗣所写的碑文。从此以后,《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都命周兴嗣撰写,每次写完进呈,高祖都称赞文辞之美,并且加赐金帛。天监九年,周兴嗣被除授为新安郡丞,任职期满,又任员外散骑侍郎,佐撰国史。天监十二年,周兴嗣迁任给事中,佐撰国史之职不变。周兴嗣两只手原先患了风疽病,这年又染上了疫病,左眼失明,高祖拍着他的手,嗟叹说:“遣么好的人竟然患上这样的病!”亲手一条条抄写治疗疽病的药赐给周兴嗣。他被高祖看重竟到了这种程度。任防又十分喜爱周兴嗣的才能,常常说:“周兴嗣假如没有病,十天之内将要升为御史中丞。”天监十四年,周兴嗣被除授为临川郡丞。天监十七年,他又任给事中,直西省。左卫率周舍奉高祖命为高祖撰写的历代赋作注,周舍启奏请周兴嗣帮助自己。普通二年,周兴嗣去世。他撰写的《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共有百余卷,有文集十卷。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家中世代贫贱,吴均却好学,有卓异的才能,沈约曾经见到吴均的文章,十分赏识,大加称赞。天监初年,柳惮任吴兴太守,召吴均补任主簿,每天请吴均和自己一道赋诗。吴均文章风格清秀脱俗,有古人的气质,有的人喜欢他这种风格就仿效他,称为“吴均体”建安王萧伟为扬州刺史,提拔吴均兼记室,掌管文书之事。建安王迁任江州刺史,吴均补任国侍郎,兼府城局。吴均回京城后被除授为奉朝请。在这以前,吴均上表请求编撰《齐春秋》,书写成后进呈给高祖,高祖认为他写的书不符实际,就派中书舍人刘之遴提出书中的几条记载诘问吴均,吴均竟然含混不清,无法答对,高祖下命令把书交尚书省焚毁,吴均也因此而被免职。不久高祖又下命令召见吴均,派吴均撰写《通史》,起自三皇,讫于齐代,吴均起草本纪、世家已经完毕,祇有列传还未完成。普通元年,县均去世,死时五十二岁。范晔《后漠书》九十卷,着《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钱唐先贤传》五卷,《续文释》五卷,文集二十卷。

    这以前,有广陵高爽、济阳江洪、会稽虞骞,都精于写文章。高爽在齐永明年间赠诗给卫军将军王俭,受王俭赏识,到王俭领丹阳尹时,荐举高爽为郡孝廉。天监初年,高爽历任中军临川王参军。出京任晋陵令,因为有罪被关押在冶中,他作《镬鱼赋》以自况,赋的文字十分精巧.后来遇赦高爽被释放,不久他就去世了。江洪任建阳令,因为有罪而死。虞骞官职升至王国侍郎。他们都有文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