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_卷四十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四十九 (第6/8页)

写出文句卓然超绝,全是出于自然,但时时出现不拘形式的现象,这是他的糟粕;裴鸿膻是个写史的良才,全无篇章文句之美。因此学谢学不到他的精华,衹学到了他的冗长的弊病;学裴却弃绝了他的长处,衹学到他的短处。谢文的神妙不能达到,裴文的质朴也不应当仰慕。所以凭空臆想之流,好名忘实之辈,想要分rou给麒麟仁兽食用,想要晋国的却克在赵国的邯郸恣意妄为,遣祇是空想。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一味盲目效尤往往会导致祸患。奋力追赶谢康乐,哪裹祇是模仿“三千广于赤县”之类的语句就可追上;一味倾慕裴鸿胪,那就担心像汉代唐林、唐尊之类的人物却不被列传。所以精美的琴、放光的金,反被目光短浅的人唾弃;《巴人》《下里》之类的通俗乐曲,反而更能迎合郢中听众的喜好。《阳春》之曲高雅却没有人相和,美妙的歌声结束之后却没有人接续,竟然不去仔细研究作品的详细内容,全面衡量作品的文华舆质朴,和《巧心》相异趣,面对高手终感惭愧。因此,具有高尚品德注意cao守的士人,远远望见郑国就畏避郑卫之音抽身而退;戴章甫冠用珍珠翠履的人,见到闽乡断发文身跣行的越人祇有长长叹息。诗已经像这种情况,文又和诗的情况一样。衹是因为松烟墨不会说话,衹会受人驱使胡加涂染;纸张没有感情,可以任由文人摇笔书写。太厉害了啊,诗文的灾祸,竟到了这样的程度!

    至于近代谢跳、沈约的诗作,任防、陆棰的文章,遣实在是诗文中的冠冕,著述的楷模。张士简作的赋,周升逸写的辩,也使这两人成为写文章的佳手,很难再遇上这样的能人。礼乐制度、文物典章没有崩溃,一定会有英俊卓异的人才应运而生,作为这些人才的领袖,除了弟弟你还有谁呢!常常想议论这些事,但是没有人可以一同谈说,你是我们家的曹子建,所以想和你一同商摧。分辨逭当中的清浊,使它们像泾水、渭水那样分得清清楚楚;评议这当中的是非优劣,就如同许劭、许靖汝南月旦评论那样。朱笔已经写定,评议却会有不同,让那些以鼠作玉璞的人知道羞惭,让滥竽充数的人自己知道羞耻。造就好比袁绍,害怕豪华的车骑被许子将见到;也如同盗牛者,羞于自己的罪行被王烈知道。久久思念却见不到你,我的忧愁如何打发啊!

    太清年间,侯景进犯并攻陷京城,到太宗登上帝位的时候,命庾肩吾为度支尚书。当时在江上流的众藩王,都固守自己所在的州郡抵御侯景。侯景假藉皇上诏命派庾肩吾为朝廷使臣到江州,劝谕当阳公萧大心投降,萧大心不久率州投降侯景,庾肩吾就逃入建昌地界,很久,他才得以赶赴江陵,不久就去世了。庾肩吾有文集流传在世上。

    刘昭字宣卿,平原高唐人,他是晋太尉刘定第九代子孙。他的祖父刘伯龙,在为父亲守丧时因孝行而出名,宋武帝命皇太子及诸王一起前往他家吊唁慰问。刘伯龙官职升至少府卿。刘昭的父亲刘彪,齐时任征虏晋安王记室。

    刘昭从小聪慧机敏,七岁时就能理解《老邗《庄子》的文义。长大成人之后,他更为勤奋学习,善于写文章,他的表兄江淹很早就赏识他,称颂他。天监初年,刘昭初出仕任奉朝请,积功迁升征北行参军,尚书仓部郎,不久又除授无锡令。先后任宣惠豫章王、中军临川王记室。起初,刘昭伯父刘肜集众家《晋书》为干实《晋纪》作注,共四十卷,到逭时刘昭又集各家《后漠书》不同之处为范晔《后漠书》作注,当时人都称逭注本广博周全。刘昭迁任通直郎,出京任刘令,在任职期间去世。刘昭著有《集注后漠》一百八十卷,《幼童传》十卷,文集十卷。

    刘昭之子刘縚,字言明,也爱好学习,精通《三礼》。大同年间,刘绢任尚书祠部郎,不久离职,不再出仕。刘縚之弟刘縚,字含度,他从小就很出名。曾任安西湘东王记室,当时西府中聚集了很多文学之士,刘縚在其中居于首位。刘縚被除授通直郎,不久迁任镇南湘东王中录事,又随府到,在江州去世。

    何逊字仲言,东海郯县人。他的曾祖父何承天,宋时任御史中丞。祖父何翼,任员外郎。父亲何询,齐时任太尉中兵参军。何逊八岁就能赋诗,二十岁被州中举为秀才,南乡范云见到何逊写的对策,大加赞赏,因此和何逊结成忘年之交。从此之后,何逊的每一篇文章,每一首诗歌,范云见到之后就都加以赞赏。范云对自己亲近的人说:“近来看这些文人的诗文,质朴的就如同儒生讲经书,靡丽的就有些伤风败俗;能够容纳天地的灵气,包含今古的道理,衹是在何生的诗文中见到。”沈约也喜欢何逊的诗文,他曾经对何逊说:“我每次读到你的诗,一天反复多次,还不能尽兴而止。”何逊被名流称赞竟到了这样的程度。

    天监年间,何逊从家中出仕任奉朝请,迁任中卫建安王水曹行参军,兼记室。建安王喜爱文学之士,每天与他们一起游乐宴饮,建安王迁任江州,何逊还是掌书记。何逊回京城任安西安成王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因为母亲守丧而离职。服丧期满,何逊被除授仁威庐陵王记室,又随王府到江州,没多久就去世了。东海王僧孺收集何逊的诗文汇成文集八卷。

    当初,何逊的诗文舆刘孝绰的诗文都被世人看重,世人称他们为“何刘”世祖写文章评论何逊说:“诗多而显示才能的是沈约,诗少而显示才能的是谢跳、何逊。”

    当时有会稽虞骞,精于写五言诗,名声与何逊相等,官职当到王国侍郎。以后又有会稽孔翁归、济阳江避,两人都任南平王大司马府记室。孔翁归也精于做诗。江避博学,并且有思辩之才,他另外又给《论语》、《孝经》作注。这两人都有文集。

    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人,他是晋侍中钟壁的第七代子孙。他的父亲钟蹈,齐时任中军参军。钟嵘和兄长钟岘、弟弟钟屿都十分好学,善于思考,明辨事理。钟嵘在齐永明年间为国子生,通晓《周易》,卫军将军王俭领国子祭酒,他对钟嵘颇为赏识,并极力举荐。钟嵘被举为本州秀才。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