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_第十一讲小说的情节和语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讲小说的情节和语言 (第3/6页)

瘾。这就是玉字的线索,虽然很微弱,但总是个线索。因此,情节发展的可能性也具备了。玉字想好了,就去和那宰羊的说,我决定嫁给你了,我现在已经毁了,横竖没人要了,你找个媒人,到我家去提亲好了。这人听了像中了头彩一样,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找了媒婆去她家。这时她家已经顾不上挑剔,能够打发她出去已经是万幸,他们就草草结婚了。婚后玉字对这宰羊的百般奉承,对他好得不得了,尤其在床上对他非常温柔,就在那宰羊的神魂颠倒,不能自已的时候,玉字会突然说:“你要是那第一个就好了。”这句话是非常微妙的,从哪方面都击中要害,一听这话那宰羊人马上就瘫了,一下没劲了。这句话表面的意思是,我已是个破了身的人,你不是我的第一个。底下却还有层意思:两个强jianian的人,你不是第一个。随他去听哪层意思,但无论听哪层意思,都能刺激起他的嫉妒心。他的嫉妒心便在玉字的挑逗之下,越演越烈。终于有一天他克制不住,在一个偶然的时机里,把那同犯杀了,因而也暴露了自己,故事这才结束。这时候的玉字,不能说她改变了她的命运,她的失身甚至是比先前更严重的,因此她将面对的现实也将更严酷。但是,这一个玉字却不再是那一个玉字了。

    那一个玉字是个可怜虫,死也不行,活也不行,而这一个,却是一个复仇女神的形象,要说先前玉字的故事只是个苦戏,现在却是幕悲剧了。她将她的一生全赔进了这场复仇,可她终于报了仇,成了一名胜者。

    你们看,由于一个报仇的动机,就将人物和事件从一般状态推到了比较高级的状态,从一个简单的状态推到了复杂的状态。我们常说“彼岸”如何到达彼岸?就要靠有力的东西把我们渡过去,越是有力越是可能渡得远,这个有力的东西就是动机。好的动机还有再生能力,它生出果来,果又成了因,因果相承,环环相扣,直推到遥远的彼岸。

    还有一个例子我举的是江苏作者苏童的中篇小说《园艺》。它是写旧上海的一户中产阶级人家,先生是牙科医生,开个诊所,太太在家做主妇,下面有一双儿女。他希望男孩子能读书成才,女孩子则在闺阁,然后找个好人家,做少奶奶。但是恰恰儿子不喜欢读书,却喜欢演戏,在那个时代,特别是那样一个家庭看来,演戏是下贱的职业。

    女儿呢,到了20多岁还没出阁,因为她有一点小小的毛病,就是狐臭。

    虽然不甚如意,这个家庭还是过着平静的生活,可是却因一件小事发生了变故。在一次夫妻口角时,太太说了句气话“你不要回来了,你死吧!”就让佣人把门插上,和儿女都说好,谁也不许开门让他进家来。到了半夜,机灵的会看眼色的佣人,轻轻下了楼,把门开了,但是这先生却再也没有回来。过了一两天,太太自然就着急了,让她儿子去找父亲。她儿子先是去雇佣私人侦探,结果碰到的私人侦探大都是骗子,他也觉得没什么指望,就拿着母亲给的钱到处乱逛,最后就逛到了戏院子里。他一看海报就晓得是住在他们家隔壁公寓里的那帮文明戏演员在演出,他对里面的一个女角很感兴趣,就进去看了,看了戏以后,他还跑到后台去向这个女角献花,表示自己的仰慕,并且表示他对戏剧的仰慕。这种文明戏剧团也是风雨飘摇的,吃了上顿没下顿,一看到他这打扮就知道是个有钱的少爷,就说行啊,我们演《棠棣花》,你扮男主角,但是需要出钱的。于是他回家对母亲说,父亲去了庐山,他要到庐山找他,骗到一笔盘缠,就去演《棠棣花》。

    开始让他演A角,等到他把钱花完了,就让他演B角,再接着只能去做提词的角色了。他就这样在剧团里混着,不再回家。儿子走掉了,怎么办呢?再让女儿去找父亲。这女儿从小到大没有出过门,这时候她就勇敢地走出了闺阁,走进了这个嘈杂粗鲁的世界里。当她去那些和父亲关系暧昧的女人家时,当然要受到别人的白眼,而且她有一个把柄,就是狐臭。那些女的会冲她骂一句:哪来的味!像狐狸一样,跑到我们家来。这时她大小姐的自尊心完全没有了,有种一败涂地的心情。最后她碰到一个先生,这个先生看她很漂亮,就邀请她出去游泳,这时她对那个先生做了一个放肆的动作,把胳膊一抬,说,我有孤臭。她最终没有找到父亲,还是回了家,但她那一颗心,却是已经出了闺阁,再回不来了。而非常妙的是,过了一段时间,花匠在他们家的花坛里挖出了失踪的先生的尸体。原来,那天晚上太太不放他进门,这先生只得在马路上闲逛,碰到三个小流氓,见这先生很有钱的样子,就上前抢他的金表,一不做二不休,把他勒死了。三个流氓抱着他的尸体没地方放,情急之下,七弄八弄把他拖到一条弄堂里,正好有一扇门虚掩着,就进了这扇门,又正好有一个花坛,就埋在这个花坛里了。不料想这正是这先生的家,佣人悄悄地替他开的门。于是,这一年的花开得特别茂盛。这个故事的动机是个虚拟性的,这一对少爷小姐为了找他们的父亲,走出了家门,嬗变成混世的粗俗男女,而事实上他们的父亲一直没有离开过家,所以这个故事在等它的动机发展完成结果之后,又取消了它的动机,这就有了另一种故事的可能,就是说这也可能是一个假设的故事。这篇小说的虚拟性质更为明显,技术性也更强,动机的作用则更加显著。我想,这两个作品是可帮助我说明一些问题的。就是说人不在多少,场面不在大小,篇幅不在长短,关键在于它有没有动机,有了动机,才可能有动力。

    有些所谓历史长卷式的作品,表现了宏大的社会面和重要的事件,可是当我们认真去分析,会发现在这时间漫长事件繁多的故事里,事情的实质却是在原地踏步,并没有进展。《芙蓉镇》是一部出色的作品,我觉得它的审美价值在于它对世态人情的描绘,具有很丰富的感性经验。它颇为动情地讲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女性胡玉英,和她三个恋人与丈夫的遭遇。第一个是满哥,由于她和满哥的身份不同,她是个勤劳致富的中农,生意红火的米豆腐店的业主,满哥则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共产党员复员军人,于是他们分手了。第二个男人是桂桂,桂桂和她组成了和美的小家庭,日子过得非常欢腾,结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受到了残酷的打击,家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