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10/21页)
经相识,便都拱手为礼。雨中不好叙话,熊赐履就请徐元文进屋。 才进蓬门,徐元文顿觉眼前一亮。春初寒意尚浓,城内、郊外还是一番萧疏荒漠景象,而熊赐履的院子里已是满目碧色了。待到迈步进屋,只觉绿意盈怀,徐元文更加惊异:虽然四壁萧然,但修洁无尘,茗碗火炉、方桌圆凳,位置妥帖。 最令人注目的是墙根桌边、窗台阶前,瓦盆土盎排得满满的,种的全是绿草。那些草芊绵娟秀,鲜媚非凡,徐元文叫不出名字,也从来不曾见过,连声赞美。熊赐履爱草成癖,得到这样的真心赞赏,也很高兴,引徐元文进里屋去看他最喜爱的翠云草。徐元文又惊异地看到,窗下书桌座椅都已敝旧,椅背上还缚了一张撑开的雨伞,桌上纸砚摊开,墨迹淋漓,显然主人刚才就坐在伞下写文章。熊赐履见徐元文望着伞,不在意地指指屋顶说:“一下雨便漏。"桌上一盆翠云草,旁边两只小陶钵,一钵中盛白豆,一钵中盛黑豆,徐元文好奇地拿起来看看说:“赐履兄以此代弈?"熊赐履摇摇头,和蔼地说:“不,这是古时性理贤人澄治思虑的良方。读书作文之余,常常默坐自剩每出一个善念,就把一粒白豆投进钵中;每出一个恶念,就投一粒黑豆。初时黑豆多白豆少,尔后白豆多黑豆少,尔后不再有黑豆,到最后连白豆也没有了,才能达到至境。小弟如今离至境还远,既有白豆又有黑豆。"他很坦率地拿另一个钵子给徐元文看,果然白豆、黑豆大致一样多。 徐元文一时心下很觉敬重,说:“不料赐履兄如此苦志苦学!…兄雨中著书,必有佳句了?"熊赐履说:“不过读了宋史,见了几首咏诵岳王的诗词,偶有所感,得了一联而已,请赐教。"他把桌上那张纸递给徐元文,只见上面写了两句诗,墨迹还未全干:宰相若逢韩侂胄,将军已作郭汾阳。 徐元文拍案叫绝:“好句,真说得绝!咏岳王之诗何止千万,这两句立论新奇,前所未有埃何不续成一首整诗?…”徐元文告辞时,天已晴开了,夕阳斜照着新雨之后的庭院,翠云草贴地而伏,饮着雨珠,一碧无隙,看上去就如绿毯茵茵,春意盎然。徐元文不觉叹道:“敬修这一园芳草,叫人顿觉生意满眼,多少诗情画意,真个流连难舍啊!…”数日后,熊赐履应邀回访,受到热情款待。徐宅宽阔华丽,自然非熊赐履居处可比。但书房的清雅幽静,壁上书画的端庄大方,也使熊赐履感到满意。二人在书房酒谈茶话,很是畅快。引起熊赐履注意的是主人文具用品上的铭文。 桌上一方端砚,紫檀砚盒盖上雕了阴文,题为"自用砚铭",字体是飞动的草书,认得出是徐元文的笔迹:“石友石友,与尔南北走,伴我诗,伴我酒,画蚓涂鸦不我丑,告汝黑面知,共我白头守。"熊赐履拨过他俩品茶的阳羡砂壶,上面又有用隶书工工整整写下的铭文:“上如斗,下如卣,鳌七足,螭七首,可以酌玉川之茶,可以斟金谷之酒。"后面用小楷写了一行下款:丁酉春元文志于燕京。 徐元文见他对铭文这么注意,便笑着从书房一角的卧榻上,拿来一只空心粉底、松鹤白云花色的瓷枕,说:“这铭文是所谓游戏之作,敬修不要见笑。"熊赐履接过来一看,枕上铭文写道:“甜乡醉乡温柔乡,三者之梦敦短长?仙人与我炊黄粱。"熊赐履暗暗称奇。这些铭文确实才气横溢,亦庄亦谐,幽默洒脱,可见作者的才华功力。尤其使他欣赏的,是铭文内含的哲理。那枕铭说得多么透彻!太合他的心意了。他真想拍案称好,但他一向没有喜怒形于色的习惯,只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句:“想不到风流才子并不浅薄哩!"徐元文哈哈大笑,熊赐履一向严峻的面容也变得温和蔼然了。他们从彼此身上找到了共通的东西,因而产生了友情。 不过,两人一贫一富,贫者十分耿介,一文钱也不肯妄取,多次谢绝富朋友的周济和邀请作客的柬帖。富朋友并不见怪,每过三五月,便亲来熊赐履陋室探望,二人诗酒相酬,长谈不倦,欢聚一日,又各自分散。徐元文仍在士大夫文人间来往,熊赐履仍往学馆教授蒙童,两人关系倒也十分自然。 今年九月重阳日,二人已经聚过,徐元文为什么又来探望?徐元文进屋,并不客套,开门见山地说:“敬修,你儒学深湛,满腹经纶,难道就以学馆了此终身?“熊赐履感到意外:“公肃此话何意?"徐元文道:“大乱之后,人心思定。不日云贵收复,天下一统,欲安天下,非孔孟朱程圣道不可。早年吕老先生誉兄将为道学大家、一代宗师,兄就不想有所作为吗?"熊赐履说:“这样看来,公肃也有出仕的意思了?你舅父亭林先生能够答应吗?"徐元文豪爽地笑道:“男子汉大丈夫纵横一世,且不说博取功名、封妻荫子,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老话,如今也用得着。你我满怀才学,为什么不做一番治国平天下的事业呢?能使天下万民安居乐业,博得个青史留名,也不枉此生了。至于我舅父,一向耻食周粟,要为大明守节,但近年来也不反对我们兄弟出仕了,足见人心思定已不可逆转。 敬修莫非真要做齐、夷?” “哦,倒不是。本朝剿灭张献忠,对我家倒有雪恨报仇的恩义,我也不想上首阳山。不过取士出仕,唯有科举…”“正是!我原也担心科场承明末之滥觞,弊端百出。今年顺天科场一案,李振邺、张我朴授首,人心大快;江南科场弊端已发,朝廷必将严惩。皇上英明有为,天下科举铨选必将一扫积秽,杜绝弊端。这不正是我辈出头之日吗?"熊赐履已经动心,但不动声色。 “敬修,不少同道朋友来我处聚会商讨,你也同去谈叙谈叙吧。"熊赐履想了想,说:“容我三思。今日实不得空。”“哦,学馆有事?”“不,我要去城外海会寺烧香还愿。”“风雪初停,城外寒冷,改日再去吧。”“君子平日好整以暇,便遇荣悴显晦之变化均不应改变其处世准则,天气之阴晴冷暖何足挂齿…”徐元文见他的道学劲儿又上来了,连忙笑道:“罢,罢! 不劳你的大驾,改日再聚吧。” 熊赐履走出海会寺时,天色晴好,丽日当空,田里的积雪滋润润的,仿佛就要溶化似的,空气很是清冽新鲜。郊外果然不同于城里,真令人心胸开阔、精神爽朗!刚才他在佛前求签,得了个吉字,心里很高兴。自从母亲来信告诉他聘定叶家小姐后,他表面上无所表示,实际上非常兴奋,以至于借故来海会寺占卜凶吉。就是最有学问的人,面对不可知的、又无法左右的命运,有时也难免求助于神灵。不过他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