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第三十八章 (第3/3页)
日夜一起。不是你来我家就是我去你家。真是亲如兄弟了。 不久。从省城来了一个女知识青年。那就是周凤。周凤地到来。让这帮年轻人地快乐生活真是锦上又添了花一般。那周凤天生丽质。且又清纯良善。整天乐呵呵地。很自然地就融入了这帮年轻人当中。 父亲还记得,有一次,他们一起到杨梅山上去摘杨梅的情形。 当地有这样的习俗:杨梅熟时,如有人到杨梅山上买杨梅,主人就让他们自己到山上去摘,边摘边吃,能吃多少就吃多少,不用付钱。下山时如果还想带点回去,就把要带回去的杨梅过一下秤,按收购的价格付钱。一群年轻人到了杨梅山上,又是唱又是跳,甭提有多兴奋了!特别是袁之庆和周凤,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尤其觉得新鲜。吴蜡是“老土地”这一带的风俗他熟门熟路,所以,大家都听他指挥,他呢,也把大家照顾得好好的,尤其是周凤,更是被当作了公主对待。看,这边吴茗和陈武已经爬上了一棵老杨梅树吃开了。 陈武朝袁之庆扔下一颗又大又紫的杨梅:“接住!” 袁之庆伸出右手接住了杨梅。 这边吴茗对吴蜡叫道:“哥,接住!” 吴蜡伸出左手接住了杨梅。 两人同时把杨梅递到了周凤跟前。周凤并不去接杨梅:“不要,我要自己爬上去摘!” 吴蜡和袁之庆两个人就把周凤托上了树。 周凤:“哎呀,这个杨梅洗都没洗,怎么吃呀?” 吴蜡:“没关系的,杨梅不洗也能吃的。桃子不洗吃了才会拉肚子呢!放心吃吧!” 周凤摘了一个又大又紫的放进嘴里:“嗯,真甜!” 随后,袁之庆和吴蜡也分别上了树。 过了一会儿,大家都吃够了,纷纷下了树。 袁之庆拿出相机:“来来来,我们一起拍张照片吧。” 于是大家都站好了,袁之庆把照相机放在一块石头上,调好了自动拍摄的开关,揿了下来。 周凤:“快来,站到这里来!” 袁之庆站到了周凤旁边,快门“咔嚓”一声,这张照片就这样留下来了。 拍完照片,大家就坐在树下休息。 这时,杨梅山脚下,一群人挑着红布袋过去了。 陈娇:“是去迎亲的。” 周凤:“为什么?” 陈娇:“进城买东西挑的是蓝布袋,只有迎亲才挑红布袋。” 周凤:“哦!你认识新娘子吗?” 陈娇:“认识。” 周凤:“漂亮吗?” 陈娇:“不漂亮,有谁能比你漂亮呀!这方圆十几里都知道我们这儿有一个知青美人呢!都说谁要是能娶到你就是最有本事的了!” 周凤:“嚼什么舌头呀!人家是问你新娘子漂亮不漂亮。” 陈娇:“不是跟你说了吗?不漂亮,要是漂亮,她父母还会把她嫁给一个比她大十几岁的男人吗?” 周凤无语。 吴蜡:“这有什么希奇的?就是漂亮的女人嫁给比自己大十几岁甚至二十、三十几岁的人的故事也多的是!你没听说过?杨贵妃原来是唐明皇的媳妇,后来,唐明皇把她弄来给自己当老婆了。武则天原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后来成了李世民的儿子唐高宗李治的昭仪,这些女人难道不漂亮吗?” 陈娇:“什么才人、昭仪呀,听不懂,乱七八糟的!” 吴茗:“就是老婆。” 吴蜡:“你没听说过‘脏唐yin汉’吗?当然乱七八糟咯!还有什么四大美人的王昭君,也嫁给了…” 袁之庆:“哎,你这个**就不对了,王昭君是和亲去的匈奴,单于死后,按匈奴的规矩,她应给改嫁给下一任的单于,也就是她的儿子,” 陈娇:“什么!母亲嫁给儿子?” 袁之庆:“对,就是儿子。当时王昭君不肯下嫁,也曾派人向唐皇请旨,要求返回长安,但是唐皇下旨命她‘从胡俗’,也就是说要按匈奴的规矩办。为了民族的大义,没办法,王昭君只好留下了。” 吴蜡:“对对对!要不怎么说‘环佩空归月夜魂’和‘分明怨恨曲中论’呢? 周凤:“哎哟,不简单呀,还知道杜甫的诗呢!” 吴蜡兴奋地:“这是鼓词里唱的。”接着他就用鼓词的调唱了起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大家一齐鼓起掌来。 父亲叹了口气,沉思起来。 朱辉:“爸,你旁边这个是谁呀?”朱辉指着的是吴茗。 父亲:“辉儿啊,现在,你也长大了,有些事也该告诉你了,你知道吗?这就是你的生身父亲!” 朱辉:“啊!”父亲:“这是你的生身母亲,她是我的亲jiejie。” 朱辉:“怎么会这样呢?那我的父亲、母亲呢?” 父亲:“说来话长啊!”父亲心情沉重地回忆起那段械斗的往事。至此,朱辉才知道父亲原来是自己的舅舅。 父亲:“辉儿啊,既然你已知道了你自己的身世,从今往后,你就不要叫我爸了,还叫我舅舅吧。” 朱辉知道,舅舅为了自己终身未娶,他是把自己当成他自己的儿子养大的。 朱辉:“不,我父母都没有了,我只有您一个亲人了,您就是我的父亲,再说,我叫爸也叫惯了,不用改了吧。” 傍晚,朱辉就回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