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第三十八章 (第2/3页)
珠重新回到楼上睡觉去了。 县公安局刑侦科办公室里。朱辉、小戴、博书三人都在办公室。三人又在分析案情了。 博书:“我看这个吴书记啊,别看他道貌岸然的,骨子里简直是变态!” 小戴:“我看晓凤啊,对他父亲的这种做法也有看法,只是没讲出来罢了。” 朱辉:“何以见得?” 小戴:“她把我找到的那些文胸拿去时,用力一拽,还嘟哝了一句:‘简直是无聊!’” 博书:“真是!有这样做父亲的吗?对了,这个晓凤好象是吴书记的继女吧?” 小戴:“对,就是继女。” 博书:“不怀好意!” 正说着,电话铃响了。 博书:“喂,谁啊?哦,在在在。”把电话递给朱辉:“小头,你的。” 朱辉:爸吗?是我好的,好!再见。” 朱辉:“我姑姑要走了,我爸说她可能不会再回来了,想要再见我一面。” 博书:“那你应该去一下。” 小戴:“头,那天你不是说想把你爸接来,了解一些情况的吗?” 朱辉:“是啊。” 博书:“那正好了,这叫‘鼻涕流嘴边过——顺路’,省得他老人家还要辛苦一趟。” 朱辉:“我下午过去,争取明天就回来。小戴,你和博书再到丽珠家去一趟。” 小戴:“好。” 朱辉他们知道,晓凤和丽珠心里都明白,最接近凶手嫌疑人的人是谁,而且,只有她们两个人手里掌握着最有力的证据,所以,她们俩是破案的关键人物。只要她们俩配合了,案情马上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小戴知道朱辉让他去找丽珠,就是要他从丽珠这里再深入一层了解周凤与凶手之间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既然丽珠已经把正义被害的事告诉了朱辉,说明她已经不再把他们拒之门外了,她现在不主动地和盘托出她所知道的一切,自有她的原因。不过,现在有了晓凤提供的一些线索,利用这些线索,再抛砖引玉,从丽珠这里现更重要的线索,只要她们两人的线索合在一起,那条通向真相的路就可以通了! 第三十八章 梅林旧事 朱辉匆匆往父亲家赶去。他知道这一次与父亲的见面,对周凤被杀案件的侦破也将起到关键的作用。最近,小戴频频与晓凤约会,晓凤还帮助小戴进了她父亲的房间,现了一些东西:譬如那文胸和内裤,甚是令人费解;尤其是那一万五千元钱,更是意料之外。但是,这些现对于破案却是非常地有价值。丽珠也向朱辉透露了晓凤的男朋友被害情况,看来这两个周凤生前最亲密的人已经意识到一些事情了。如果父亲能把照片中隐藏的谜底揭开的话,可能周凤被害的真相很快就能浮出水面了!想到这些,朱辉情不自禁的兴奋起来,之前,朱辉虽然协助老局长,破过几个大案,但是,他作为一个组长独立侦破一个案子,这还是第一次,而且,朱辉明白他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隐藏很深的狡猾的对手以及文革动乱的后遗症和一张牢固的经过多年苦心经营的关系网等等等等,虽说公检法机关已经逐步走上正规,但是,要想排除干扰,揪出真正的罪犯,谈何容易!更艰难的是,他们分析了很多杀人动机都不能成立,现在他们仿佛是在一个特殊迷宫里,几个人穿过了几条不同的路线汇集到了这个迷宫的出口处,但是,这个出口处的门是锁着的!只有把真正的杀人动机找出来,他们就找到迷宫出口的钥匙了! 朱辉到家中时,已是午饭时分。 父亲:“来了,来了!快入坐,只等你一个人了!” 朱辉跟姑姑及在座的各位乡亲打了招呼,就入座了。大家边吃边谈,很是高兴。一会儿席终人散。大家都说了些祝姑姑一路平安的话就各自散去了。姑姑回去要到市里坐船到上海,然后再坐火车出去的。当地农谚说“初八廿三四,潮平日中迟。”意思就是说初八或二十三、四,潮平是在下午二、三点钟的时候,今天是阴历初八,姑姑应坐下午三点左右的船到市里去。所以,散席以后,朱辉和父亲就送姑姑去坐船了。 送走姑姑以后,父亲让朱辉回房休息。 两人回到父亲房中,朱辉又看到了那张照片。 朱辉:“爸,这照片里的人都是您年轻时的朋友吗?” 父亲叹了口气:“是啊。你不是说这个周凤死了吗?怎么死的,查出来吗?” 朱辉:“爸,我现在就在经办这个案子。” 父亲:“查到凶手了吗?” 朱辉:“还没有,只能说有点线索了。” 父亲:“哦。” 朱辉:“爸。你跟他们地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地呀?” 父亲:“该有二十年了吧…唉,你把照片拿下来。”朱辉踮起脚。把照片像框取了下来。 父亲拿着照片。想起了2o年前地旧事。 那时。袁之庆刚来到溪北乡不久。他和溪北乡地青年们成了知心地朋友。农忙他们一起下田干活。进行科学种田试验。闲暇一起下河游泳。捉鱼摸吓;晚上他们一起下棋乘凉、谈古论今。好不自在!一个个都自称是下凡地神仙。那时节。刚刚渡过了艰难地“三年自然灾害”大家在生活上要求也不高。能吃得饱就知足了。确实。那个年代地青年。虽然物质生活很匮乏。但是。他们地精神是充实地。特别是袁之庆地到来。给朴实地山乡吹进了一股清新地风。大家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快活!吴蜡和吴茗兄弟。更是与袁之庆特别亲近。那两兄弟父母双亡。家中别无牵挂。三人常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