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族长的心事 (第3/4页)
去了。这二管家桓节 愣了许多,逊色不少。 “回来。” 他突然叫了一声,把已走到门口的桓节叫了转来。 “跑那么快做甚?你手里是什么?” “回老爷,这…这是客人地送上来的。” “刺?”桓阶冷笑一声“谁家孩子这么豪绰,居然敢给老夫下刺求见?” 刺,也即名刺。按现代话说,那叫名片。 名片,或者说名刺,在中国是有着古老历史传承的国粹,其中包涵许多化。 名片也是一种中国传统化。 名片最早出现在战国,那时候名叫“谒”也就是谒见的意思。《史记-张仪列传》载:“张仪之赵,上谒求见苏秦。”这次见面在公元前28,已贵为六国合纵长的苏秦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而故意侮辱贫寒的同张仪,令张仪一怒而入秦。 到汉代,尤其到了东汉末年,开始兴起一种名为“刺”地名片。 “谒”等级色彩,它一般用刨光了地木板制作,长近一尺,宽三寸,厚一寸,是一种相当阔大的名片。刺的内容、形制,更加简便而亲切,虽也有用于下对上的“下官刺”但主要是用于士大夫间,以通爵里姓名,是一种很小的名片,有木制,也有纸制。 桓节手里捧着那张刺,还没他的一只手掌大,那就肯定不是谒,而是刺了。 要说现在的江东,大族也有,像稽的谢家、吴郡的陆家,都可算家世渊博的名门,但桓阶却都没怎么放在心上。这些家族现在的主要成,算起来都是他的后辈。 “来者到底是谁?”看到桓节又在发愣,桓阶刚刚忍下去的火气又蹿上头顶。 怎就如此笨拙呢?看来我得再找个预备管家了,没了桓,连通报这种小事都乱了套了。 “回老爷,是顾雍顾老爷。” “吴郡的顾雍?”桓阶心头忽然一惊,他怎么来了? 桓节确认之后,桓阶脸色一缓,道:“快快有请。” 桓节应了,飞一般地冲出门去。 这顾雍却是他算漏的一人,要说江东大族中能和自己身份相当的,也就仅此一人而已。他来拜访若用的是刺,桓阶倒真不太介意。 因为顾雍和桓阶齐名江南,他们以才论交。却与辈分无关了。 不过,顾雍…最近不是和孙仲谋走得甚近,传闻已将出山为宦,甚至可能取代二张成为孙氏的内政主官么? 尚未得明白,一位三十不到地年轻人已快步走了进来,道:“伯绪家的门槛,可是越来越高了呀!哈哈!” 此人双眉剑横,貌相严肃。但一旦笑起来却十分爽朗。体现出豁达大方的气质。 桓阶当他进门时已站起身来。听他取笑,微微有些尴尬,暗骂桓节:“老爷我说快请,你他妈就真跑那么快呀!” “元叹这两年甚少下踏寒舍,桓某一时不察,幸勿见责。” 对方微笑:“顾雍自知失礼,所以。这次特来与伯绪博弈一局,以博谅解。” 这年轻人正是当今江东名士,吴郡顾氏之主,顾雍顾元叹。和桓阶一起,列名天下八绝之一。 桓阶皱皱眉,抬手请他坐下:“博易事耳,弈便罢了。” 天下八绝,南方居四。称为“神目桓伯绪、法眼蒯异度、琴问司马徽、弈谈顾元叹”顾雍善弈。因此桓阶以此对答,亦微含揶揄之意。 顾雍反击道:“那么以伯绪神目,博字何解?” 桓阶缓缓坐下。道:“以才能博取功名,顾君的命运非常好;以家族博取土地,元叹你就危险了。” 这话意思是,你顾雍得到江东少主孙权的青睐,凭你才华自然前途广阔。但现下我荆襄军团正厉兵秣马,准备东伐,胜负难测之时,你顾家却跑去抱孙氏的大腿,可就属于有点不识时务了。万一江东势力失败,你家的土地可就要被充为军功,瓜分殆尽了。 顾雍面色一变,试探问道:“飞帅之意已决?” 桓阶道:“未决。” 顾雍面现疑惑之色。 桓阶道:“元叹可是为数日前的‘赏地令’而来?” 顾雍点点头:“正是。” 桓阶忽然笑了:“你既已入孙仲谋之幕,又何必跑这一趟呢?” 顾雍道:“诸侯之争,王霸勾当,常见耳。我身在其内,自然谁主江东,则鼎力助谁。昔日伯绪也曾在孙坚将军麾下效力,现在高就镇军大将军府,亦同此。但如飞帅‘赏地令’,其实残酷无比,一旦牵延弥漫,形成潮流,非独我江东大户不宁,天下豪族,谁可安枕?伯绪宁无虑乎?” 桓阶轻轻微笑,心:“主公好心计,区区一条‘赏地令’,已使江东大生不安。” 所谓赏地令,就是前不久阿飞刚颁布地以军功换取土地地命令,一纸令下,江东土地尽皆成为襄阳将士勋劳之赏。虽然这一命令还远未成为现实,但身为江东第一大族地首脑,顾雍怎能不惊?他的话也很直率,这军阀之间为了争夺地盘权力,打来打去,乱世里常见。如果有明主占据江东,他身负吴郡之望,代表人物,自然不能不出来辅助,以保持家族的地位和安定。今天他是孙权的部属,明天如果换做阿飞控制了东吴,他也予以合作。你桓阶以前当孙坚在长沙时也曾仕佐于他,现在又帮阿飞,道都是一样的。 但阿飞如今却准备把江东所有的土地都当成了部下将士们的战利品,那就可怕了,此例一开,后患无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