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族长的心事 (第2/4页)
刘敏那孩子?听说以前黄汉升徒弟呢,只是伯绪,他虽然弓马娴熟,但却素不习水战,我怕万一有失,岂非误他?” 桓阶道:“我明白你地忧虑。不过欲养大器。岂能不经磨难?你带了他去。多指点他便是。” 韩玄不得已,勉强答应。 桓阶眼见事毕,肃手送客,韩玄告辞而去。 桓阶右肘支住矮案,撑住头颅,闭目养神。 这官场还真是够复杂啊! 正在叹气,堂外走进一人。却是他的弟弟桓纂。 “大哥,阿袖回信了。”桓兴奋地叫道,手里还挥舞着一个卷轴。 “什么?”桓阶身体立刻坐直“快拿来我看。” 桓纂笑眯眯地站在一旁,看大哥急速展开卷轴,观察他看信的表情。 桓阶看完信函,眉眼俱开,哈哈笑道:“阿袖。她终于要回来了。” 桓纂笑道:“那就是说。她已经同意这门亲事了?” 桓阶瞪他一眼:“胡说什么?” 桓纂这才恍然大悟,对,这是阿袖自己选的婚姻。 到亲事。桓阶皱一皱眉,心中喜悦渐渐褪去,看看弟弟兴奋的脸:“对了,儿去襄阳宫的事,怎么样了?” 桓纂道:“徐军师说,主公的意思是,让儿去招贤馆,襄阳宫门槛浅薄,并不适合他。我觉得主公所言极是,那襄阳宫中招收的,皆是寒门士子和军中地低级军官,儿他…”桓是桓纂地独子,今年刚十五岁,桓纂自然希望儿子能进明显阶级更高一层地招贤馆,对兄长的意见颇有抵触心。 桓阶瞪了他一眼:“你啊,全然没有脑子!门槛浅薄?主公和军师能亲自去当宫祭酒和首席先生?他们可都是日万机,百无一暇的人哪!招贤馆,那是什么地方?蔡德珪、伊机伯做主,襄阳人的地盘,你儿子去了有什么好果子吃?再说了,寒门子弟又如何?孟公威、石广元如何?张南、宋定如何?休得小瞧了天下英雄。” 桓纂被大哥训得低头连声应是,道:“我再去向军师说项。” “不用了。”桓阶道“你以我的名义,给主公写封信,请他酌情通融,定要儿进入襄阳宫。” 桓纂应诺,见桓阶低下头沉思,问:“大哥,你怎么了?不高兴?” 桓阶慢慢抬头看他一眼,缓缓摇头,四顾无人,道:“兄弟,我是在,通过阿袖和宫这两件事,我们应该明白…”说到这里,忽然摆了摆手“嗯,不说这事,你马上给宜儿去封快信,告诉他,阿袖要回来了。这封信和主公那封信都是急务,你马上去写,不要耽误。” 桓纂应了,见大哥没有让他当场挥毫的意思,便转身而出,另找地方去写这封信了。 桓阶呆呆坐着,心里只:“主公当真是纳她么?” 去年年末时,已有少量阿飞与杜似兰的暧昧八卦隐隐约约地传到他地耳朵里。桓阶听闻之后,就立刻预感到爱女与阿飞的姻缘很可能告吹。不久之后徐庶更联袂杜似兰私下和他交流了一次,专门计议桓袖暗恋赵玉的感情纠葛。徐庶摆明态度,为赵玉求姻。桓阶意识到他们二人代表的是阿飞的态度,不能拒绝。其实他也不拒绝,经过和族中诸长辈研商之后,很快就同意了桓赵两家的这门亲事。 赵玉英俊单纯,勇猛善战,是个好孩子。他身后更站着北方世族的领袖:明赵家!桓氏和赵家联姻,正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最主要的,任何人都看得出来,赵玉是阿飞心中地第一爱将。 但年轻气盛地赵玉显然不够成熟,别有所思,对此事一直若即若离,不冷不热,让众多的有心人忧心忡忡,急不可耐。 这种情况下,桓阶通过徐庶,安排了自己的二儿子去玉字营担任司马。 这是一种很明确地苦心安排。从小桓宜和幺妹桓袖关系最密切,如果桓宜能和赵玉搞好关系。那对赵玉逐步接受桓袖,必然大有好处。 尽管主动做了这么多的让步,但桓阶地心里,其实却极不是滋味。 桓家,毕竟是长沙首族,是在个南方的世家中也能排得上号的豪族啊!他并不觉得自己家配不上主公。 嫁给赵玉,虽然说是明媒正娶,阿袖的日子应该好过许多。但桓阶依然心犹未足。 他不满意的地方。在于——是杜似兰陪着徐元直来找他。 私下沟通。徐庶当然是有足够代表主公的资格的。但她杜似兰,一个女黄巾罢了,她凭什么来管我们家事? 尤其,他痛切地感觉到,是杜似兰夺走了阿袖入嫁主公家门的机。 “主公真地纳下她么?” 作为明地高级知识分子,他不愿以“女匪”这种恶毒称号加诸在杜似兰地身上,杜似兰在能力上也并不逊色于任何男性。但作为一大世家的族长。尤其在军中隐隐有竞争关系的情况下,桓阶却无法不思考这种问题,虽然目前他头脑里还是一团乱麻,没有清出一个线头来。 “老爷,江东有客来访。”忽然,管家桓节进来报告道。 桓阶正在不明白,忽然有人打搅,不由动怒。再看一眼桓节的双手。断喝一声:“不见。” 桓节吓了一跳,忙道:“是,老爷。”转身就跑。 桓阶气哼哼地瞪着他的背影。心:“不识眼色的奴才。” 桓阶家里有俩管家,一个叫桓,一个叫桓节,取“有有节”之意。大管家桓进退适宜,举止得体,一向甚得桓阶欢心。不过他近期已出发去宛城伺候阿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