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三章:第二次塞北会战之 (第3/3页)
。 第一师团少壮派军官发动政变震惊了日本皇室,在天皇的一再催促下,犹豫不决的军部终于下了镇压的决心。陆军次长杉山元得到天皇同意,发布了《奉敕命令》指示戒严司令官迅速使占据三宅坂的军官及部下撤离现场,归复各所属部队。参加镇压政变的部队有近卫师团和第1师团各70第第14师团所属部队6000人,总数近24000人。7月5日,军法会议判处在政变中起领导作用的矶部、香田等第1师团按原定部署被调往满洲。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第1师团的主力被部署在孙吴、齐齐哈尔、北安,担任北部满洲的防御,参加了察哈尔作战。就韩云华所知,截止第第第第第第第1第第第第1联队)、师团直属:横须贺重炮兵联队(注:要塞炮兵)、高射炮第第第第一师团主要武器装备(1937年):轻机枪约360挺、重机枪约110挺、重掷弾筒约342个、十年式掷弾筒14个;92式70mm大队炮18门、41式75mm联队炮12门、37mm速射炮24门、97自动炮18门、轻战车(坦克)30辆、轻装甲车7辆、九五式75mm野炮12门、105mm榴弾炮24门、四年式150mm榴弾炮12门。(不含横须贺要塞炮兵)。 这样庞大的火力不要说李大勇所部扛不住,就算是把韩云华所部最精锐的整编300师拉上去也不见得能比得过。尽管整编第第一师团,而在装甲力量上要远远超出第一师团,但是要知道整编300师却没有空军支持,在火炮力量上也远远不是第一师团的对手。要知道第一师团70mm以上口径的大炮就有120多门,而整编300师的炮兵旅也不过一百多门山炮野炮,虽然口头上号称是重炮,但是实际上只能说是一般的野战炮,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整编第一师团对上,不用别的炮兵开火,单单24门105mm榴弾炮或者那12门四年式150mm榴弾炮就能把韩云华所部炮兵旅那一百多门山炮野炮轰成渣。 幸好第一师团估计秦皇岛的安危,并没有同独八旅死磕,不然的话独八旅现在能剩下一半的兵力就算不错了。如果第一师团全体集中火力对付独八旅的话,虽然不见得在冀东地区独八旅就不能突围出去,但是将日军挡在长城以东的战略目标肯定是完成不了了。 得知第一师团已经到达冀东后,韩云华命令独八旅和**第一师团的距离一定要在一百里以上,同时命令陈大师长和李大勇务必要时刻注意第一师团的动向,以防被第一师团包了饺子。 不过韩云华现在也是很高兴的,虽然说这段时间有人哭有人笑,但是他韩云华绝对是哪个笑的最灿烂的人。回到归绥城,韩云华第一时间跑到总后院看了自己的未婚妻和女儿。雨涵就像迎接凯旋的丈夫一样,给了韩云华一个大大的拥抱,并且叮嘱他今晚回家吃饭。而已经能牙牙学语的小思涵则是死活赖着韩云华,连韩云华办公都要抱着她,不然那哭声绝对是惊天地泣鬼神。 前线的战事已经基本上结束了,所以各部队上报的伤亡缴获以及需要补充等名单都已经到了韩云华的桌子上,而抢运回来的那批武器生产线则是全部到了军区总部,就差安装投产了。所以这段时间韩云华忙的那叫一个焦头烂额,连基本的吃饭时间都没有。 韩云华走后的这段时间,军区的各部门运行良好,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弊病。而左政委的行政能力也得到了韩云华的充分肯定,所以组建巨型兵工厂的事情韩云华便交给了左政委。由于这次要组建的兵工厂规模极其巨大,按照韩云华的规划共分为五个厂区,分别是步枪生产区、重机枪生产区、轻机枪生产区、子弹生产区、炮弹生产区。为了避免日军飞机轰炸,韩云华准备将兵工厂安放在包头。一方面包头有制造武器弹药需要的铁矿铜矿等资源,同时包头又是内蒙古军区最靠内的城市,距离前线比较远,而且劳动力充足。 况且包头距离延安以及120师驻地等兄弟部队都很近,而且交通方便安全,武器弹药运输起来也方便。由于这次任务比较重要,除了修建武器生产的厂房和仓库外,还得扩大包头炼钢厂炼铜厂等配套工程的规模。 为了安全起见,韩云华打算将兵工厂修筑到山腹里面,那样日军的飞机就无法对兵工厂造成威胁了。但是这项工程规模及其庞大,虽然早在几个月前韩云华在包头训练机械化旅和炮兵旅的时候,就组织部队和地方上的同志以修建防空洞的名义开始挖山洞了,但是现在也只是挖了几十个大型山洞,距离韩云华的要求还远得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