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陌上花开缓缓归 (第4/5页)
,他担心自己一停下,就,再也止不住眼中的热泪。 自己行事,向来谨慎,自认心机过人,世间,无人可及他钱镠一二。徐绾其人,自己一向不曾深信,一来,他系降将,二来,此人心思多变,心无敬畏。自己虽爱其骁勇,封了他中军之首,却一直予以牵制暗压。 凡以文事者,必以武备之。他虽备了,却不曾备足。不曾想,他钱镠聪明一世,却因了一时的志得意满,疏于防范,永失所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句话,今日,竟然也应在了他钱镠头上! 千人的铁骑,在空旷的官道上,踏起连天的烟尘。沿着宽阔的官道,向前,再向前。宛如前路漫漫,永无止境,宛如永夜寂寥,永无尽头。 但,马蹄声,再重,却踏不碎,此刻,男儿的血泪。 宝大三年,元月初四,田颓果然应徐绾之邀,举师前来杭州,屯兵于杭州城外。元月初七,又以舟楫渡江至西陵。 元月初八,帝出兵西陵击败田颓之师,灭其包围杭州之图。田颓,罢兵而返,徐绾、许再思兵败自尽。至此,徐绾兵变,始告终结。 元月十五,所有后宫主位车辇仪仗,安然自临安行宫返回。 吴怀英领着数千锦衣军,将凤凰宫内的数条暗渠,连着宽阔的护城河,翻了数遍不止。却遍寻不出伊人的尸身。 渐渐,有流言自宫内传出。 有人说,天子收复内城那日,尸首堆满了护城河,将河水染成了红色。故,天子曾下令,开闸放水,将上游澄清的曲水放入护城河内。河水湍急,冲走了戴氏的尸身,复冲进钱塘江深处,再随江入海,一去不归。 另有人说,戴娘娘是天上的神仙,降到凡尘,保佑我吴越百姓。她拼死救了元玟小殿下,相助于我吴越国君,等到战事平息,娘娘就返回天庭,永远不会再回来。 还有人说,戴氏的尸身,叫护城河内的蛟龙吃了。娘娘身前,酷爱牡丹,更亲手绣下了墨龙系牡丹一图。此番,墨龙与牡丹深藏于护城河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生世世,永不会再分。 但,这一切,都只是流言而已。 君王又岂肯相信?无论如何,他一定要亲眼见到她的尸身,才能让自己相信,她真的已死。 或许,这一次,他的戴十四,又一次逃出了升天。宛如之前许多次那般,大难不死,来到他跟前,仰起小脸,朝他脆声道:“十四儿――” 他的十四儿。 那个小小的青色身影,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他生命之中。一如之前多次,却又不同于往日。 这一次,他心内之痛,竟比往昔之痛,更甚千倍万倍! 他的这朵小小青色牡丹,不知何时,竟开入了他的身内,枝叶缠绕,国色天香,而不自知。 只要,有千千万万分之一的可能,他都要找下去,直到他彻底绝望的那一天。在那一天之前,他都要不断寻下去。 他交待吴怀英分拨了五千锦衣军,分赴全国各州各县,四处打听寻找。自己,也暂时放下所有国事,亲自领了数千锦衣军,绕着杭州城近郊,一尺一寸,掘地何止三尺,挨家挨户,一一寻着。 不觉之间,又是江南二月将尽。 他领着数千锦衣军,勒马暂歇于武林水边。当日,他曾带她来这里小憩半日,当时自己急于征剿倭寇,竟只给了她半日闲暇。 半日闲暇内,自己,还复弄伤了她的残手。她的虫毒,为了他,一直不能去尽,自己原以为,自己可以用一生,去弥补她当日的深情。 可是,老天却不再给他这个机会。如果早知当日,如果早知当日,自己一定不会再让她受伤,不会再让她离开半步! 那枝老皮桃树下,自己曾要过她多次,如果当日自己知道有今日之劫,自己,一定不会舍得那么早放开她。 钱镠复扬起手中的银鞭,双膝一紧,刚要纵马驰骋。忽然,湖面之上,隔了数重杨柳之外,有一曲悠扬的小调,已自数只打渔的扁舟上唱起。 钱镠才听了几句,已然变了色。这曲小调,竟是自己当日亲征杨吴之前,伊人在紫宸殿的高台之上所咏。 江南三月,莺飞草长。 陌上花开,宁胡不归? 与君相约,已逾数载。 山河千里,空负春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式微,式微,胡不归? … 一遍复一遍,且歌复徘徊。渔人的嗓音浑厚苍老,与伊人的歌声迥异,却有着同样迂回的悲意。 见他听得入神,一名近从勒马上前,低道:“陛下,此乃江南民谣《归人》,末将自小就会唱,末将家乡,无人不晓无人不会。” 君王略略点头,原来,这曲离歌叫《归人》。 可是他的十四儿,却永远不会再回来。 原来,当日她只为自己唱出了上半阙,未忍唱出整阙词。原来,她也怕自己出口成谶。 可是,曲未歇,人已逝,终是一语成谶。 他自马上高昂起绝世的俊颜,喃喃向着天际低道:“国破,尚有复日。然,明珠蒙垢,岂有归时?朕,生于乱世,戎马倥偬,征战至今,纵,不负山河,怎奈负卿!” “朕,钱镠,指天发誓,朕因骄纵失爱,朕此生,定当励精图治,要这吴越国民,至老死,再不知干戈为何物!” 话音甫落,双膝再一紧,马蹄,即刻踏得青草如泥,再溅起一地飞扬的残花,于如织的春雨里,纵马扬鞭,疾驰而去。 宝大三年,三月初四。 几乎一夜之间,吴越全国各州各县,均张贴出皇榜,每一张,俱是君王亲笔所书。全国十四个州府,连同所辖逾百个县治,千份皇榜,一张一张,俱是君王于每一个下朝的闲暇之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