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火烧南山4 (第2/5页)
乐夹杂着小米的哭声,颤抖与叫喊…他喜欢!小米如同一枚茶叶,被他揉搓着,揉搓着,便溢出了清新的汁水,便有了覆盖他的呻吟与痛楚。在小米之前,李同也有过许多的女人。有些是王若乐介绍的,有些是其他人安排的,还有些是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投怀送抱的。但那些大都是应付,或者说逢迎,在她们身上,李同完成的只是男人所要完成的一套动作,而没法去完成更多高难度的动作。恰恰那些高难度的动作,吸引了李同。结婚后十年,李同就同妻子有名无实了,妻子似乎永远对两性感到羞耻。当然,小米也是,可是小米配合了他的一切。每当早晨醒来,他看到小米身上一块块的紫青后,便心疼不已。他会丢下整信封的钱,小米在这时候也总是无言的,她缩在被子里,如同一只受伤的蝴蝶… 不会是小米有事吧? 李同掏出手机,给小米发了个短信。一般的问候语,这是他们短信的开头。他不会在没有确定小米方便接收他的短信的情况下,发任何亲昵的语词。这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小米的保护。发完后,李同继续看文件,电话响了。 建设局长刘会明拖着浓重的鼻音,如同感冒了一般,说:"李市长,啊,不,李书记,在办公室?" 李同"嗯"了声。当然在,不在,你打这电话有人接? 刘会明又道:"那我马上过来,有事要向书记汇报。" 刘会明在南山处级干部当中是个传奇人物,这人三上三下。二十多岁时,他从大学毕业,分配到团市委,后来被领导看上,刚刚三十岁就到桃源县担任副县长。副县长干了三年,正要转岗到副书记,被人告了,说其同桃源县的团县委女书记有关系。虽然最后调查不了了之,但他在桃源也没法待了,回到团市委任副书记,再后来又到桐山县搞副书记。挨到要提县长时,又因为重大安全事故被停职。半年后安排到市交通局任党组书记,再到建设局任局长。这人身材魁梧,乍一看像个北方汉子。说话鼻音浓重,有时,说得稍快就难以让人听懂。从到桃源县开始,刘会明和李同就很是投机。那是李同在市委办,两人打交道也多。喝酒,打牌,唱歌,几乎每周都要聚会一次。李同当了副市长后,正好分管建设。在李同眼里,刘会明会做事,但胆子太大,沉不住气,这也一直是李同反复告诫刘会明要改正的地方。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生成了眉毛长定了骨,哪能轻易改得?刘会明要来汇报,八成是为安置房项目的事。或许正是这事,让李同从早晨开始到现在,一直心神不宁。早在上周,政府那边就传出话,说花木荣暗中请人对安置房这一块进行了检验。他给花木荣打电话,让她将安置房的后期款子拨了,花木荣也是搪塞。看来,这事还真有其事。且看刘会明怎么说吧。 不到十分钟,刘会明就到了。先是将包里一个小包递给李同,说:"这是一个朋友从西北带来的,地道的虫草。不错,先用着看。" 虫草可是好东西,这李同明白。他也曾用过一些,身体立马就有感觉。他赶紧将小包放到抽屉里,然后望着刘会明。刘会明转身关了门,说:"那花…木荣市长听说找人对安置房进行检验,这事,李书记应该知道吧?" 李同抬了下头。 刘会明有点急了,他一急,鼻音更浓重:"这不是明摆着要动你李书记吗?要查我,也无妨,在南山,我也算是混到头了。可是这…她也太…女人一当官,就更毒了。" "不要乱说。"李同制止了他,问道,"实际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情况是透明的,不就是三十多幢房子嘛!而且工程是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进行公开招标的。招标时,花…她当时在宣传部,不也有新闻媒体都参与了吗?我看她这就是新官上任,想找碴。" "我要实际情况!"李同提高了声音。 刘会明一颤,顿了会儿才道:"这个…六千套房子,全部是按当初招标进行的。我们在房屋建设过程中,专门招标请了监理机构,全程监理。房屋竣工后,验收也合格。这都有监理方和验收专家的意见。实际情况就是没有问题,如果说有问题,那就是花木荣她在鸡蛋里挑骨头。" "就这些?" "就…这些。" "那好,我问你:房屋面积现在是多少?与设计面积是否一样?" "应该一样吧。" 李同突然站了起来,走到刘会明面前,压低声音道:"我的刘大局长,连房屋面积都没搞清楚,怎么监管的呢?马上打电话,叫王从志过来。" 刘会明说:"就打,就打。"立即拨了房管局长王从志的电话,让他火速赶到市委李书记办公室来。 房管局是市建设局下属的二级局,副处级。局长王从志,是南山王姓家族中少有的行伍出身的人。论辈分,他应该是老悬壶王的侄子辈,也就是与现在的王若诗、王若书、王若礼、王若乐四弟兄是堂兄弟。王从志的祖父和这四弟兄的祖父是亲弟兄。王从志十七岁参军,在部队里凭着机灵,一直干到了正团职师后勤处长。转业后本来早安排在市文明办搞副主任,但只干了一年,他就找人瞅到了房管局这个空位,钻了进来。房管局虽然是建设局下面的二级局,但人、财、物都是独立的。房管局的人员,是建设局的五倍还多。而且,房管局人员的结构也是十分复杂的,全南山市的领导干部,三分之二有亲戚和亲属在房管局。这是因为房管局一直是事业与自收自支相结合的双重机构。领导干部的亲属和亲戚,不好安排了,就到房管局,自收自支,逐渐过渡。也正因此,王从志到房管局后,首先就注意到了这人员结构的特殊性。他一开始就给全局职工下了条死命令:每个人都得想办法,通过各种路子为局里挣项目搞钱。挣项目与所搞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