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将列传_序言:私撰中国历代名将百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序言:私撰中国历代名将百人 (第3/4页)

着小亚细亚的平定后,西征可算是告了一个段落,郭侃回到了夫拉可汗的阵前。这时虽然发生了侵人埃及的蒙古军为单眼猛将拜巴尔斯所败一事,但东边也传来了忽必烈汗即位的消息,郭侃在拜别了夫拉可汗后东归。回到蒙古本土谒见忽必烈汗则是发生在一二六○年的事。

    蒙古的大远征并不需要过度美化,然而中国的武将能够见到地中海的落日,并且策马攻略十字军骑士们做为根据地的城塞,则确实是件如画一般不可思议的事。

    关于郭侃,书上记载他“所向无敌”现代也是这么使用来表现这样的情况的。不过,史上最初被如此称呼的勇将又是谁呢?那就是第二十八位的岑彭,他是后汉光武帝时代的人。

    历史上,叫嚷着要“再兴汉室”的人不少,但几乎都是彻底惨败,成功的就只有光武帝一个。他在前汉灭亡后,以二十八岁之姿起兵,并以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手腕统一了天下。统一后,他也没有肃清任何一位功臣,这点倒是超过了其先祖前汉高祖。之后,他还提出了前所未见的奴隶解放宣言,在一代之中集创业(以实力统一天下)与守成(确立新的秩序、安定民生、振兴文化、并育成后继者等)两者,简直可称为中国史上最棒的名君。在他的手下,有所谓“光武二十八将”之称的名将群,岑彭就是其中之一。常胜不败,而且军规严正,从不做危害民众之事。

    光武帝在平定天下,只余下陇和蜀两地之时,位于前线的岑彭收到了光武帝的亲笔书信。光武帝本就为富有文才之人,这时的亲书也以名文而为世所知:“人因不知足而苦,既平陇、复望蜀,每发一兵,头发为之白。”

    这就是“得陇望蜀”的语源。两百年后,因被第三十一位的曹cao所引用,因而更为出名。

    在平定陇地一年之后,岑彭准备从长江中游前往上游,也就是进入蜀地之中。这时与之对峙的乃是在蜀称帝的公孙述,他率领大军沿长江而下,出三峡而在长江中游筑了一座大要塞。他先在南岸的荆门山与北岸的虎牙山之间以浮桥连结起来,在荒乱的激流中立起数千支的木桩以防敌船人侵。接着又在两岸的断崖之上筑楼,列上箭弩,以数万松明照亮夜空,不让一名汉兵有可趁之机。

    看到这样的阵仗,即使是岑彭都不得不在第一时间考虑是否要退却了!这时,光武帝激励的亲书来到,接下来便展开了全面攻击。在某个强劲东风吹袭的日子,数千只汉军军船的船帆满载着风,溯着急流迫近蜀军要塞。水里的木桩阻住军船的进路,加上左右两岸如雨般的箭矢,在一进一退的攻防之中,汉军的先锋部队终于立上了浮桥,放出了准备好的火箭。火势在强风之下一发不可收拾,笼罩了浮桥以至于城楼。在猛火之中,岑彭发动了突进。就这样,有了《后汉书》中“所向无敌”的表现。

    在一日中陷落了水上要塞之后,岑彭虽欲一口气攻下蜀国,然却被公孙述派出的刺客所暗杀。在此一年之后,汉军终于将公孙述击毙,报了岑彭的仇,并因此达成了统一天下的伟业。这是发生在西历三十六年的事。

    在中国历史上,自力成功地统一天下的皇帝,自秦至清也不过大约十人,因此光武帝与二十八将的事绩应当让更多人所知,并给予更高的评价才是。汉武帝虽为一位英雄君主,然却有滥刑酷杀的倾向,常以无实或轻罪致人死于狱中。此外,他对民政也几乎无甚关心,竟让黄河的堤防决溃二十年以上而不闻不问,造成两百万的民众流离失所、家屋农地流失也不救济。宋太祖赵匡胤则是自先帝手中继承莫大政治遗产的幸运儿,而明太祖朱元璋则以流血肃清,杀死了不少朝野的人才。光武帝完全没有这些人的所为,他之所以被日本所无视,乃是因为和楚汉争霸时代或是三国时代相异,并没有一本广为流传的宣传文书来大吹特吹。像是《三国志》的读者,应当都知道曹cao在“官渡之战”后将敌本阵中的文书加以烧毁,用以安定人心之事吧?其实,这乃是模仿光武帝在讨伐了群雄之一的王郎之后,在其阵中烧去文书的行为。

    好了,这次的列表并不是“圣人君子列传”因此其中自然也有一些如问题儿童般的人物,第二十五位的陈汤就可说是其中的代表。他趁总司令官卧病在床的时候擅自动员官兵,而且还假称受命欺瞒部下。当得知事情的总司令官于吃惊之余命令其军队解散时,却被顶了句“事到如今怎能停止?这个没有用的东西,还不赶快下出动命令!”同时还以剑相逼,甚至在作战结束之后,不但穿上了战利品,还要求朝廷尽快给予恩赏,真是个乱来的家伙。不过,他在用兵方面倒真是个天才,决断力和行动力亦非寻常,在前汉末期当上了西域副校尉一职。当时乃是匈奴的黄金时期,郅支单于在西域一带威猛无敌,陈汤领了四万兵力对之全面攻击,在天山山脉周边激战之后,大败匈奴军队,讨伐了郅支单于。也因为这场大胜利的缘故,西域也暂时回复了和平。

    在接连下来的战斗中,陈汤曾有与奇妙的敌人作战的经验,那就是以密集队形作战、带有红或金色毛发、青蓝眼睛的重装步兵团。本来匈奴即为骑马民族,但全军皆为轻装骑兵,说到步兵的话,则是由匈奴将支配下的绿洲都市居民或是俘虏所集结编成。因此,陈汤也不免为这特异不同的战斗法所苦。但结果,陈汤还是将之追讨降伏,并于祁连山附近兴筑骊轩城,让他们居住于其中,负责汉帝国的边境警备工作。

    这个骊轩城的居民到底是什么来头呢?陈汤在西域之战乃是发生在纪元前三十六年的事,而在经过了两千年后的一九八九年,澳洲的历史学家在兰州大学进行了一场特别演讲,终于将这神秘事件传达于世。根据他的说法,骊轩城的居民乃是罗马帝国的战士。在纪元前五十五年,罗马的执政官克莱斯士率领七个军团往东方进行远征,而在与中世波斯王朝之一的巴尔迪亚军作战时大败,克莱斯士被杀,罗马军亦溃灭。好不容易其中有六千人突破了包围逃出,但他们并没有回到罗马本国,他们的去向成为西洋史上的谜团。看来他们大概是在受波斯军的追击时,往祖国相反的方向——东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