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将列传_第十八章落中国武将列传的紫中国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落中国武将列传的紫中国武 (第2/6页)

熙皇帝虽然身为少年,其应对却很得宜,而将三藩之乱一一镇压。

    吴三桂揭起反清复明的旗号,对自己也是起而叛乱的事实上,可说是一点说服力都没有,因为和清携手共同将明朝遗族赶尽杀绝的,就是这个吴三桂。因此到了现在这种时候还高喊什么反清复明,根本就是没有意义的。就这样,吴三桂的军队败下阵来,将自己逼到了死亡的地步。只是他死前依然不忘想做皇帝的美梦,在死前一天迸举行了即位典礼,然后没多久就死了。

    在三藩之乱平定了之后,在康熙皇帝的手中,天下可说是完全地统一了。康熙皇帝名义上虽是清的第四代皇帝,但事实上几乎可说是为大清帝国的开创局面的人。就像是反客为主感觉。

    康熙皇帝在稳固国内的同时,也准备一举解决北方的威胁。再怎么说,北方的蒙古高原,游牧民族依旧壮大中,而后准备伺机入侵中国。

    当时,俄罗斯帝国已是在占领了西伯利亚后,准备进军亚洲的状况,因此首先要稳固北方的康熙皇帝便派兵前往黑龙江,而将俄罗斯的军队打败,并和俄罗斯之间取得协定,确定了国界。接下来则是对付在蒙古高原兴起的准噶尔这个部族。当时准噶尔具有非常强大的势力,对清的边境造成了威胁。因此康熙皇帝就自己领军穿越戈壁沙漠,来到蒙古高原而将准噶尔部族击灭,建立了很大的功绩。另一方面,他也出兵西藏以平乱。

    因为这样的关系,在康熙皇帝的部下之中虽然也有一些名将,然而和曹cao的情形一样,由于主君乃是最为出名,因此其他人的地位相对地就很薄弱了。

    从康熙皇帝到他的儿子雍正,以至于他的孙子乾隆的时代,还是有不少的将军出现,要说名字的话是有不少人,不过首推的是阿桂这个人。

    其次是岳钟琪,这个人乃是汉人,有人说他是岳飞第十七代的子孙,不过其真实性令人怀疑。

    接下来则还有福康安、海兰察、兆惠、萨布素、年羹尧、罗思举、策棱等。

    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存在,因此得以进行对尼泊尔的远征、或是大败俄罗斯军、以及远征西域等等,各自建立了不少的功绩。

    虽然有这么多具有才能并且建立功绩的人,然而毕竟康熙皇帝实在是太了不起,因此其他人的地位就很薄弱,然不论如何,这时清的国力达到了最盛。在这样的国力背景下编成大军,然后率领这样的大军获得胜利,然后就要被列入于名将之中的话,我认为也没有这么容易。除了不可能把他们全部都给列上去之外,硬要我从他们之中选出一个来,我认为也是非常困难的。

    不过其中还是有一些有趣的事,像是罗思举这个人。他本是盗贼出身的猛将,同时还具有文采,关于不少的叛乱和军队的事情,他都有留下贵重的记录。而策棱则虽是蒙古的青年贵族出身,但康熙皇帝在将之发掘之后,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不过他真正成名,则是在北方的瓦剌族大军入侵之际,获得奇迹般胜利的事迹之后,是个无论在官延恋爱或战场上都很精采的历史小说主角般的人物。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正式地谈到这个叫做明亮的人了,他是乾隆时代的名将。

    这个人也远征到很远的地方,南到缅甸、北至黑龙江的阿姆尔河、西达伊犁,此地位于今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可说是西北方的尽头,靠近卡萨夫斯坦国境的地方。在中国的历史上,庞大的宗教团体拥兵自重,起而叛乱的例子不少,而这个人则平定了其中的好几个。可说是到过了南边、北边、西边尽头的人。

    这个人虽是位富有谋略的名将,然而却似乎与长官和同僚有所不合,总是有所争执。他在战场上建立了大功回来之后,就与朝廷的大臣有所争执,最后自行退朝而遭免职。在他回到故乡后,就在家中画画,由于他画的竹子非常地棒,以画竹子的画家来说,他算是当代第一人。而就在他在家画竹子的时候,不知于何处又起了叛乱,由于其他人都没有办法镇压,因此朝廷就又把明亮给召了出来。他虽然口中说麻烦,但还是不负众望,然后在回到朝廷之后又与其他人吵架、再度离席——他就是这样子的一个人。也因此除了功绩之外,也是一个相当有趣的人,所以我把他列入了名单之中。

    再接下来是第九十三位的杨遇春。到了杨遇春的时代,已是到了十九世纪。当时的清帝国已是烂熟般的状态。在当时,中国人口爆增,本来中国的人口在汉、唐等各王朝的全盛期大约只达到六、七千万人,然而在乾隆帝的治世之下却激增至一亿四千万人,其后也持续地增加。照理说即使到了这样的地步,但因为国土非常广大,所以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才是,然而在此之后事情却产生了一点变化。在西历一八○○年时的世界三大都市,也就是伦敦、江户和北京,人口都在百万人左右。巴黎与伊斯坦堡则大约有五十万,而纽约当时则只有六万人口。

    杨遇春这个人可说是完全没有碰到过对外的战争,他的一生都在讨伐叛乱。只是这里的叛乱先是甘肃省方面的伊斯兰教徒叛乱,然后是台湾的叛乱,再接下来则是西南部贵州省的叛乱因此,他是一个自北向南然后又往西一直不断活动的人。

    这个人自结发——大概同于日本的元服,也就是成人式改变发型——以来,就一直身处军旅生涯,被称为福将,也就是幸运的将军之意。为什么呢?在很久之前曾经讲过唐的尉迟敬德,在他的生涯当中可说是一次都没有受过伤,而杨遇春也是一样,一生在战场上渡过却从未负伤,因此才会被称为福将。在他的生涯之中,参加过的战役高达数百场,而且他还总是举着黑色的旗帜立于阵头作战,因此他的部下也都不吝惜生命为其作战,当时被称为杨家军。

    杨遇春在西元一八三五年的时候引退。一直到这个人的时代结束为止,都可说是清帝国的繁盛时代,然在这个人死后就立刻发生了鸦片战争,那是西元一八四○年的事情。

    当时,杨姓而优于战术的将军有两位,合称为二杨。其中之一当然是杨遇春,而另一个人则叫做杨芳。这个杨芳当然也是善战,当叛乱发起的时候,虽然他的妻子为叛军所俘,然据说叛军对其妻子倒是没有施加任何的危害。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