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虫_第五章北游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章北游记 (第3/3页)

文化报当记者,听到这个消息,眼前立即飘满了樱花的花瓣,在纷飞的白色花瓣中,一个女子浓发垂肩,遮住了半边脸,她手持一把长剑,剑身寒光闪闪,她鲜红的嘴唇倒映在惨白的剑上。

    当然这并不是天樱本人,那个我在浴室里相逢的女子也不是天樱。她隐藏在我的身体里,在某些时刻出现。

    中青社饭堂的白菜豆腐也像天樱一样隐藏在我的身体里,比天樱更加真实。我学别人的样子提着饭碗排队打饭,置身于一片普通话之中,我感到自己好像正在溶入京城生活。我发现北京的大白菜真是太好吃了,大白菜炖豆腐里的豆腐真是太好吃了,我从来没有吃过那样的豆腐,冻过的,有许多细小的网眼,像我家乡的腐竹,北京真是北京啊,连豆腐都非同一般,它的网眼里注满了大白菜醇厚的甜汁,咬在嘴里,齿间的醇美传遍全身。最好吃的是北京的米饭,北方的大米日照时间长,使米饭散发出浓烈的米香,并且具备了糯米那样的黏性。诱人的菜香在队伍的前面袅袅上升,大白菜炖豆腐的菜汁拌在热气腾腾的米饭里,让我吃一百年都不腻。

    北京的豆浆,竟然是装在袋子里的。油饼。油条。咸萝卜。烤白薯。一切都变得意味深长。所有普通的食物全都摇身一变,闪着光,粉墨登场,在我的北京印象中轰然鸣响。

    在轰响的声音中我看到了飞机,它们在中青社的会议室里飞翔,如果它们不是越战中的美国飞机又是什么呢?闷热的蝉声响起,密不透风的丛林,子弹、芭蕉叶、椰树,燃烧的火焰、黑烟、气狼,鲜血、鲜血、鲜血,《野战排》。

    与《现代启示录》相比,《野战排》是一部沉闷的电影,但会议室里人满为患,听说放《野战排》录像,所有人都觉得必须坚持。而我则认为是一种幸福。电影就是我的生活,它与真实的生活交替穿过我的身体,一分钟前我在中青社的地下室里,一分钟后我就穿越时空,进入越南的丛林中,疯狂的植物缠绕着我的身体,火光灼痛了我的眼睛,我是如此深地进入了虚幻的世界,进入了越南,以至于唤醒了我体内的越南的潜质,在北京的两个多月时间里,我总是对第一次见面的人声称自己是越南人,以便给自己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地下室就这样成为了我的天堂。

    我曾以为它是天堂的反面,是地狱。地下室是一个暗处的词,潮湿、发霉、阴森,来自陀斯妥也夫斯基的《死屋手记》。住在地下室里,就是住在地下的监狱里,有人就是这样理解的。

    她说:你住在地下室里?你真年轻啊!可以不在乎。

    听到有人将地下室跟年轻联系在一起,这更加使我感到地下室真是太好了。而我眼前的这个女人是这样美丽,她的话更是真理。

    她坐在我的面前。她的名字不够灌耳,但她的美貌弥补了一切。

    她已经有四十多岁了,我从未见过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还拥有如此彻底的美。对于这样的女人,我不能称呼她老师,也不能称她为大姐、阿姨,平常的称呼用在她的身上会显得古怪,我只能直呼其名。

    吴婀。

    吴婀说:林蛛蛛,这个名字挺好听。她又说,你的形象也不错,可以演一个渔家姑娘。

    只有电影界的人才爱随时随地地设想别人扮演某一个角色。吴婀既是电影演员,又是电影剧作家,还是小说家。她住在小西天的北影宿舍,在电话里她说:坐地铁,到积水潭下,过护城河的桥,往前走一段,就到了。一个灰色的院子,有很大的树(是槐树呢?还是榆树),树下有一排水龙头(那些银幕上的明星们就是在里站着洗衣服的吗)。我走进一幢房子,里面光线很暗,我摸索着找到了楼梯口。木地板,很暗的走廊,两边的门互相对着。我走到最尽头,敲开其中的一扇。

    她光芒万丈地出现在门里。

    我觉得她就像女皇一样,能指挥无数男人。我忽然提出要看她的影集,她很快就递过来。里面果然有她与国务院副总理的合影,不是一张,而是一个系列。她陪副总理到西藏去,在雪山、寺庙、布达拉宫、帐篷前留下了合影。(如果没有她,这些照片将黯然失色)但她从不滥用她的权利,她提到另一名演员出身的女作家,她说,你知道她到北京住在哪里吗?住钓鱼台国宾馆。

    每一个女人都是一部天方夜潭。

    吴婀这个名字刚刚出现就要消失了,这使我感到惋惜。她说她现在没有本子,她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要写整整一年,等以后有了本子就给我。她留我吃饭,我东张西望,她的房间一尘不染,不见人间烟火。正疑惑间,吴婀说她请了一个小时工,接着我就看到了一个长得很干净的姑娘,她在走廊里做饭,做完饭她就走了,剩下我和吴婀两人吃炒饼(我至今认为这是一种奇怪的食物)。

    一个连炒饼都不动手的女人,她的故事无数。也许有一天她会自己把她的生活写出来,我对此怀着极大的好奇。我对所有超越常规的女人均有浓重的好奇心。但我现在要与吴婀道别了,再见,吴婀,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会听到你的绯闻,那时你的身体就会镶嵌在小西天昏暗的走廊里,越过北京四级污染的空气,来到东城,你的面容鲜明如昨日,而我则神思恍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