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天灾人祸 (第3/3页)
! 僵局还是由一家小报《太阳日报》来打破了,它是一家专门刊登低级趣味的报纸,例如青楼消息,各大明星的小道消息等等,有自己的狗仔队,这家报纸的主编是个酒鬼,经常喝得烂醇,被人告上法庭是常事,奇怪的是他总能平安无事,他的垃圾报纸也不倒闭。 《太阳日报》语出惊人地写道:“天之所以不下雨,完全与至尊的皇帝陛下的龙种有关!” 文章分析道:“自陛下神降,他的管辖区内素来是风调雨顺,皇帝于青武十年春节出发下西洋,当年依然风调雨顺。可是青武十一年,他一直在外地,天灾大盛,实为皇帝龙种没流在本国、尽流于外地所致!” 又继续分析道:“龙种是何物?甘霖也,所谓龙打一下喷涕,即为小雨一阵,龙种的功效当然是NO。1。国家之所以出事,乃陛下久离,龙种不润泽本国所致。只要皇帝国在国内一洒龙种,本国就会掂到冇得咁掂(稳妥)。” 文章呼吁至尊的皇帝陛下在南征北战时,有必要在本国多留龙种,就算身在国外,也请抽空回来,留下龙种,俾使本国得到恩泽,风调雨顺云云。 皇帝在国内平安无事,皇帝在外就出问题,应该是后妃们镇不住国家,但此话不能说。因此《太阳日报》就胡说一气,问题是很多人居然相信《太阳日报》的话,要说嗜杀失德,造成帝国有灾,可是以前打北方外族时,杀的人也不少,甚至南匈奴也被灭族,何以没有事情发生?那时皇帝可是打完仗就回国,龙种当然是国内后妃们享用了。 这段“肥水不流别人田”的说法一传来,甚至一些大报纸也转载,结果看过的人,基本上都以之为然,当时的人极迷信,他们真心相信皇帝是龙,是神人啊!这么一来,《太阳日报》反而成为正解,其它说法统统靠一边站! 宫里的后妃们也看见了,几乎被它吹胀,大骂《太阳日报》好生无礼!心中却不无欢喜之意。华歆看后,自叹不如,好奇找KGB(克格勃,国内安全部)查他老底,更是佩服到五体投地。 那《太阳日报》的主编是个退役军人,具有军方背景,KGB一查下去,那醉鬼主编竟是GRU(帝国军情局)的人!因此KGB不能查下去了,以免泄露他的身份。 GRU的老顶,可是jianian人贾诩啊!他不动声色,一下子就把本国的争端给平息下去了。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旱魅在北方肆虐,涝魔则兴高采烈地跑到南方作客。 报纸头版头条:“长江洪锋抵荆州,军民五万上坝抗洪!”“云梦泽泄洪,江水暴涨!”“扬州、荆州地界暴雨连绵,淮河、长江水位急剧上升。”“湖口水文站测得洪水流速是历年来最高!” 到后来就全线告急,已经形成涝灾,大量农田被淹,收成尽泡在了水里,帝国的南方北方鸡毛鸭血,大家都纳闷极了:“这天时在搞什么鬼?!” 虽然遭遇巨大的灾难,可是子民并没有减弱丝毫对帝国的忠心与信心! 信心来源于皇帝之政,帝国三大重地:黄河、长江和珠江,任何一个流域的土地,全力开动,所产都能够支持全国百姓的食用,如今黄河、长江发生灾害,珠江流域却是无事,在今年初遭遇灾难时,帝国农业部已经部署珠江各地,把田地都种上粮食(以往各地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是休耕的),珠江流域收成,足以支撑全国百分之七十的粮食供应! 各大报系的老板和主编,受邀前往帝国农业部的帝国直属粮库参观,进入库房区,广大的面积足有二百亩,地面整洁,一座座囤房气派地立着,给人一种踏实感,令人惊奇的是在库房区还有猫,每只猫负责一间囤房,都领受帝国官府的津贴供养。 农业部的官员介绍道:“秉承皇帝意旨,帝国的储粮存建设成绩斐然,库点遍布全国各地,重点放在产粮区和销售区,现在粮库二百五十座,储粮达八十亿公斤,能供全国百姓一年食用!全国百姓就算不从事生产一年,也饿不死。(当然不从事生产是绝不可能的)” 所谓“无粮不稳”一个国家的存亡,粮食问题是关键!执政者如果不踏踏实实解决农业问题,亡无日矣! 如果说国家粮库给了百姓一个定心丸,另一份大礼的送出,无疑令到全国的农民欢天喜地。 帝国以“金凤颂诏”的隆重形式,正式宣布从今年起,农民的田地只须交纳十分之一土地的粮食收成给国家,上交的粮食,主要用做国家储备。在今后,国家要想收粮,也得用钱买了! 经过三十七漫长的经济建设,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在以前,是不大可能做到的。 至此,一切争端完全烟消云散,认为帝国不行仁政的崔琰的报社,竟被一群愤怒的农民冲过去砸得稀巴烂,他本人也被打成猪头! 帝国警察赶来,却不能逮捕任何人,因为那些农民,有不少就是乡议局的议员,在没有罢免他们之前,是不可能逮捕他们的,农民们怒不可遏地对崔琰道:“皇帝的口碑就在我们心中,尔敢亵渎我们心中的神,必将付出代价!天大地大皇帝最大,千古明君就是本朝皇帝!何为仁义?!那些人说得一点不错,对自己老百姓好的皇帝,行的才是真正的仁义!” 时机已经成熟,当地官府吊销了崔琰的营业执照,就无人反弹。 帝国不乱杀人,贾诩再施阴手,着兵部出令,要崔琰军前效力!前往北方边防军报到(他若不去就可以把他抓起来,帝国并没有免除兵役),要他见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再来说仁义! … 天灾势不可当,人祸接踵而来! 帝国台湾岛台北县城,衙门正堂,二名警察扶着浑身是血的一个少年走进来,少年用力地击起鼓来。 在那时的衙门,还保留着鼓槌,但人们已经很少用到了,一般只用于紧急通知时使用,咚咚的鼓声震动全衙门,官吏们迎出来,少年凄厉叫道:“倭寇袭我钓鱼岛,杀我全家,请大人给我家人报仇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