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国_第六十三章天灾人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天灾人祸 (第2/3页)

种芦苇。这样的环境,能够最大程度削弱了自然灾害的威力!

    其实,青龙帝国历年来一样存在旱涝灾害,但没有一年象今年来势如此之猛!以前的尽是小aS,如今跑来的是大BOSS级的灾害。

    古人迷信,上天降下灾祸,往往说明执政者失德所致,因此召来钦天监于吉来问个明白。

    于吉一身道袍打扮,轻轮拂尘,发出一声激响,不过无人计较他的失礼,聚精会神听他说道:“臣在紫金山天文台夜观天象,紫薇星乃陛下本命星,自陛下神降那日起,星光灿烂无比,从无一日暗淡过,此星一出,想当年,臣于东南见到,急忙…”

    大家急得不得了,他偏偏罗嗦无比,与诸君一述往事,说的是皇帝,大家又不好打断他的话,大感不耐。

    说了半天,总算说到:“臣夜观天象,紫薇星依然星光明亮,光照大地,只是各处升起一片薄雾,阻住星光,致使我等不能沐浴在星光照耀下,令北地旱灾,实为宵小所致,根本不是紫薇星光失亮!”

    他肯定道:“是的,紫薇星依旧如同以往一样的光度,没有任何的星光暗淡!”

    话一说完,大家齐齐松了一口气,尤其是华歆暗抹一把冷汗!有精通天文的于吉定下调子,那么就表示执政者没有失德,朝廷不用负责。反之,事态严重者,皇帝甚至要下罪已诏,而华歆作为首辅,更是首当其冲,必须下台了事!

    稍稍轻松下来,急忙布置进一步的救灾事宜,不外乎就是宣布受灾的地方免租,官府赈灾,寻找新水源,大打机井,派出各地官员督促给水送水,注意高温天气的人身保健,进行防火等等。

    幸运的是,由于人少地多,环保又好,即使地表烈日炎炎,但在大部分地区的地下,大量的地下水可是老老实实地呆着,等着人类的调用。因此还是保住了人的饮水需要,至于缺水的地区,则派出送水车,原本专做部队生意的送水车公司因此生意大好。

    华歆还是逃不脱一劫,虽然采取了种种措施,但由于热狼滚滚,持久高温,加上人们承平日久,难免麻痹大意,各地陆续报上来的超过五百多人被热死,都是些年老体弱之辈,还有些在烈日下出工不注意防暑降温,导致中暑而死。这也是成为帝国立国以来非正常死亡人数最多的事件,作为内阁,因此付责任,虽不致于总辞职,但统统都得自请降三级,华歆唯有暗叹倒霉,看人家张昭(首任首辅)秉政,顺风顺水,自已上任一年,却闹出牛型天灾,真是同位不同命也!

    总得有人负责,作个交代,两宫皇后准了华歆的内阁集体自贬三级,但在懿旨上不无勉励之言,要求内阁认直办差,不负圣望,如此温言下旨,表示内阁犹有圣眷,华歆们心中惴惴,着诸大臣分赴各地督促抗灾。

    帝国立国并不久,很多人的价值观在此之前早就成形,特别是北方的人,他们所学的儒家与南方的儒家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没事就没事,现在一出事,自然有人跳出来。

    此人是崔琰,是原汉朝的顺民,昔曾为曹cao的尚书,不肯顺从曹cao称帝,后来青龙时期辞职,他在许昌(原曹cao帝都)开办了〈华夏时报〉,为二流报纸,在一些汉朝遗民中还有点市场。主要报导北方之事,针贬时世,虽不敢公开扯大旗造反,但不时刺朝廷一下的事也不少。

    几乎一说起崔琰,官员们都皱起眉头,他可是个顶心顶肺的混蛋加三级的家伙。只是他有点聪明,打擦边球,不触犯底线,就是不犯法(他如果号召大家去反对皇帝,那么官府即时可以砍他的头),官府一时也没奈他何。报给皇帝听,皇帝何许人也?有容乃大,只是哈哈一笑,并不理会。

    崔琰在〈华夏时报〉登载评论员文章,洋洋大观过万字,大意就是此次大旱,加上骇人听闻的黄河断流和热死人,完全是因为朝廷出兵打仗所致,自帝国出动军队南征北战,一路留下的累累白骨,杀戮过多,有伤天和,有负圣人的仁义之教,导致上天降罪!如今之策,当改弦易辙,修回圣人的仁义之道,行王政,当令天下归心,而无今日之祸矣!

    这类刺头的报纸,华歆看后勃然大怒,立即化名“寒江钓翁”在全国大报纸《江东日报》的首页刊登反击文章道:“我华夏一族,盛名远播,威服八方。其存亡之道,当以仁义治于内,以干戚致于外。四海之内,皆我族类,当共沐圣上恩泽。四海之外,皆为夷狄,敢有称兵来犯者…—虽远诛之!”

    他赤裸裸地说:“我们中华民族,对于世界和人类有着重大的责任,顺我者为我族,不顺我者,我等当以刀剑传道。我们华族的四方战略应该一手刀剑、一手《论语》,彻底让周边的蛮子统统都深受我儒家影响(毒害),让我华夏之地周边无蛮族!”

    骂了一通,稍稍解气,却不解恨,遂找到法务大臣荀攸,要他着下级法庭出传票捉人!

    荀攸双手一摊道:“本官难为也!按《大元律》,当依法办事,圣论曰不以言论杀士,如今风头火势,我们捉人,只怕是人家说我们心中有鬼!而且,他现在居然是乡议局的议员,朝廷自有体制,不是想捉就捉的!”

    他与崔琰有香火之情,多为推搪之意,华歆不得如愿,由于有着制约,虽贵为首辅也并不能随心所欲。只好调动舆论机器,多家大报轮翻齐上,把护国真人于吉的话登出来,又登出大地图,指明我们天朝的煌煌伟绩,岂是几只蚊子哼哼哼就能阻止得了?

    这些报纸类似的文章铺天盖地,南方人深受皇帝毒害,当然看不惯崔琰,南方人齐声痛骂崔琰,而北方官员,只能附和南方官员,因为他们不能反对朝廷大政,北方民间,跟着皇帝的好处多多,又会有几个人跟从崔琰?!

    崔琰势孤,但风骨极硬,任尔风吹雨打,他就是不低头,不断在他的小报纸上翻典故著文章,大报系也是舞文弄墨,你来我往,令诸多读者看得津津有味。

    华歆有些苦恼,这番“炒作”反令崔琰的名气大增,他的报纸竟销量翻了二三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