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国_第二十七章收官-----取斯里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七章收官-----取斯里兰 (第2/3页)

下来,擦干眼泪道:“我要见贵国皇帝,当面问他!”

    张合高傲地道:“我们至尊的大皇帝忙得很,没空理你。”开玩笑,就算皇帝真的在斯国,哪敢去见他?树要皮人要脸,李青龙的脸皮虽然厚如城墙,也不敢面对罗摩巴忽愤怒的目光呵。

    张飞浑不当一回事地道:“得了,讲给他听也无妨!我们皇帝,率军进攻你们对海的朱罗、哲罗和潘地亚国家去了!”

    他猛拍罗摩巴忽的御桌,大脸凑到罗摩巴忽面前,口水四溅地道:“快,快写旨,你再不写,老子就帮你写!”说着说着就要动粗。他手提罗摩巴忽的衣襟,把罗摩巴忽称起来!

    若是触犯到罗摩巴忽,他还有什么脸面,只怕要自尽了事,吓得殿中大臣全部跪下,苦苦哀求张飞不要打人。

    罗摩巴忽看着凶神恶煞的张飞,悲从心来,眼泪夺眶而出!哽咽地道:“我生于此,长于此,不忍离别故国!”

    …

    维帝国历青武十年八月初十,岛国斯里兰卡宣布易帜,正式纳入青龙帝国版图,帝国中央政权对它实施有效管治。

    斯里兰卡位于南亚半岛海外,势力范围覆盖南印度,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军事价值异常高!有“宁丢南印度,莫失斯里兰卡”之说。南印度乃百战之地,斯里兰卡四面环海,是天然的堡垒,有帝国天下无敌的海军保护,任何人也难以攻打它。

    听闻斯国归顺,帝国内阁和五角大楼一片欢腾,弹冠相庆。

    由于罗摩巴忽是自动投降,张飞张合也就待他客客气气,取过早已经准备好的圣旨,代帝册封罗摩巴忽:

    “在斯国拨出官银建立寺院,让罗摩巴忽在那里出家,此寺名为“天龙寺”罗摩巴忽被封为帝国国师,皇帝替身,代皇帝在寺院修行!

    罗摩巴忽的儿子罗摩奴封为兰郡王,赏赐万千,全家举族迁往建业。”

    待遇相当宽大,皇帝对于投降他的人向来很好,若是日后真心归顺,更是视同自已嫡系子民,无分彼此。不仅是他,从上而下,帝国的子民们也都没什么汉夷之分,只要对皇帝和帝国恭顺,遵守帝国法律,华族就把他们的特色技完全向归顺的民族施展:“融合!”从此四海一家。

    对于斯国军民,臣吏和军队愿意留就留,不愿意合作,帝国按他们当月工资水平,发足二十个月的遣散费。

    如果肯为帝国效劳,帝国无任欢迎,一律留任,增加三成的工资收入。(按当地的官薪,即使加三成也远远比不上帝国本土官吏的收入高)

    当然要经过学习、调任(从原地调往其它地方另行安排职务)。

    斯国一年内的国家税粮收取全免,第二年收三分之一,第三年收二分之一,第四年才全额收取。

    尊重地权,但要求地主减租减息,原来寺田是不纳粮的,对于寺院所拥有的土地,帝国也不收回,不过日后按帝国规定交纳粮赋。和尚、寺完可以不纳税,但按照规定,僧侣的度牒(代表和尚身份的执照)由帝国的相关机构发出,不能由寺院发给,若没有度牒,一律不承认是和尚,以此控制不从事生产的和尚的数量。

    由于斯国是佛家流行,佛教能量极大,所以帝国专门在该国成立了多家“佛学院”由从帝国来的禅师担任主讲,也聘请一些斯国的大德来讲课,要求三年内,斯国所有的寺院的主持,全是经过帝国佛学院进修或者毕业的和尚才能当主持,执证上岗,没有证书,一律不得当主持。

    远景规划,十年内斯国所有的高级僧侣全部要经过佛学院培训才能上任。

    此为“渗沙子”行为,如果你不能完全改变它或者不方便完全改变它,那么就参与进去,让它向着你想要的方向转变,这招帝国用得多了。

    政策一出台,就遭到了僧侣的反对,不过帝国的态度很坚决:“没错!和尚跳出轮回,身不在五行之内,可是,和尚是有国籍的!如果你们不承认是帝国子民,那么就是外国之民,帝国有权把你们驱逐出国!”

    总的来说,采取种种措施,力求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在斯国中央,高级官员们大部分求去,不愿与帝国合作,帝国也不难为他们,任由他们离开。

    大臣拉克什曼离任,他是个有血性的人,气呼呼地回到家中,越想越气愤,着人请来好友“斯里再严地”寺院的主持沙拉南加拉比丘商议。

    说起帝国无耻的入侵,两人都是一腔怒火,谈到帝国将领在宫殿里的无礼和日后对寺院的处置,越说火气越大。

    恨极的拉克什曼再顾不得后果,对沙拉南加拉比丘道:“我的族人有五百人,你寺院里有五百僧兵,我们一千人,就反了吧,攻入王宫,把国王抢回来!”

    沙拉南加拉比丘虽然当了主持,修行不到家,是个六根不净的和尚,深以为然地道:“好,就这么办!”

    说干就干,两个鲁莽的家伙召集人手,兴致勃勃地玩起过家家的游戏,五百拉克什曼的族人、家丁,加上五百罗汉共一千余人,铁制兵器百数十(当中有一些是菜刀、柴刀),没有弓箭没有盾牌,不穿甲胄,大部分人拿木棒藤条,打了二面旗帜,一曰降魔灭妖,二曰忠勇为国,没有队列,排得稀稀拉拉地出发了。

    沿路高呼口号,吸引了三五千斯国无聊人士嘻嘻哈哈地跟来看热闹,全不成体统,形同闹剧。

    当他们行进到王宫广场,驻守在王宫的帝国军见状无不哈哈大笑。

    当时帝国军进入城市,除了应有装备,人人还发有硬木棒一个,因为贾诩传达过军令,尽量不要见血,以免破坏斯国几百年的欢乐祥和气氛。

    留了一点香火之情,以答谢昔日斯国人对帝国军的友好款待,加上皇帝与佛祖举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