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国_第一章流金岁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流金岁月 (第1/3页)

    第一章 流金岁月

    到了青武八年年底(公元217年),帝国的子民们都在兴高彩烈地谈论着:他们的日子从来没有象今时今日过得这么快乐。

    三年前,结束北方战事,帝国进入了长达千日的漫长和平时期。

    对外,除了在北方,帝国的边防军不断向北推进,与北方小民族时有磨擦之外,帝国军队基本上处于守势,没有对外的大规模战争。

    能不打战争就不打,早一天结束战争是无量功德,和平比战争好!

    没有战争,就没有流血,不会产生大量青壮丧失情况,人口就能不断增加,做为最强壮社会个体的军队,能为帝国留下最强壮的基因。没有战争,不用动用大量民力,国内消费旺盛,人们过得欢乐祥和,而不用胆战心惊,害怕哪一天会接到自家孩子的坏消息。

    在国内,年底结束的“国有股减持”为千家万户带来了春节的盛宴!

    亦奇在中平元年(公元183年)神降,直到他与曹cao发生冲突前这段时期,很少参与中原大战,大部分时间忙于建设,忙于赚钱,他特别喜欢搞股份公司,美其名大家一起发财。

    可是,他的出发点虽然好,问题是在初期,百姓们很穷,拿不出很多钱,而且,股份公司乃至股市,是个新生事物,大家也大都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想的是,这家伙是不是在想着法儿搂钱呢(他们被汉朝弄怕了)。

    李亦奇只得自己掏腰包;加上一部分半信半不信他的老板们出钱(他们也不得不出,民心如铁,官法如炉,得罪名为官府,实为黑社会的李亦奇后果会很严重);强迫他的公务员买股票(那时候,公务员领到手的是不能吃的股票凭证,白纸一张,个个都哭到眼泪鼻涕水一齐流),但资金还是有一定缺口,于是就动用公款购进股份,从而产生国有股。

    高峰时期,国有股曾经占了股市总值的50%以上。

    后来,经济上来了,百姓富裕了,对李某人的信心爆棚,只要是上市股份,就争相购进,这样才不用到政府的钱去买股,国有股在股市总值的比例不断下降,到青武八年初,国有股占股市总值的25%,李亦奇个人是全国最大的资本家,旗下的投资公司占有10%股份,他的儿女弄的信托基金占5%,军队信托基金为8%,政府信托基金占5%,其它47%归全国百姓所有。

    帝国共有二个股市,一个旧,一个新,旧的是建业“聚宝盆街”的股市,新的设在幽州的天津,它们是帝国经济的发动机,承担着财富分配的重大责任,在北方战争结束后,进入了一个疯狂的牛市,股市向上长红,两市的流通总市值折合一亿两白银!

    那么国有股的市值为2500万两白银,按户部计划,帝国政府将在青武九年春节前全面沽空国有股,清盘后,帝国政府双手干干净净,没有一点股份在手中。

    这项工作在青武八年春节过后展开,掌管国有股的户部开始执行国有股减持计划。

    非常顺利,市场接盘的力量异常强大!一来百姓手中有钱,二来实际是大家来分国家的猪rou,国有股实在太便宜了。

    便宜的原因有历史原因,当一间公司组成时,国有股和百姓购的股份的含金量是大家一样,例如购进1%的股份,政府出10两银子,那么百姓也是出10两银子,而不是购进1%股份时,政府出1两银子就能拿到,百姓要出10两银子才能拿到。(这里要说到最黑心的是李亦奇,他X的吃干股!不过李亦奇很少抛售股份,如果他抛售股份会对市场造成极大动荡,严重打击市场信心)

    如果按后一种作法,政府沽出1%股份给老百姓,按10两银子来计,那就是政府赚了9两,这样的事,老百姓当然不干!

    现实原因是政府在沽出股份时,采取的措施如下:政府在股份的总投入 五年预期的分红-政府在股份上的总收益,这个差价,就是售价。之所以要增加五年预期分红打入成本,是因为政府少了国有股的分红后,为了避免国家收入的震荡,就先行提取五年分红。

    例如1%股份,政府总投入20两白银 5两的五年预期分红,政府从股份中已经得到20两白银的收益,那么这1%股份的出售价为5两白银,如果当时股价为10两,则购买国有价者从中得利为5两(不一定有,股份可能会下跌)

    总之,大部分的国有股十分低廉,现有持股人,可以优先得到购买,例如李亦奇控股10%,他能买进3百多万的股份。

    当然,也有些国有股因企业经营不善,成本高,这部分国有股,大家不肯按价购买,那么就来竞拍,公开拍卖这部分股份,如果流标,就降低底价,直到拍卖出去为止,这些甚至是半卖半送的,不过这部分国有股很少。

    相当一部分国有股因企业经营得好,甚至出现总投入和五年预期分红之和少于总收益,则仅收取少许手续费,等于送给投资者。

    之所以能实现这样的政策,主要还是股市的主流分配政策,是分红!

    股份公司每年把收益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分给股民,让大家拿到实实在在的银子和铜钱。

    大元的股市现金分红甚至超过了其在股市中的融资额,为老百姓带来实利,而不是圈钱,很少搞增股(新增加的股份要股民出钱购买),也很少搞送转红股(不分收益)。

    这样,投机程度不算高,圈钱不算多的股市,老百姓就有信心,敢把资金投入股市,也带来了长久的牛市。

    甚至老百姓们抱怨说每年股市太少的扩容,累他们有钱无处投资!

    在一定程度上,国有股减持,就是满足老百姓们对于股市的热情支持。一减持,来多少,老百姓就吃进多少!

    藏富于民,而不是想尽心机去刮老百姓的皮,是帝国政府与前朝大不相同的地方,就带来了子民对帝国政府的忠诚。

    国有股减持,赶在青武九年春节前顺利完成,恰恰撞上股份公司年终分红,本来就有大额分红的传统,今年更是为了粉饰太平,大分特分,分得不亦乐乎,按户部统计,出现了资金倒流的现象,不少购买了国有股的股民,所得现银分红比购买价还要多,等于白白得了一大堆的股份,老百姓们喜上眉梢,肥年啊!

    股市能够现银(铜)分红,全在于帝国的股市是真的,不是假的。

    公司能够上市,必须经营良好,而不是靠弄虚作假、收买官员、搞假报表,上市之后,聘请最有能力的人去经营,努力为股东们挣钱,公司有很强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