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_第六章玉手点将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玉手点将录 (第4/10页)

走南下,直接举兵,相信那时袁世凯即使不被活活气死,也得气个半死。

    可这么一个搞法,是不是有点儿不讲道理呢?毕竟抢了女人的,是杨度而不是袁世凯,你梁启超应该去找杨度的麻烦,干吗要修理袁世凯呢?

    这没办法,怪就要怪袁世凯用杨度而不用梁启超,你老袁既然敢用杨度,藏书网就得承担使用杨度的后果。不搞掉你袁世凯,又如何摆平杨度?

    关于这场百分百的私人恩怨,时有蒋子奇等人,曰:(袁世凯)用杨度而天下政客走开,用夏寿田而天下幕客走开,用段芝贵而天下军人走开,用梁士诒而天下理财家走开。

    真正的历史,就是这个样子的。

    你之所以选择某一个政治阵营,并非你对此阵营有什么好感,只是因为你要与你所厌恶的人,拉开距离。你反对的只是人,而不是事。

    这一次,是杨度生生地把梁启超,挤到了反对帝制的阵营中。而在很久很久之前,梁启超还曾经干过一桩事,把另一个朋友生生挤入了自己的敌对阵营。

    早年间,早到什么时候呢?还是在晚清的时候,康有为、梁启超号召反对科举,并联络了名士吴稚晖,约好了到科举考试的那一天,大家都不进考场,集体罢考。当时这个吴稚晖傻啊,人家说什么他都信,到了考试那天,他真的没进考场。却不料号召罢考的梁启超,自己却早早地在考场中占了位子。考得心满意足出来,这件事好险没把个吴稚晖气得疯掉。

    此后的吴稚晖,就与梁启超远远地拉开了距离,梁启超干什么,吴稚晖一定要反着来,不管自己站在哪个阵营里,总之不能和梁启超站在一九九藏书网起。就这样,由于梁启超是当时的君宪派,吴稚晖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革命党阵营。

    而这一次,历史又重演了。

    历史之所以闲着没事就要重演,那是因为历史的规律,是人性的规律,人性的规律不变,历史的规律也不变。当时局构成此前的历史场景之时,人性的规律就自然而然地,会重演当时的旧事。

    梁启超和杨度,本来都是君宪派,而且梁启超的君宪资历,比之于杨度更老。可是为了和杨度拉开距离,梁启超,被迫选择了反对帝制阵营。

    而且这一次,梁启超将发现自己正在与日本人联手,再一次于中华大地上,掀起腥风血雨。

    第6节史上最悲凉的皇帝

    此后一段,时间突然变得重要起来。许多秘密,就隐藏在时间里。

    蔡锷将军是1915年11月19日离开天津,偷奔日本的。到了横滨之后,蔡锷写了一大堆书信和明信片,书信的内容是假称自己正在日本治疗。另派人拿了明信片,满日本游走,到随便什么地方,就邮给袁世凯一张,以造成蔡锷正在日本四处游荡的错觉。

    而蔡藏书网锷将军实际上已经离开日本,正飞奔云南,去迎接那一场势不可当的暗杀。

    在这里,蔡锷已经逃离,但却搞了许多假文书,忽悠袁世凯。这个忽悠很成功,不仅把袁世凯忽悠住了,还成功地忽悠了许多史学家。许多史学家在这段历史研究上,总是发现时间对不上,急得拿脑袋哐哐哐撞墙。

    12月15日,晨八点。段九九藏书芝贵突然通知正在中南海办公的职员,赶紧去居仁堂,大家昏头涨脑地来到,却吃惊地发现袁世凯身着大元帅军装,光着头,站在龙椅边,以无限悲凉的目光,看着大家。

    天啊,他就这样稀里糊涂地登基了。

    不会吧?这未免也太不庄重了。

    然而这是真的,只听袁世凯用伤感的口吻,说道:我向来是舍身救国,今天诸位又逼我做皇帝,我只有舍家救国了,从古至今,皇帝子孙哪有好结果的?

    这就是袁世凯称帝的宣言,听听是多么的悲惨。

    袁世凯的心里,是非常明白的。此前的他,无论家业有多庞大,但一人做事一人当,即使遭到政治清算,也只清算他一个人。而现在,他既然成了皇帝,倘有不测,全家人都在劫难逃。

    你说这个藏书网皇帝,当个什么劲呢?

    就在袁世凯称帝的当天,蔡锷将军抵达河内。

    就在蔡锷将军抵达河内的当天,追杀令已如影随形,急追而至。

    那么是谁要杀蔡锷将军呢?

    最省心的解释,就说是袁世凯。此事理所当然地要归到袁世凯身上,因为蔡锷将军此行,是要举兵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所以袁世凯派出刺客来追杀蔡锷,实属情理中事。

    然而,追杀令真的不是袁世凯下达的。

    说过了,袁世凯一辈子,堪称光明磊落,没有暗杀过一个人。虽说许多遭暗杀而死的人,都曾归到他的头上,但没有一桩得到证实。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指控袁世凯搞暗杀的证据,都是这样一句话:由于暗杀是袁世凯惯用的手法…但这个语句用在蔡锷将军遭遇暗杀上,却终于露馅了。

    第7节李烈钧再夺云南

    就在蔡锷将军抵达河内两日之后,党人李烈钧率众抵达云南,于海防入滇时受阻。李烈钧致电此时正镇守在云南的唐继尧,以其一贯的磊落光明之风格,曰:

    此来为国亦为兄,今到老开已多日矣,三日内即闯关入滇。虽兄将余枪决,向袁逆报功,亦不敢计也。

    唐继尧见信,于次日遣其弟唐继虞前来迎接。

    由是李烈钧先蔡锷一步,入主滇军。

    老革命党人戢翼翘回忆说,他当时是大理第二旅旅长,唐继尧刚刚在劝进表上签了名,恳请袁世凯登基为帝,劝进表刚送走,李烈钧就来了。消息最灵通的记者马上捕捉到这个特大新闻,登报说:李协和(李烈钧,又名协和)来云南造反。

    随李烈钧同来的党人见报,大怒曰:这谁呀,谁允许你乱写的?查查这个记者是谁…很快把记者查出来了。次日,记者挟着采访本正兴冲冲地走在路上,胡同里突然出来几个人,截住了他,说:喂,兄弟九九藏书网,打听个事,说李烈钧来云南造反的新闻,是不是你写的?

    那记者道:是啊,是我写的。

    几名党人问:你为何要写这东西?谁允许的?

    记者失笑:你们有没有搞错,这是民国,新闻采访是自由的。连大总统袁世凯,我们记者都可以随便骂。

    党人摇头:没错,你可以随便骂袁世凯,但绝不允许骂党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