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_第十讲随方制象mdash;m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讲随方制象mdash;m (第3/3页)

点了,叫矫情。当代艺术都限于这个状态,比如你看不懂,比如典型的毕加索的画,你说他画的这叫什么,我怎么都看不懂,连英国女王都说我实在看不出来他这个画的人脸冲哪边。他就矫情。这就是审美的第三个层次。

    金字塔塔尖的层次是病态。病态的审美很有意思,当审美走到金字塔塔尖的时候只要你进入了病态这个层次,在中国呈倒金字塔突然释放,就变成所有普及的事了。病态的审美首推缠足。我们今天说这脚多难看啊,怎么把脚缠成那样了。可是清代以前的人以缠足为美。每个人都说你看这孩子,脚缠得多漂亮,那么一点!李渔写过书怎么欣赏这个脚丫子,这个缠足。

    病态的审美还有金鱼。金鱼是畸形的鱼,没人告诉过你金鱼,你第一次看见金鱼的时候,你肯定说这鱼多难看啊,它是一个病态的鱼。把鱼的所有畸形的地方全部夸大。太湖石,瘦皱露透,比如哈巴狗,哈巴狗是中国的宫廷犬,是一个不健康的犬,你看它眼距很大,有先天愚型的特征,牙齿稀疏,宫廷犬是靠近亲结婚造成的,都是病态的。过去文人欣赏梅花,干枝梅,盆景,是病态的,不是常态的。干枝梅,文人欣赏梅花最高境界叫"病梅",这花有点病,半开不开,喜欢这个状态。所有的东西审美达到了金字塔的最高一个等级的时候,它就突然释放了,这就是中国审美的四个层次,大致是这样。

    明式家具的原则是简约。明式家具在某一个程度上它是在审美最不接受的一个层次上,在介乎于含蓄到矫情之间,但它这个东西,就是明式家具本身也不是非常大众化的商品,在明代。我们今天依然不是非常大众化的商品,很多人喜欢,很多人愿意了解,但博物馆去看是可以的。真家里使用,大量的人不再使用,连我自己都不再使用。我们就是搁那儿看,欣赏。使用的人毕竟是少数。

    明清家具对比

    清代家具跟明代家具有很多不同。首先清代家具很明确的就是它的产地,清代的经济比明代,尤其康乾盛世的时候明显的是发达了。所以重要的家具产地有广州和苏州两地。广州就叫广做,苏州就叫苏做。广州做的,苏州做的。给宫廷做的叫"贡做",上贡的,北京做的就叫京做。就是以地域来命名。每个地区的东西都有它的特点,比如广做的家具。广做家具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不惜料,为什么呢?它是口岸。木材他先得到,他的人工贵,料相对便宜,那么我在材料上我就不吝惜,到了苏州以后,经过内地的运输,材料贵了,我人工相对便宜,所以他就不惜工。以工来弥补缺失料的缺陷。比如椅子,大量编藤屉的椅子都是苏做的,广东的就直接搁一板。因为他不缺料。苏州工匠过去干完活,地上根本没有木头,除了木屑就没有木头,所有的木头都要用上,非常讲究。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明代重结构少装饰,它的装饰都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清代是重装饰轻结构,在结构上就没有明代那么讲究,它讲究整体的一个华丽。明代它注重细微的变化,非常细小,比如一个线条非常细,你不是很深的了解这家具,你有时候都看不到。它有点像京剧甩个水袖,飞个眼神,它是那个感觉,很细致,清代不是这样,清代讲究是第一冲击力,就是一上场就跟好莱坞片子,先把你弄热闹起来,让你一下就吸引进去,就是它整体的感觉。它是两个时代不一样。

    我们对于一般人的判断,如果想分别它是明还是清,就从大感觉上一找就找到了,不需要很细致的去掰饬它。

    今人的追求

    从收藏角度上讲呢,我们过去远离这种文化,从60年代一直到80年代,我从小学一直到成年,都是远离这种文化的。我结婚的那会儿流行的是什么呢?买电镀的折叠椅。我记得很清楚,36块钱一只,谁结婚得买2只,72块钱,当时72块钱可以买一堂红木家具,没人买,我们喜欢新的,我们不喜欢旧的。我们的民族心理结婚一定要买新家具,旧的不能用。那时候我姥姥说我有一对紫檀椅子送给你,那不要,那不值钱,我得买两个电镀的。今天说起来是笑话,当时就是这么回事。当时反映了我们以后非常匮乏的精神追求。匮乏,不懂文化,就把家具看成家具,不知道家具是一种文化,不知道这上面能带给你什么,不知道。

    我有一个紫檀桌子,买的非常的曲折。我第一次看见那桌子的时候我是买不起,不可能买下。人家开的价格是我望尘莫及的。我就劝一个朋友买,我说你一定要买,这桌子非常重要。它整个桌子面是用非常小的紫檀和瘿木拼接起来的,整块是一个"万字锦地"。后来我才知道这个桌子的来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