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_第十讲随方制象mdash;m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讲随方制象mdash;m (第2/3页)

从感情上判断,希望我们的家具更早的就出现,可惜不幸的是没有出现。万历时期,中国名贵家具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是诸多因素造成的。所以我们晚明时期最重要的著作《天工开物》、《鲁班经匠家镜》这样的书的记载的刨子都是非常明确的,可这些书都是万历以后才出版的,明中叶以前中国人做不了硬木家具。

    西方的木工工具发明比我们早。刨子很早古罗马就有了。这个是我们跟西方工具差距最大的一种工具。我们的框架锯,宋代就有了。《清明上河图》,有图像资料,可以看到有一把锯戳在那儿,看得清清楚楚,但没有刨子,这是我们过去研究中忽略的一个章节,所以就不知道这条界限划在哪儿。我觉得刨子是中国硬木家具的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

    天启皇帝

    史书上还有一段记载特别有意思,就是中国的明代的倒数第二个皇帝天启皇帝酷爱木工,这个皇帝喜欢做木工活,不理朝政。我们都知道晚明的时候嘉靖,万历两个皇上不爱上朝,这个在史书上记载都是说晚明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中国的当时的知识分子对政事无望的时候趋向于对生活的一个追求。所以就追求生活中的奢华。这是有政治原因的,我不再追求政治理想了,我追求的是生活的一个理想。

    所以晚明的生活比我们过去书上讲的要好很多,我们有很多优良的文物,有很多优质文物都是晚明时期出现的。它决不是孤立。那么天启皇帝不上朝,做木工活,做完木工活以后,让太监们拿到小市场卖去,让他们拿到市场上去卖。卖完了一个怎么样,说很受欢迎。皇上很有成就感。我想了一下,这可能是我们中国历史上地位最高的木工了吧,是吧?不可能再有比他地位高的木工了,他对木工有这极大的乐趣,这个乐趣也不是偶然的,是由于晚明对木器的追求对皇上有所影响。

    科举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有一个优良的制度,是科举制度。我们过去对科举制度一直持一种批判态度,但是科举制度是使中国封建社会非常稳固的一个根本原因。中国的封建社会优于欧洲的封建社会1000年,它是1000年,咱是2000年,如果不是制度好,它绝对不可能扛住2000年,它就崩溃了。它什么制度呢?它最主要的一个制度叫学而优则仕。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没有贵族世袭,欧洲都是贵族世袭,我爹就是贵族,那我什么都可以不努力,它没有,任何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只要你考完了这三试,你就是状元。

    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建立,1300年中国的科举制出了600多个状元,平均两年一个。那时候那状元可真叫状元。跟我们报纸上说今儿这儿有一个状元,明儿那儿有一状元,还真有点不一样。今天那状元要赶过去那状元来说,今天这状元还真就不是什么状元了。多难,全国范围两年出一个。但正是这个科举制度,这个优良的制度保证了封建社会以文人为中心转动。文人不仅有知识,还有社会地位,有官当,你就是一七品芝麻官,你也得给我熟读四书五经,写一笔好字,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这个制度虽然到了晚清有比如贿考,比如作弊等等等等,但它总体上是一个优良的制度,尤其总体上对封建社会它是一个极为优良的制度,使我们2000年的封建社会能够没有从制度上崩盘。

    中国的审美层次

    当这个社会是以文人为中心转动的时候,文人的审美就特别的重要。所以我们封建社会,我们祖宗留下来的这些东西,我们今天以最严格挑剔的态度去挑剔他,有时候挑不出毛病来。为什么呢?当时都是社会精英所设计的。我们的家具,你不能想象设计家具的是什么样的人,他是社会最高层次的人参与家具,所以他就变成了社会的一个巨大的财富。

    封建社会的这种审美,以文人为中心的这种审美是高层次的一种审美。

    中国的审美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我们一般的审美有4个层次。它呈金字塔状。最底下这层叫艳俗。什么叫艳俗呢?农村的那个大花布床单、流行歌曲这都叫艳俗,最具有广大的群众基础。这是我们审美的第一个层次。

    往上一点就开始减少了,第二层叫含蓄。什么是含蓄呢?唐诗宋词最为典型。你需要去慢慢的体会它这个美,不是直接的,你需要慢慢的体会。比如李白的诗叫"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说得很简单,咱俩一分手,我就坐着船就走。听着没什么美,但他从诗歌的角度上讲它是一个著名的流水队,对仗,但是它上一句跟下一句是接着的。这是流水对,接着的,但是他含蓄。这是审美的第二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人就更少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