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边缘 (第3/4页)
支古老的儿歌。后窗灿烂的光芒勾画出他幽暗的身形,就像个皮影。 九个人先后进门。老板娘团团转:“喂,有快餐盒饭,有荤的有素的。” “听说那边大树下,死了个人?” “对,一个老头。喂,有酒,还有各种饮料!” “怎么回事呢,凶杀还是自杀?” “请坐吧,都请坐吧。这么冷的天儿,先都喝杯热饮再吃饭吧。” 新来的几个人不急于落座,围着老板娘,围着那对温文尔雅的老人和那个南方人,询问湖上的事,叽哩呱啦南腔北调一团嘈杂:…噢,是吗?…昨天晚上?…对,开始下雪了…太平桥。什么太平桥?…不,不记得。真的有这么个地方?…没人认识他?…到底怎么回事呢他从哪儿来?… 老板娘冲出重围:“劳驾劳驾,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这时她见那个小伙子和戴眼镜的女人回来了,就说:“要问就问他们吧,他们刚从湖上回来。” “喂,怎么样了?”老板娘自先问。 戴眼镜的女人好像把离开时的惶恐和焦虑都丢在湖上,微笑着,一边踢踢踏踏地跺脚一边擦眼镜上的水雾:“冷死啦冷死啦,湖上好大的风噢。什么?哦,让他先说。”她望一眼小伙子,那光景他们已经很是熟悉了。 小伙子:“不错,你那宝贝儿子说对了,那圆圈整个是那老头踩出来的。” 戴眼镜的女人:“他在湖上一圈一圈整整走了一宿,把那一圈雪踩得又平又硬。不不,不像是‘鬼打墙’。” 小伙子:“不是‘鬼打墙’。他不像是迷了路。他肯定是以为走到了他要去的地方,这才躺下来。喂,老板娘,再给我一杯酒。” 戴眼镜的女人也要一杯。她很美,皮肤很白,带一副细边眼镜,很文雅。 小伙子:“他在湖上一圈一圈至少走了有四五十公里,最后在岸边看见了一块大石头。对,就在那两棵大树下。那石头两米多长一米多宽平平整整,邪门儿了,正好像一张床。看得出,他死前并没有迷了路的那种惊慌失措,他完全相信那是一张床。” 戴眼镜的女人:“他走到床前,他以为他走到床前,脱了鞋;还把一双鞋端端正正地摆好——想必这是他几十年里养成的习惯,然后爬上床,脱了棉大衣把棉大衣当被子,躺下,把自已盖好。就这样。” “有条不紊,看不出他有过一点慌张。” “睡之前他还吸了一支烟。就这样。” “他身上、衣兜里,什么也没有。没有一点能说明他身份的线索。” “发现时,他死了并不久。就这样。” “是我们那口子最先发现的。” “那时候天也就是刚刚亮,对吗?” “天刚蒙蒙亮。” 戴眼镜的女人看看手表:“就这样。现在是1点,他死了七八个小时了。” 没有人说话。都望着后窗。 过了一会,小伙子也看看手表:“噢,是吗?老板娘,给咱们开饭吧!” “喂,都有哪位要快餐盒饭?该死的我们那口子怎么还不回来!”老板娘满腹怨气地朝湖上望望,顺手在录音机上换了一盘磁带,按下一个键。“有酒,也有烟,有各种饮料!” 这一回是一首提琴曲,开始的节奏急切、跳跃、断断续续,继而低回旋转、悠悠荡荡联成一气,反反复复地加强着同一个旋律。仿佛在一片大水之上,仿佛有一条船,仿佛是一个水手驾了一只木舟。窗外,丝丝缕缕的残云在天上舒卷撕缠,风刮起雪尘肆无忌惮地扬洒在空中,太阳把它们照耀得迷蒙灿烂。一只提琴孤独地演奏,拨弦,弓在弦上弹跳,似乎有些零乱,然后是一阵激动的和弦、变奏,渐渐又透出初始的旋律,缠绵如梦…仿佛有桨声,有水声,有船头荡破水面的声音,仿佛有喁喁的话语。 男孩又喊起来:“妈我害怕!妈——我害怕,我害怕—一!” 人们忽啦一下又都聚向后窗。除去西北角那个男人和东南角的那个女人。 “妈你把它关上,把它关上——!” “天哪可真是怪了,今儿这孩子是怎么了?”老板娘说,忧心忡忡地看着众人。 “关上——!快把它关——上——!” 老板娘赶紧过去关了录音机,回来,搂住瑟瑟发抖的儿子,轻轻抚摸他的头,攥住他冰凉的小手,大气不出地盯着湖上。 湖上仍然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变化。 新来的一个人问:“湖上那些人,他们在等什么?” “可能在等新的线索。”“可能,正与电视台联系,寻找老头的亲人。”“等他的亲人,或者朋友。”“也可能等运尸体的车来。” 新来的人中有七个出了店门,到湖上去。 老板娘喊:“喂,见着我们那口子让他快回来!你们就问谁是快餐店的老板,对,那就是我们孩子他爸,让他马上回家来!” 南方口音的男人也走到门外,站在台阶上抽了一支烟,又回到店堂里。他看看男孩已经又在母亲的怀中玩耍了,便凑近来盯住男孩的眼睛问:“你看见湖上都有什么?别害怕,告诉我,你还看见了什么?” 文质彬彬的老两口颤颤地说:“别,别再问他。”“你看他刚刚好些了。” 老板娘茫然无措,不知该听谁的。 男孩似乎把刚才的恐惧全忘了,又高兴起来,举起望远镜看屋子里的每一个人:“一、二、三…妈,现在还剩九个。” 一个新来的人:“把你的望远镜让我看一下,行吗?” 男孩端着望远镜看,不理他。 另一个新来的人:“给我看一下就还给你,怎么样,行不行?” 男孩从望远镜中看每一个人,对上述请求毫无反应。 最先来的那个小伙子喝着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