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中短篇科幻作品_柔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柔术 (第9/17页)

  那个可以随意曲折并尽心奉承的身体,蜘蛛一样盘绕着他,紧紧地依贴着,锦云一样。他进而觉得,在他怀中,她会像自来水一样顺着各个关节滑掉,弥浸到每一个细胞里。但分明又是平常的女人,却使他仿佛又感受到了刚刚分手的女友的亲热。

    他便再一次猜疑,女友是否也偷偷习练柔术呢?如此,才不要他了吧。此刻,说不定,也正在某个旅行团中?

    片刻之后,紫衣把他推开了。这一推,却又与他的女友不一样,柔情万种,却又不带色欲。

    “这样是不是不太好?”他口吃心跳地坐回原座,惭愧地说。

    “我也是第一次。但没有关系的。我第一眼便看出来了,你与他们有着差别。”

    “为什么呢?”

    “是身为柔术女的第一感啊,没有为什么。”

    “后来,你说POSE什么的。难道说,很多人需要么?”觉得与柔术女更亲近了,他于是问出了那个问题。

    “不是很多,但有些客人是这样的。”

    “一般都定格什么动作呢?”大着胆子,又追问了一句。

    “不一样,因人而异了。”紫衣这时却露出不好再说下去的神情。似乎涉及到的是客人的隐私,而不是自己的。江采宁却想,与她的交往还不够深。但只要维持住关系,总是能够套出更多的故事的。

    总之,柔术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存在。于是,他便说:“是的,我与他们不同。这是当然的。但又怎么了?因此,这样,或许能够放心地与你做朋友吧?这是我的名片。”

    给名片的行为,较之刚才的拥抱,却使少女略觉唐突了,但又有些感动似的,最后是大大方方地用双手接了过去。

    “我们的时间到了。”她又是抱歉而温婉地一笑,小荷一般站起身来。江采宁却有了一种不舍离去的心情,手已经摸向了西服口袋中的钱包。

    这时,柔术女伸手撩开了窗帘,只见江南金粉之地,一轮明月冉冉当空,无数的画舫上传来了袅袅的笙歌。

    【十一、万国笙歌醉太平】

    江采宁回到宾馆,看到有的客人回来了,但许多还没有。也许,还由柔姐柔妹陪着吧,只要多给小费,熬通宵也是说不定的。

    此时,他极想与人交流一下感受。他实难忘却那叫紫衣的柔术女。但雨洁和小柔都没有回来,别的人,又都搭不上话。

    一个人时,便会胡乱地臆想:自己是研究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柔迷,不受规则的限制,是否就可以纵情地爱上某位柔术女呢?

    然而,脑子里又打起架来:紫衣是否真的如看上去那样纯洁温柔呢?那女子的话语中,是否也有谎言的成分呢?在那种场合,她也是看人说话吧?目的还是为赚钱啊。说不定,习会了柔术的女人,大概更具阴暗的蒙蔽性了,是一张陷住男人的罗网。

    但他又矛盾了。不,不可往那方面想。紫衣绝非那种人。有这种想法的,看来不是真正的柔迷啊。这么一想他便十分的羞惭。

    不知不觉间,江采宁也在暗暗希望自己成为此道中的正宗者了。这正是由于旅行所激发的一种微妙的心理转变吧。

    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此夜的感受。

    其中,有这样的话语:今天晚上,我对人类的身体,有了另一种特别的感悟,却是很难用言语形容清楚的。

    电话响了,是宾馆方面打过来的,问需不需要柔术服务。可以到房间来,在床上表演。一个钟收费六十八元。小费一百元。

    “是纯正的柔术,并不掺杂别的什么。”对方生怕客人有顾虑,再三强调。

    “不需要了。”江采宁竟有些筋疲力尽的感觉,是一种不比寻常的疲惫,像是人被抽空了。与女朋友交往三年,却还没有过云雨的经历。但今天的这种感觉,是否便等同于zuoai后的反应呢?这是江采宁的生物性直觉。

    他便愈发亢奋,睡不着觉,走到窗前,看到天空中浮着一轮烟月,并无新旧,家家已是分影婵娟。无尽的思量,皆在此时此地。却见歌舞樽前,繁华镜里,风吹柳花,脂香粉腻满东流,人间万姓,正痴痴地仰头看去。他不禁击节叫出一个“好”字来。但就在这字音未落之际,他又周身忽然一震,仿佛在寒月之下看到了一片白骨,揉揉眼才不见了。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活跃着三百六十万柔术艺人,百分之九十是少女,年龄从十二岁到十八岁。再大了,便不太好了。但也有一些,坚持干到二十五岁以后的,甚至,也有三十多岁的,那是特例,多是名角。

    在民间,作为父母,看到这是一个欣欣向荣的行业,也自小便把孩子送去进行专业培训。各种柔术学校也兴旺发达起来了。

    与柔术相关的产业,包括教育、旅游、交通、餐饮、房地产、服饰、器具、纪念品、表演、出版、音像、影视、广告、外经贸等,都得到了大的发展。

    由于柔术的因素,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据说,至少有一个百分点。

    这看上去很是不可思议,却是多少年来,柔迷们一直期盼着的一天。这也正是太平盛世所能呈现的良辰美景吧。

    江采宁通过研究了解到,柔术起源于两千多年以前,从那时起就已经开始了商业性的运作。柔术作为表演项目,杂技、马戏逐渐成为其载体。

    脱离了杂技、马戏的单独柔术表演,历史上有不少范例,也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伦理道德的障碍,使柔术没有得到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未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近现代没能够搭乘上影视媒体这一传播工具的快车。

    但任何一种事物,只要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就有可能成为一项蓬勃发展的产业,足球、拳击和娱乐产业都是成功的案例。那么柔术是否会成为新的产业呢?只需考虑一下,中国的十三亿人当中起码会有六亿五千万在主观上都愿意接受柔美。这就是柔术成为产业的根本。

    之所以长期以来柔迷认为自己只是茫茫人海中的稀有品种,据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绝大多数国民根本没有详细接触柔术的机会,只是在电视及媒体上有过偶尔的粗糙接触,这不可能形成一种具体的概念;二是人性中“羞怯”这一环节对于柔术的欣赏与感悟造成了无形的阻力。绝大多数人不愿意向他人表露与交流,特别是在公众场合,就是因为柔术含有“性”这层挥之不去的底蕴。

    但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如今,柔术艺术已经光明正大地走进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无穷无尽的柔术资源正在得到深入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