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中短篇科幻作品_柔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柔术 (第10/17页)

开掘。当然,不仅仅是在中国了,在整个东亚,柔术都十分盛行。

    目前的障碍在于西方。西方人把柔术列入了“黑名单”属于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运动。比如柔术演员为了保持体形必须节食,在训练中可能出现伤病,不能像一般小孩那样去享受生活等等,这些都经常被西方的医学界和舆论界所指责。

    但这样的指责,又仅仅是很表面化的东西。往深了看,便会看到被称作新一轮“妖魔化中国”的狼潮的出现,其中,包藏着颠覆中国的险恶用心。

    不出所料,今年,美国牵头在联合国人权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柔术的提案,与西藏、台湾等问题并列。西方反华势力还积极在中国国内培养他们的代言人,支持各种反柔术组织的发展。这一层,却是小柔和雨洁那天没有提到的。

    这是因为处于没落过程中的西方感觉到了最重大的威胁吧。比起经济的崛起来,比起意识形态的不同来,这种阴柔至极的力量,并能随势而屈折应变的可能性,本能就存在于政治的超级结构中吧,而这才是过去四百年依靠工业文明起家的、带有明显雄性特征的西方文明所真正惧怕的。

    因此,不能不说,文明是有性别之分的,在竞争中充满本能的嫉妒和生克。这却不是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中的宗教说和种族说能够诠释的。

    在全球化时代,柔术的研究,因而有着重大的政治、社会和外交意义,不仅仅是“去西方中心”的问题,还涉及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乃至于对于生命和宇宙本质的理解。但这样的重要性,在江采宁最初选择柔术做研究课题时,却是一叶障目,没有看见的。

    导师是否正是认识到了这个,才决定让江采宁研究柔术的呢?而柔术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成为北大的一门选修课,这是江采宁的预感。

    不过,江采宁此刻也仍然是心不在焉的。那些天下大事,始终烟蒂一样与他无关着。他心中只有紫衣,以及她那随着滑润盈掌的小Rx房一起缓缓游动并若隐若现的月色rou体,把千古的幽思都照亮了。

    【十二、萧飒尽得风烟情】

    柔术在二十五年前,还处于边缘而不被关注的位置,但一夜间却大发展了,进而成为了一种主流的大众时尚。

    可以说,现今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全民为柔而狂的崭新时代。

    但究竟为什么会这样的呢?这是硕士研究生论文中回避不开的问题。

    在校园里,江采宁也曾与一位外系的博士作过探讨。博士是学理科的,因此,谈话的内容也别有意趣。

    “因为引人注目的首先是rou身,所以不能不考虑与人的机体有关的生物学因素吧。”

    “具体怎么说呢?”

    “由于尚不清楚的环境变迁,所造成的化学或物理因素的改变,进而刺激大脑皮层,在中国人中间产生了一种新的嗜好倾向。”

    对此,江采宁闻所未闻。

    博士又说:“发生在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虽然说起来是更为宏观尺度上的自然界空前巨大变迁,但从突然性和神秘性上说,与今天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柔术现象一比,却让人嗅到了相同的气味。进一步说,是生物体中本身便积聚着这样的倾向啊。最为微妙的一星星变化的火种,也就把它点燃和放大了。常常想到,莫不是作为人猿的遗留本性吧?五百万年之前,为了在树丛上攀援,身体的灵活性便得到了最充分的拓展。而后来下到地面生活后,雌性猿类仍然更多地从事与树木有关的采挹。因此,只有具备超常折叠性的身体,才更加有性的吸引力吧,从而增加后代繁衍的机会。而这在崇尚素食主义的东方,则更是保留了其精华。研究表明,亚洲人比起欧洲人和非洲人来,更具柔韧性。”

    “那么,是返朴归真了。”

    “的确,是集体地返回到了原始社会的时代了。这样一来,中国人就走在了整个人类的前面。这个旅程,还在继续。”

    “真是有些使人充满难以抑制的憧憬啊。”

    “吸引人的是,柔术却不会产生爱情或者色情那样低俗的欲望。它带来的是距离和超越的美感,使人生游离于爱慕、性欲和艺术之间。从生存竞争的意义上讲,完全纵情于交配,本来就是危险的,在意乱情迷时,可能丧失掉应付外来攻击的警惕。柔术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一边,雌性在认真地用身体表现她生命的真谛,而在另一边,雄性既是参与者,同时也是作为观察者而存在着的,可以在一侧警觉地随时迎击来自不同方向的挑战,比在床上两人滚成一团,要安全得多。”

    “所以说,在许多柔迷看来,柔术是带着最本真的夜行小兽一般的美感,是具有嗅觉和触觉的综合性的、梦一般的想像啊。”江采宁感喟。

    “总之,可以定义为一种新型的两性关系,传达出东方式的或者中国式的美学价值吧。中国,再次转入一个精神座标的国度了,也是一个内向审美的国度,或可称作钟情于屈折变化的文化大国吧。这多么的让人激动啊。这便是变革的前夜,永远摆脱了资本的压迫。”

    “与当年对女性的崇拜,倾注于三寸金莲,难道不是有共同性么?”

    “不,柔术是绝对不能与三寸金莲相比的——我可以肯定地这么说。”博士说着,却完全不加以解释。似乎,提出这样的问题,就是根本不可理喻的。

    但江采宁在武汉的柔术一条街看到高跟鞋的展示后,又有些拿不定主意了。柔迷的心理,是书斋里的人们,所无法用逻辑的原理加以透彻分析的。

    “我关注的,是柔迷数量的迅速膨胀。这个发展,是非常非常快的。这里面有着中国式的群众运动的传统特质。在许多男性主导的产业和领域,都带上阴柔的特征了。我正在研究,如何使柔术成为民族的创造力的源泉呢。”

    博士这么一说,使江采宁自卑。而他本人的研究,竟如此的无目的和随意,是否终会走向歧途呢?他便听见博士说:“总之,中国孩子自小被压抑的个性,通过练习或者观看柔术,得到了开掘。我们才第一次拥有了自由的、属于自己的、可以充分展示的身体。”

    在送江采宁离开时,博士又小声说:“但是,知道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吗?不是观看,而是解剖因病或者意外在青春时期死去的柔术女孩的尸体,从中探寻她们的生理构造,寻找艺术的源泉,体味各部分功能的相互和谐和整体的完美。”

    “便是像杨靖宇那样的吗?”

    “你怎么知道的?”

    博士看样子吓了一跳。

    “杨靖宇作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