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秋左传正义_卷十七僖二十九年尽三十二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卷十七僖二十九年尽三十二年 (第1/8页)

    卷十七 僖二十九年,尽三十二年

    

    【经】二十有九年,春,介葛卢来。(介,东夷国也,在城阳黔陬县。葛卢,介君名也。不称朝,不见公,且不能行朝礼。虽不见公,国宾礼之,故书。○介音界,国名。黔,巨廉反,又音琴。陬,子侯反,又侧留反。)

    公至自围许。无传。

    夏,六月,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翟泉,今洛阳城内大仓西南池水也。鲁侯讳盟天子大夫,诸侯大夫又违礼盟公侯,王子虎违礼下盟,故不言公会,又皆称“人”○翟,直历反。大仓,音泰。

    [疏]注“翟泉”至“称人”

    ○正义曰:传曰“卿不书,罪之也。在礼,卿不会公侯”唯言诸侯之卿会鲁君罪耳,不言罪鲁侯与子虎,知其亦有罪者,襄二十六年“公会晋人、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彼为赵武敌公,贬之称“人”而文不没公。此没公不书,明公别有罪。五年“公及齐侯、宋公云云会王世子于首止”王世子不盟也。九年“公会宰周公云云于葵丘”宰周公不盟也。往年践土之会“王子虎盟诸侯于王庭”宣七年黑壤之会“王叔桓公临之”王之公卿皆不与诸侯共盟,则知诸侯不合盟王臣,王臣不合与于盟。今王子虎亦贬称“人”知鲁侯讳盟天子大夫,故没公不书也;王子虎违礼下盟,故贬称“人”

    秋,大雨雹。○雨,于付反,传同。雹,蒲学反。

    冬,介葛卢来。

    【传】二十九年,春,介葛卢来朝,舍于昌衍之上。(鲁县东南有昌平城。○衍,以善反。)公在会,馈之刍米,礼也。(嫌公行不当致馈,故曰“礼也”○馈,其媿反。刍,初俱反。)

    [疏]“馈之刍米”

    ○正义曰:《周礼·掌客》:天子待诸侯之礼,上公“饔饩九牢”饔五牢,饩四牢。“车禾视死牢,牢十车”则禾五十车。“车米视生牢,牢十车”则米四十车。侯伯“饔饩七牢。禾四十车,米三十车”子男“饔饩五牢。禾三十车,米二十车。刍薪皆倍禾”也。《聘礼》:卿“饔饩五牢”禾、米与子男同。其附庸执帛与公之孤同,则饔饩亦五牢,禾三十车,米二十车,薪刍倍禾。则此“馈之刍米”刍六十车,米二十车。

    夏,公会王子虎、晋狐偃、宋公孙固、齐国归父、陈辕涛涂、秦小子慭,盟于翟泉,寻践土之盟,且谋伐郑也。经书“蔡人”而传无名氏,即微者。“秦小子慭”在蔡下者,若宋向戌之后会。○辕音袁。涛音桃。慭,鱼觐反。向,式亮反。

    [疏]“且谋伐郑”

    ○正义曰:晋侯受命,郑伯傅王,践土与温二会咸在,郑无叛晋之状。而此会谋伐郑者,文公昔尝过郑,郑不礼焉。城濮战前,郑复如楚。虽以楚败之后畏威来会,晋侯以大义受之,内实怀恨。此会郑人不至,必有背晋之心,故谋伐之也。《晋语》城濮战下称“文公诛观状以伐郑,及其陴。郑人以名宝行成,公不许。得叔詹,将亨而舍之”《左传》无伐郑之事,盖温会以后已尝伐郑。郑至今未服,故此会谋伐,明年遂与秦围之。传曰“且贰于楚也”楚郑自知负晋,故有贰心也。

    ○注“经书”至“后会”

    ○正义曰:经若贬卿称“人”传则言其名氏。若传无名氏,则本是微人。此经书“蔡人”而传无名氏,此是实蔡之微者。秦是大国“小子慭”名见于传,而在蔡微者之后,若宋向戌之后会也。襄二十六年“公会晋人、郑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渊”传曰“赵武不书,尊公也。向戌不书,后也。郑先宋,不失所也”宋是大国,常在郑先。向戌既以会公贬,又以后至退其班,使在郑下。此小子慭既以会公贬,又退之在蔡下,若彼宋向戌之后会也。然向戌后会,传为发之,经书良霄以駮向戌之后。今小子慭既是后会,传不为发,又不书蔡人之名以駮之者,但秦辟陋西戎,未同中国,蔡人又蔡之微者,不合书名,故传不发之,经不贬责也。公孙固序在齐上者,盖为大司马,尊于归父。归父虽执齐政不废,身非上卿,如管仲之类。犹文十七年“陈公孙宁”、襄二十七年“陈孔奂”皆序在卫下。杜云“非上卿”即此类也。

    卿不书,罪之也。晋侯始霸,翼戴天子,诸侯辑睦,王室无虞。而王子虎下盟列国,以渎大典,诸侯大夫上敌公侯,亏礼伤教,故贬诸大夫,讳公与盟。○辑音集,又七入反。渎,徒木反。上,时掌反,又如字。与音预。在礼,卿不会公、侯,会伯、子、男可也。大国之卿,当小国之君,故可以会伯、子、男。诸卿之见贬,亦兼有此阙,故传重发之。○重,直用反。

    [疏]注“大国”至“发之”

    ○正义曰:昭二十三年传叔孙婼曰“列国之卿,当小国之君,固周制也”是其可以会伯、子、男也。“诸卿见贬,兼有此阙”谓诸卿既上盟天子大夫,又上敌公侯,故云“兼”案杜上注经云“诸侯大夫违礼盟公侯”又注传云“诸侯大夫上敌公侯”则是唯责诸侯大夫上敌公侯,不责上盟天子之使。而言兼有此阙者,以鲁君上盟天子之使已讳而不书,则诸侯之臣罪在可悉,故传云“卿不书,罪之”略言其事。故杜经、传二注,唯言敌公侯,不云盟王使,以其可知故也。刘炫以为直责其敌公侯,不责其盟王使,以规杜氏。必如刘义,则是君盟王使乃为有罪,臣盟王使翻无贬责,便是君臣易位,尊卑失序。圣人垂训,岂若是乎?

    秋,大雨雹,为灾也。

    冬,介葛卢来,以未见公,故复来朝。礼之,加燕好。燕,燕礼也。好,好货也。一岁再来,故加之。○复,扶又反。好,呼报反,下同。介葛卢闻牛鸣,曰:“是生三牺,皆用之矣,其音云。”问之而信。传言人听,或通鸟兽之情。○牺,许宜反。

    [疏]注“传言”至“之情”

    ○正义曰:《周礼》夷隶“掌与鸟言”貉隶“掌与兽言”郑司农云:“夷狄之人,或晓鸟兽之言。”郑玄云:“夷隶,征东夷所获。貉隶,征东北夷所获。”然则介葛卢是东夷之国,其土俗有知者,故介葛卢晓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