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准黑白进行曲 (第3/6页)
换十五根火柴。狐皮的,也就换半盒吧。假如换毛 皮靴,一顶只能换一只。很多人却愿意拿它们换酒喝。很多家伙光着脑袋,穿着单 鞋,裹着棉被,就是因为把防寒用品换了酒。在那一段时间里,很少有人再想到明 天该怎么过。军官们稍好一些。朱贵铃当然更好一些。他依然穿着得比较整齐。他 非常愿意用自己身上那件用上等英国海军呢作面料的皮大衣,去换一件解放军的棉 大衣。当然没换成。不允许。他只得穿着这件十分显眼的华贵的皮大衣,穿着高帮 的皮靴;戴着无檐的高筒绅士皮帽,同那一千来名从前的部属一起,接受新的安排。 家属们在另一个院里。他们不跟自己的丈夫或父亲走。他们或者发给路费,遣散回 老家,或者集中到一个留守营地去暂住。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了回老家。因为留守 营地经常遭袭击。那些拒绝起义或起义后又叛乱的旧军人,经常袭击这些营地。他 们并不一定是为了对这些家属实施报复,更主要的倒是想劫走他们,以此来要挟那 些已经起义的官兵,逼他们反水。 朱贵铃的家属没有被要求到那个院里去集合,允许他们仍然待在原先住的那幢 小楼的客厅里。这一向,只许他们使用底层的几间屋子。二层和三层封掉了。即使 是这样,他们比别的军官家属的条件仍要好得多。客厅的壁炉里生着很旺的火。两 个已很大了的男孩,穿着很厚的皮大衣,坐在一堆收拾好的行李上,和他们的那位 年老的姑姑在一起。不打牌。 名单一份份地公布。人员一批一批地被领走。院子里只剩下十来个军官和几个 军士,还有朱贵铃。这些军官和军士,都是有技术特长的。 他们和朱贵铃一起,带着他们的家属,被派到离迺发五驻地不太远的一个小村 子里住下。征用了一些民房,派来两个解放军做他们的队长和指导员。组长的职务, 则派给了他们中间的两个军士。 迺发五平日里很少去看望这批人,也不去看望朱贵铃。但叫人纳闷的是,谁要 想从中调几个走,特别是要调朱贵铃走,他却又死把着不放。干吗呢?难道他也想 搞一个“二十二特勤分队”?不知道。他把这些人的孩子,集中起来送到县城或省 城的中学住读。老婆们则分配到驻地的菜园和食堂里工作。教他们办起自己的裁缝 社,猪场。迁走原先的村民。重新按军营的样式,盖新宿舍。平整cao场,栽上篮球 架。营地四周,长起二三十米高的白杨林带。甚至还有自己的小农场。一过六月, 青纱帐起。越过那油汪汪、绿盈盈、黄澄澄的玉米地高粱地小麦地大麻地,再看那 一圈城堡似壁立的树木,葱郁蓬松宽大的树冠,树围里永远肃穆、静谧。从那“绿 堡”里出来的人,永远带着远望的神情,不和别人交谈。 这一段,朱贵铃过得苦闷。孩子去住读后,他便送孩子们的姑姑回了老家。他 和其他单身的军官一起住大统屋。他要在其他军官面前换衣服、擦澡,在别人的鼾 声里人睡,忍受其他男人的体臭、口臭,听他们大声议论自己从前的情妇。小分队 第一任队长指导员调走后,新调来一个更年轻、文化程度更低的指导员,队长则由 过去的一个军士担任。这个军士从前在老满堡联队军械所当过几年修械员,是朱贵 铃手下的老熟人儿。半年后,这个指导员又调走了,由队长改任指导员,另一名过 去的军士担任了队长。这两名军士比那三名解放军干部对待他们要严厉得多。对朱 贵铃更严厉。一开口总是:“喂,拿出点精神头来。你还以为你是指挥长?好好干! 要叫人瞧得起,你自己不做出点样子来,行吗?别老叫别人为你cao心。”小分队里 所有的人,包括那一半从劳改队、新生队选来的人(按迺发五的指示,他们和他们 分开编班组,也不在一起干活),都希望这两名军士能尽快得到提拔,盼他们早一 日离开这儿。但事实上,一直延宕到小分队解散的那一天为止,管着他们的始终是 这两名靠一盘红炉、一个铁砧、一把大锤、便能打制出马拉播种机上全部零件的军 士长。 他常常觉得无法忍受。忍受不了这两个待他特别凶狠的军士。许多次,他都想 去问问他俩,是不是上头有话,让他俩这样管治他。每每走到队部办公室门口,却 又举不起手来敲门,他实在张不开嘴,向他俩喊“报告”他相信这决不会是迺政 委的本意。潜意识告诉他,迺政委对他是好的。他拿不出确凿的根据来证实这一点, 但总有这样的感觉。起码,迺政委把他这个英国皇家军事工程学院的毕业生,当做 高级工程专家来对待,否则,不会把他放到这个“特勤小分队”里来的。他觉得自 己应该忍着,也应该多从自己身上找找欠缺之处,无需跟这两名军士作什么计较。 但终于到了实在忍不下去的时候了。大约有一个多星期,这两名军士天天在全 体大会上点名敲打他。他觉得自己在这两个家伙眼里,连走路喘气都有错,不管干 什么,总落一个不是,已到了一无是处的地步了。 他惊慌。 这是上边的意思?查到他在木读镇下令开枪的罪行了? 他到总部找迺发五。他写了一份详细的检讨。他要面谈。找了三次。迺发五都 说忙,不见。那会儿的确也是忙,筹建十八个农场,新辟七个垦区。连朱贵铃递上 去的检讨也没时间看,只批了一笔:“此类事归政治部管。我就不看了。定期做思 想总结,是有益的,但是否要叫做‘检讨’,请朱贵铃同志斟酌。” 为什么既称他“同志”又不见他?也许只是一种手腕。这里边究竟发生了什 么变故?闷葫芦里卖的到底是哪一味药?他惶惶不可终日。他给儿子们留下一封信。 走出小分队的驻地。他留恋那高耸的白杨林。在酥软的田埂上绊了两跤。走到渠首。 这是条不小的主干渠,水深四米三。渠岸的护坡和闸板,全都用水泥预制。闸门一 启开,每秒六十多个立方米流量的水,一泻而下。铁砣砣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