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江湖_09三雄聚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9三雄聚会 (第4/6页)

    那就只好等了。好在这两个人气味相投,言不及义的话多得很;围炉喝茶,想到哪里,谈到哪里,辰光倒也易于打发。

    正谈得起劲,阿招打扮得花枝招展地进来“祭灶了!”他向刘不才说“请你去磕头。”

    刘不才有些啼笑皆非“怎么要我去祭灶?”他推辞着。

    “自然要你罗。”阿招振振有词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这我晓得。你们家的灶,狗皮倒灶,乱七八糟;我算啥?我又不是你们的一家之主。”

    “怎么不是一家之主?这是小灶,不是前面的大灶;从前没有的,今年你要住常了,才起的灶。什么狗皮倒灶,乱七八糟?从你来了以后,我跟你两个人安安分分过日子;只有你在别处地方乱七八糟,我是大门都难得出一步。这样子你还嫌我!”阿招越说越委屈,粉脸上立刻出现了两条沟“总是嫌我不会说话,嫌我不上台盘;不管有人没有人,开口就骂。现在索性冤枉我狗皮倒灶。小张大爷,你倒评评理看!”

    用不着小张评理;刘不才见机,站起身来拉着阿招说:“好,好!祭灶,祭灶;‘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

    阿招很老实,而且倒是一片真心;刘不才可以将她玩弄于股掌之上,所以两句好话一说,她立刻回嗔作喜,很起劲地领着刘不才去祭灶送灶,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小张看在眼里,有些好笑,丢开他们,一个人拨着炉火想自己的心事——他虽是狼荡子弟,其实倒是像刘不才所看出来的,胸中颇有邱壑;他知道他们父子的名声不好,必得做一件惊世骇俗,大有功于乡邦的奇行伟举,才能“一床锦被”遮盖得许多劣迹,令人刮目相看。这个机会要等官军攻到;做个内应,撵走长毛,光复杭州。那时朝廷褒奖,授官补缺,这个从军功上来的官,比捐班还漂亮些,岂不扬眉吐气了?

    因此,现在跟朱大器搭一条线,确是明智之举。不过做这种事,最要紧的是未见好的,先想坏的;不能一厢情愿,只是打自己的如意算盘。传话的人要靠得住;接头的地方要长毛防不到,最好另外租房子、设机关。租房子当然要像“做人家”;那就少不得女眷。想到这里,灵机一动;觉得有个主意倒不妨试一试。

    于是等刘不才祭完灶回来;他便问道:“老刘,你这个地方是怎么回事?阿招说单为你起的灶,倒像是租的阿狗嫂的房子,自己立个门户?”

    “这件事说不清楚。我不在,这里就算阿狗嫂的;我来了,就算我的。”

    “这是以前。以后呢?”小张提醒他说“阿招说是‘一家之主’,以后你家里总不能再有乱七八糟的人来,那不真的狗皮倒灶了?”

    “是啊!”刘不才说“我心里也这么在想。既然你也是这么看法,那我就决定那样子做了,按月给阿招几两银子,叫她一个人过日子;算是我来来往往一个歇脚的地方。”

    这正是小张所想象的情形;“老刘,我倒有个主意,”他看一看门外,放低了声音说:“好不好就拿这里作个通消息的地方?有人来了,就作为你的朋友,住在这里。因为阿狗嫂那里生张熟魏,哪个都好来;所以即使有比较陌生的人,也不容易惹眼,彼此搭线方便。”

    “这倒也不妨。就有一点顾虑,阿招这个人不知道轻重,喜欢信口胡说。”

    “不要紧。”小张答道:“能够干到这种差使,没有一个不是谨慎机警的;只要告诉他们有这样子一个懵懵懂懂,喜欢多嘴多话的人,要格外小心就是了。其实照我看,阿招倒是懵懂得好;换了个心思灵巧的。嘴里不说,心里七猜八测在疑心,反而容易出事。”

    “说得对,就这么办。”

    刚说到这里,阿招急急忙忙奔了进来“客人来了!”她指着外面说“一对大灯笼照了来的。”

    果然是善后局的一对灯笼,照着孙样太来赴约;他一进门便是长揖,连声道歉:“来迟了,来迟了!”

    彼此略作寒暄,阿狗嫂又赶来巴结;小张告诉她不必费心,只找两个“雌头”陪善后局的小伙计喝酒。然后肃客入内;而孙祥太到底是真正江湖中人,抓一把碎银子塞在那两人手里,同时一再致谢;将小张的面子做足了才随他入内。

    坐下来,他少不得又为那天招待不周而致歉。话说到一半,阿招来招呼入席,菜是阿狗嫂在前面预备好了送来的,四盘四碗一火锅,倒有六样是羊身上的东西——时世艰难,有什么吃什么;阿狗嫂养了一只羊,打算拿它做年菜,因为小张要请客,特为提前宰杀。

    安排好了席位、酒菜、茶烟,阿招十分知趣,悄悄放下棉门帘,退了出去。主客三人,把杯谈心;孙祥太接着未完的话头,讲他的“麻烦”

    “说起来实在是家丑,不过两位连我们的香堂都到过,不能算是外人,谈谈不妨——”

    原来那天开香堂处置李小毛,曾起了极大的争执;李小毛的引见师,与李小毛家有特殊渊源,极力护短。此人口才来得,颇难招架,亏得帮里“三老四少”毕竟主张正义的多,结果还是将李小毛依照家法处置。那引见师一怒而去,就此结成怨家。

    在帮里这叫“结梁子”;依照正规。不管哪一方受了怎么深的委屈,只能邀自己人来评理“叫开”而那引见师却做了件半吊子的勾当;假借公家——自然是长毛的势力找孙祥太的麻烦。

    “喔,”小张听到这里,为孙祥太不平,但忍不住插嘴问道:“麻烦怎么样子找法?”

    “我有一条船,一直停在拱宸桥;船上有几包米,是带出来自己吃的。长毛上船来,一翻就在舱底下翻到,说我‘囤积居奇’,指我是‘jianian商’。你说,气人不气人?”

    “你先讲完!”小张说道:“我替你出气。你当时怎么说?”

    “我说,第一,米在我手里拨上拨下,少说说出有百把万担,不过我不做米生意,谈不到商不商,更谈不到jianian不jianian。第二,就算囤积居奇,也不至于只有这几包米。囤米都国在仓里,没有困在船上的道理。”孙祥太又说:“最气人的是,我说,”如果你们一定要说我囤积居奇,那就拿这几包米充公好了。你道他们怎么说?说是充公也不行,还要抓人扣船。”

    “这不是有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