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第9/12页)
人为皇太妃。现在说皇帝下令为贵人授封,就是儿子为母亲授爵了。要是贵人面朝北跪拜受封,就是母亲做了儿子的臣。天尊地卑,这是名位规定的,母贵子贱,这是人伦的次序。虽然想使贵人地位更高,而实际上使她卑下;虽然明确了国典,而实际废置了它。况且国君的一举一动,史官必定记录下来。如果记载下来的方针策略给后人看了,恐怕不顺吧!我认为应报告显宗的神庙,说贵人仁义娴淑无比,应使用特殊的礼仪,来报答养育的恩惠。奉先君神灵的命令,事情不在于自己。皇妃皇后虽然是国君配偶的名称,然而自皇后以下有夫人和九嫔,没有称作妃的。桓公说应把名号升为太夫人,并非不公允。如果认为夫人的名号还不够,可以称皇太夫人。皇的意思是国君,国君太夫人在名和礼上都说得通。”皇帝特意下韶书,拜授皇太妃。三月丙辰,。派兼太保王恬授玉玺绶带和礼仪服装,与太后完全一样。又下诏书说:“朝廷大臣没有对太妃表示恭敬,这符合礼仪吗?”太常江迪议论说:“地位名号没有到最高,不应致以最大的恭敬。” 孝武帝追授会稽郑太妃名号为简文太后以示崇敬,下诏书问“是否该开立墓位”王殉回答:“根据三代祖先追蹭及中宗敬后,并不开立墓位,更改墓地制度就是了。” 褚太后管理朝政时,议论±谴进见时的仪礼。基望、王彪之都认为:“卢灵、还产塑尚且遵从为子之道,何况太后呢!帝王的父亲没有拜见的礼仪。”尚书等八位官员的议论认为:“完全按做子女的规矩办有损于王道,完全按君臣的规矩办有损于孝道。在朝廷如同君臣,私下见面则恭敬父亲,这样公允。” 汉、魏的先例是,皇太子对皇帝称臣。新礼认为,太子既然以子为名,而又称臣,兼有臣和子两个称谓,在义理上讲不通,废除太子称臣的制度。挚虞认为:“《孝经》‘像事奉父亲那样事奉国君’,义理上兼有臣和子,所以称臣并没有不妥,应制定新礼,皇太子像以前一样称臣。”韶书依从了。 太宁三年三月戊辰,明帝立皇子司马衍为皇太子。癸巳,韶书说:“根据礼没有生下来就尊贵的人,因此皇帝的长子等同于士。而汉、魏以来,尊崇皇储,让官吏们对他称臣,朝廷大臣都行拜礼,这样很没有根据。我过去在束宫,没来得及改革。如今司马衍年幼,善于奉迎的大臣已先到他那裹,将使他逐日习惯他所看到的,认为那都是自然的事,这难道是能教育他的东西吗!主事人以下公卿内外一起议论,让此事一定要符合礼制。”尚书令卞壹的议论认为:“《周礼》中王后太子不朝见帝王,说明在礼制上与国君相同,都是为了尊重王储,使正室嫡长子与他人有所区分。姑且像对国君一样事奉太子,不得不行拜礼。太子如果心存谦逊,应当答拜。我认为皇太子的确立,祭祀报告天地,居正位做皇储,怎能等同于与皇子行宾主相见之礼呢?应当保留漠、魏的规矩,全朝同拜。”依从了他的意见。 太元年间,尚书符书公文询问王公以下见皇太子的礼仪及所穿的服装。侍中领国子博士车胤议论说:“朝廷大臣应穿朱衣戴头巾,行拜礼,太子答拜。经传没有这样的记载,前太傅羊祜书信庆贺太子,称叩头死罪,这是行跪拜礼的证据。此外太宁三年诏书议论这个礼仪,尚书令卞壹说应保留汉、魏的规矩,全朝同拜。穿朱衣戴冠冕,祇适用于皇朝之上,所以戴头巾就行了。”朝廷上的议论大多相同。 太元十二年,议论两位王的后人与太子的地位先后。博士庾弘之及尚书参与商议,都认为:“陈留是国家的上宾。皇太子虽然是国家的皇储,仍在臣位,陈留王的位次应在太子之上。”陈留王司马勤上表说自己患病多年,请求罢退,诏书让礼官博士议论此事。博士曹耽说:“司马勘作为祭祀之主而无主持祭祀的日期,应与穆子、孟絷的事相同。”王彪之说:“两位王的后人,不宜轻易就废立。记传中没见到有已经做了国君而因疾病罢退的情况,可知古代没有这个礼制。孟絷、穆子是正要做国君,与陈留王的情况不一样。” 咸康四年,成帝到宫殿前,派遣使者拜太傅、太尉、司空。《仪注》,太乐在殿庭上守着乐器。门庭之下奏乐,不是祭祀宴会,就没有设置音乐的制度。太常蔡谟议论说:“凡是对事情恭敬则礼仪完备,礼仪完备则有音乐的制度。音乐这东西,是用来表示对事情的恭敬并表明义理的,不是为了感官的欢娱,因此冠礼也用音乐,不仅是宴会。宴会上有音乐,也是用来对宾客表示恭敬的。因此郁至出使楚国,楚子设宴款待他,郁至推辞说:‘不忘先代国君的友好,赐给我重大的礼仪,又加上全套的音乐。,从他的言辞看,可以知道宴会上有音乐。公侯大臣,是国君所器重的人,因而在御座上为他们起立,在车驾上为他们下车,说话时称伯舅。《传》说‘国卿是国君的副手,因此在任命出使的E1子。皇帝亲临殿庭,百官陪同列队,造就是对事情恭敬的意思。古代,天王设宴招待诸侯国的使者,以及任命将帅,派遣使臣,都有音乐。因此《诗序》说:‘皇皇者华,是国君派遣使臣的诗歌。’又说:‘《采薇》用于派遣戍役,《出车》用于慰劳回来的将帅,《杖杜》用于慰劳归来者。,都奏乐演唱。如今任命大使,拜请辅相,与诸侯国的臣相比,轻重不一样。轻礼实在要有音乐,重礼也是适宜的。所以说亲临殿前派遣使者时,应有钟磬奏乐。”议论奏章依从他的看法。 汉、魏旧例是,王公的众妾拜见夫人,夫人不答拜。新礼认为礼没有不回敬的,改变制度,妃及公侯夫人回敬妾的拜礼。挚虞认为:“按照礼,妾事奉夫人如同媳妇事奉婆婆,妾为夫人服丧一年,夫人没有相应的礼节,可见表示恭敬与做媳妇相同又更加低贱。名分地位不同,本来就没有酬报。礼没有不回敬的,说的不是这种情况。先代圣人区分嫡庶,目的是断绝凌驾取代的势头。防范严明,仍然有越轨违礼的情况。应该制定新礼,自然如同旧制。”韶书认可了他的意见。 五礼的区分,第四是军事,军队是用来在国外求得和平在国内求得安宁的。但军事是凶事,因此藉狩猎来进行演习。 汉代的礼仪,立秋那天,在郊礼结束后,开始展示威仪武功,在束门斩杀祭祀用的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