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_第七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第7/13页)

据他们的工作,编撰《后汉书。天文志》,以承继班固的《汉书。天文志》。现采集魏文帝黄初以后谈论历法的言行,以承继司马彪的工作。

    汉灵帝时,会稽东部尉刘洪,研究自古至今的历法及注释,考察日、月、五星的运动状况,发现《四分历》与天象不符的原因是因为斗分太多。于是刘洪以五百八十九为纪法,一百四十五为斗分,作《干象法》,冬至日太阳在斗宿二十二度,以他的历术推算日、月、五大行星的运动情况,上与古代记录相符,下则与现在的观测相应。《干象历》的制定,依据《易》确立基本数据,依据天体的运行求解变数,称为《干象历》。又创立日行迟速术,并考定月的运行,白道与黄道相交,曰运行于黄道表裹,在赤道上复有进退。对比以前的历法,更为精密。汉献帝建安元年,郑玄学习了刘洪的历法,认为它很精密,对其作了注释。

    魏文帝黄初年间,太史令高堂隆再次详细论述历法,并作了一些变革。太史丞韩翊认为《干象历》减斗分太多,一段时间过后,推算结果必然先于实际天象,于是造《黄初历》,以四千八百八十三为纪法,一千二百零五为斗分。

    其后尚书令陈群上奏,认为:“历法艰深难懂,前代的通儒已有过多次争论。黄初元年,因为《四分历》行用了很长时间,与实际天象有了误差,大魏受命,应该改历以明时,韩翊首次造历,担心出差错,所以用《干象历》与其所造之历相互对照校正。他研究对比据两历推算的日、月运动状况,弦、望、朔、晦出现的时间,花了三年时间,对两历的不同之处,仍然无法决定其取舍。三公的论述虽然各有不同,但都符合典籍和历理,最后殊途同归,应该用天文仪器来检验不同历法的准确性,衹需一年的时间,足以证明其得失。”皇帝下令采用上述方法。

    太史令许芝认为:“刘洪创立的推算月运动的方法行用了四十多年,推算结果舆实际天象相差了一个多时辰。”

    孙钦认为:“司马迁撰写造《太初历》,其后刘歆以为《太初历》粗疏,因此又造《三统历》。章和年间,改用《四分历》,用仪器校验,用效验检核,发现经常出现差错,食的出现与推算相差半天。到熹平年间,刘洪改用<干象历》,推算、月、五大行星的运动状况,均与实际天象相符。”

    董巴认为:“圣人用晷影考察太阳,以弦、望检验月亮的运行,以见、伏考证五大行星的运动,用晦、朔作为判断历法准确与否的标准。弦、望、见、伏是历法的关键所在,可作为检验历法优劣的标志。”

    徐岳认为:“因为当时历法推算结果落后于实际天象,刘选潜心研究了二十多年,参照汉代的《太初》、《三统》、《四分》历,用两仪郭间考察月相。而月运行九年一终,称之为九道;九章包含一百七十一年,九道小终之数;九九八十一章,五百六十七分为九终,在牛宿前四度零五分进退。学者们想要使之与《四分历》相符,衹需从中减去一道六十三分,分以下不通,因此粗疏,都是由于斗分太多的缘故。考察弦、望应在早晚测量月的位置,则知道加时先后的含意,不宜用两仪郭间。刘洪《干象历》历元在《太初历》历元的基础上加了十二纪,斗下分减了十,历元起自己丑,又创立了推算月行迟疾交会及黄道去极度、五大行星运动的方法,从理论上来说确实很精密,相信可以长久行用。现在韩翊所造历法,使用的都是刘洪的方法,祇不过稍微增加了一些斗下分而已,两者相差无几。韩翊的增减,也颇费了一番心思,然而历术新立,不可能马上就很完备,以至于日食的预报与实际不完全一致。而检验历法,关键在于日食。熹平年间,刘洪为郎官,想修改《四分历》,于是先上奏对日食的检验,他推算了将要发生的一次日食,据初步推算,这次食的发生在辰时,日食从下往上,蚀了三分之二。经过观测证明,这次Et食果然舆刘洪预测的一样,刘洪因此名声大震,自刘歆以来,没有能与之比肩的。比如,黄初二年六月二十九日戊辰未时食,按《干象历》推算在申时半强(十二分之七),加上消息改正后在未时,按《黄初历》推算在辛时强(十二分之一),《干象历》的推算结果落后于实际天象一辰半强(十二分之七),近天,  《黄初历》落后二辰半,远天,加上消息改正则与实际天象接近。三年正月丙寅朔申时北日食,按《黄初历》推算在酉时弱,按《干象历》推算在午时少(四分之一),加上消息改正后在未时,《黄初历》后天半个时辰,近天,  《干象历》先天二辰少弱(六分之一),加上消息改正后天一辰强(十二分之一),均远天。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庚申加时西南维日食,按《干象历》推算在未时初,加消息改正后在申时,按《黄初历》推算在未时强(十二分之一),《干象历》先天一辰,远天,《黄初历》先天半辰,近天,《干象历》加上消息改正后近中天。二年七月十五日癸未,  加壬月加丙蚀,《干象历》月加申,消息加未,《黄初历》月加子强(十二分之一),入甲申,《干象历》后天二个时辰,加消息改正后后天一个时辰,近天,《黄初历》后天六个时辰,远天。三年十一月十五日乙巳,日加丑月加未蚀,《干象历》月加巳半,于消息加午,《黄初历》以丙午月加酉强(十二分之一),《干象历》先天二个时辰,近天,《黄初历》后天二个时辰强(十二分之一),远天,《干象历》加上消息改正后先天一个时辰。总共检验了五次日、月食,《干象历》四次远天,《黄初厝》一次近天。”

    韩翊向徐岳发难:“《干象历》的消息改正衹可减,不可加。没有办法加,不可用。”徐岳回答:《干象历》本身就有消息改正法,承受师法,消息改正为其特有,不能更改,故将消息列为正法。韩翊的历法本身就粗疏。

    木星三年五月二十四日丁亥早晨出现。按<黄初历》推算,五月十七日庚辰出现,先天七日;按《干象历》推算,五月十五日戊寅出现,先天九日。

    土星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壬辰出现。按(干象历》推算,十一月二十一日丁亥出现,先天五日;按《黄初历》推算,十一月十八日甲申出现,先天八日。

    土星三年十月十一日壬申伏。按<干象历》推算为壬申伏;按(黄初历》推算,十月七日戊辰伏,先天四日。

    土星三年十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