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长2_第十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第3/3页)

书记要看,你在前面带路。"

    程开源只好在前面走,走了大概半里地,到了一户人家,程开源说:"这是一户。"程一路站在门口,这户人家的房子是砖泥混的,看屋里,也还清爽。就走进去,屋里只有一个老人,程一路问了问家庭收入。老人说孩子都在外打工,一年两万块钱吧。程一路回头看看程开源,问:"贫困户的收入都这样了,程畈不错嘛。"

    程开源立即红了脸,"这…当然还有更穷的。"

    程一路说那带我去看看。程开源在前,又走了半里地,到了一户人家。站在门外,程一路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贫困人家。低矮的房子,还是土坯的,窗子是木格子。进屋还得低着头,屋里昏昏暗暗的。程开源喊了声:"五牛。"

    半天里没有回答,程开源找了会儿开了电灯。一间小屋子里,左边是床,床上正躺着个人,面黄肌瘦,空洞的眼神,一点生气也没有。屋子里除了几件家具,几乎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程新介绍道:"这五牛本来是村子里的一个好劳力,可是前两年突然得了一种怪病,浑身无力,什么活也干不了,老婆也跑了。他一个人就这样捱着,也没钱治了。这不,连吃的也是村子里安排大家轮流负责。"

    程一路低下头,看了看五牛,心里有些沉重。他让陈阳把包拿过来,从包里拿出一些钱,递给床上躺着的五牛。五牛眼睛里放了点光,手抖动着接了钱,嘴上嗫嚅了一下,却没说出话来。朱昊也拿出了一点钱,其他人跟着,都拿了。一时间,小屋里除了静寂,什么也没有了。

    回到村部,程一路的心情也没有什么好转,他阴沉着脸。现在领导干部下乡,到处都是"只给看花,不给看刺;只给看好,不给看坏",因此,真正的农村情况,很多领导干部并不了解。给你看的五保户,可能昨天还在为温饱发愁,今天却因为下面的工作,穿上了新衣,过上了好日子。应付领导,成了底下干部的一个通病。当然,程一路自己也做过。省里、中央领导要来,工作都是提前很长时间开始做的。其实真的要看,轻车简从,可能才更真实。提前做了的,就如同烂泥上插了鲜花,谁还能看出个究竟?

    原来还安排在村部听取村里的汇报,可程一路说不用了,到学校去看看。

    学校里正在上课,原来计划是村汇报后来看。现在一提前,想叫学生停课也不太好了。何况程一路的脸色也很不好看。刚进校门口,一大块石碑树立着。程一路走过去,看见这是一块"捐资助学纪念碑"。

    程开源说:"这是村里立的,大家都很感谢程书记对学校的关心。"

    程一路一听,心里动了一下,再接着看碑文,只见上面写道:

    教育者,兴国之大业;读书者,民生之大事。程畈一地,民风淳朴,崇书重教。昔年仅此一河,出状元三;进士数十,传闻甚远。人莫不以学为荣,家莫不以教为先。

    程畈学校,建有经年。沐风栉雨,渐次倾颓。村人莫不以之为虑,时时思之,意欲修之。然财力不逮,殊为艰难。

    今有程畈后人,南州市委常委秘书长程一路,念及乡梓,恩达村邻。捐资计三万二千元整,重修学校。村人为其义举感动,纷纷解囊,学校遂重修一新。教室明亮,桌椅翻新。莘莘学子,得以安然端坐。诵书课读,朗朗相闻。

    为感念程一路公,村人议而立此碑,以志纪念。

    公元二零零七年八月程畈村委会立

    朱昊看着碑文,问叶书记:"程书记捐资助学,你们好像也没说过嘛?这样的大事,怎么不早说?"

    叶书记小声说道:"程书记捐资时,嘱咐过村里,不要到处张扬。所以…"

    程一路回头望了叶书记一眼,转身就往校外走。程开源急忙问道:"程书记,叔,这…"

    "不看了。"程一路已经出了校门。站在校外的空场上,程一路对建设局局长张风说:"这个村本身就是个以建筑为主的村,这两年开始搞养殖业,但我看根本还是要发展建筑。请建设局在这方面下点功夫,帮助程畈,规范建筑队伍,提高建筑技术。当然,在有些市政工程的建设上,也要给些力所能及的倾斜。"

    张风说道:"行,我回去后就安排人办这件事。既然是程书记的点,一定办好。"

    程一路道:"这不仅仅是我的点,也是建设局的点。靠我能做什么?关键还是靠你们。"又对朱昊说道:"县里也要加强对这些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指导。我看这里问题很多,贫困户问题,因病返贫问题,都是现实的问题,不容回避,也不需要回避。关键是找出让他们脱贫的办法。养殖场搞得不错,不过是不是该搞rou鸡,这个我不懂,可能要看看市场。现在,市场上对土鸡的需求量很大,能不能在这方面做做文章,请村里两位认真地思考。我希望下次来的时候,能看到一些起色。"

    朱昊连连称是,程开源说:"到中饭时间了,叔,就在村里吃点吧?已经准备了。"

    程一路一摆手道:"不吃了,到县里去。你什么时候把学校里那块碑给拆了,我就来吃饭。走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