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长2_第十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第2/3页)

三百年前曾出过好几个状元,还出过朝廷的宰相。现如今出了程一路,部队的团长,市里的副书记。在古代,就是知府了。即使程一路已经七年没有回过这个地方,但是他的名字,一直在这里的很多人口边滚动着。

    车子过了一座山角,程畈到了。

    远远地一看,程畈掩在一片迷蒙的山水中。这里家家户户的建筑,还带有很浓的徽派建筑的特点,程一路曾想这里其实是南北建筑特色的一个过渡带,不仅仅程畈,整个南州都是。既有北方建筑的粗犷,更有南方建筑的精巧。而自己本身的特色,也就在这两种建筑文化的交汇中,逐渐地消失了。

    车刚停下,一大片人群已经压过来了,还有一大批学生。学生们手里还挥着小旗子,嘴里喊着:"欢迎领导,欢迎光临。"

    程一路皱了皱眉,他没有料到会搞出这么一招。乜一笑大概也感到太突然了,手里举着摄像机,却没有打开镜头盖。

    朱昊看着程一路,发现了程一路皱着的眉头,就走近道:"程书记,您也别见怪。程畈是您的老家,您为程畈做过许多好事,老百姓这样欢迎您,也是发自内心的。"

    程一路正要说话,一个中年模样的男人挤过来,朱昊介绍说:"这是这个镇里的叶书记。"

    叶书记走上前,伸出手,程一路轻轻地点了一下,叶书记又介绍说:"这是村里的程开源书记和程新主任。"

    程开源走过来,喊了声:"叔,程书记好",又介绍自己就是程启的儿子,程新是程莽的儿子。这程启和程莽都是程同一路一辈分的,因此他们俩都得喊程一路"叔"。

    程一路点点头。朱昊问:"上午怎么安排的?"

    叶书记道:"先请程书记去看看我们刚建起来的养殖场,然后到学校。那学校还是程书记关照修的呢。"

    陈阳在后面拎着程一路的包,这时跑过来,把手机递给程一路。程一路接了,是刘卓照。刘卓照说:"省委即将对南州市政府换届展开考察,不知老团长…"

    程一路笑笑,含糊着说:"我还不清楚,到时再说吧。我在湖西。"

    刘卓照挂了电话,程一路问走在身边的程开源,村里一年的集体收入怎样?程开源说不多,主要是几个建筑工程队上缴一些管理费,一年也就一两万吧。

    "转移支付呢?"程一路问。

    "一年两万多。"程开源说道,"这几年村里修路,建了一部分茶园,资金不是宽裕了,而是日见紧张。好在还有几个帮扶单位。村里现在的路基本上通到了村民组,明后年,我们想把到组的路都修成柏油路,再办一两个养殖场。"

    "这思路很好,"程一路边走边说,"先修路是对的。不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是太低了,在发展养殖业时,要考虑村级集体经济的成分。要自主,探索各种途径。不能光靠等,这是很危险的。"

    朱昊附和道:"程畈的头开得不错,等会儿看的养殖场,我来过,规模不小。"

    程一路望望前面,整个程畈静静地躺在马鬃山下。程畈村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集中在龙溪河两岸的狭长地带,因此抬眼一看,河上就不时出现各种各样的桥梁。

    "现在,不用再从水里过河了吧?"

    "不用了,这还得谢谢程书记。是您在政府时,让交通部门做了项目的。"程开源马上答道。

    程一路想起来了,确实是他当时给交通局说了一下的。过了一座桥,程一路马上闻到了一股气味,养殖场到了。养殖场建在一个小山坡上,依山而建。程开源指着三排养殖房说:"只有在这儿,离村子太近了,气味重。太远了,不好管理。另外土地问题也不好解决。我们这是开山建场了。"

    朱昊问:"场里现在养了多少鸡?"程新答说:"两万只。""rou鸡还是蛋鸡?"程一路问。

    "rou鸡。"程开源边答边开了门,进了场,转了一圈,气味太重,程一路尽量忍着。出了门,回到场外的空地上,程一路拉过程开源:"这里的管理还要加强,包括消毒,我们刚才进去,严格说都要消毒的。养殖业防疫是关键。内部的卫生管理也要勤些。"

    "是啊,是啊。"镇里的叶书记表态说,"我们过后就请镇兽医站的技术员过来。"

    看完养殖场,一行人向村部走。村部就在小山坡的对面,旁边是学校。程一路在前,走了几步,看到路边坐着个老人,乍一看,很有些熟悉,脚步不由得顿了一下。程开源已经过来了,对老人叽咕了几句,老人转身端着小凳子,从程一路身边走过去了。程一路问:"这是…"

    程新说:"胡朝进,去年老伴儿死了,前不久儿子又死了。儿媳妇带着孩子跑了。"

    "胡朝进?"程一路想起来了,这个人他的确熟悉。在程畈,胡姓是个最小的姓。胡朝进好像是山深处的,招亲到了程畈。他参加过抗美援朝,好像还立过功。可如今…

    快到村部时,程一路突然对程开源到:"开源,带我去看几户贫困户。"

    "这…"程开源有点为难。

    朱昊立即道:"这什么?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