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第1/3页)
第三十一章 公主在寺里学会了绣花针绩。 公主每次上山,总要带来一件绣活儿。在慧忍修行的山洞中,观音的石像肩上披着绣了花的披风。慧忍打坐的蒲团上面铺了一个绣着莲花的罩子,释迦佛祖像有了一件大红金绣的小袈裟,绣满莲花的帷幔…还有,山花开了,野果熟了,她会在佛像前的竹筒里插送上几束鲜花、一把缀着红果的枝叶…还有,她亲手为翰成做僧衣僧鞋僧袜,绣有佛字的枕套… 山间佛前,洞中案几,处处透着她的气息,处处有她的女工,随处可见她的用心和痴情…有时,就是皇兄太子在跟前,她也不避讳。 见她闹得厉害时,太子便对翰成一笑说:“尽是父皇和母妃把她给惯坏了。”一次,翰成在山岩下修行,公主依旧在山顶撒花瓣儿玩儿。见翰成不理会她,公主瞅了一个带刺的枯枝,咬着牙、闭着眼朝自己脚踝划下去,随即在山岩上突然惊叫了一声!翰成在山下听到公主的惊叫,骤然慌了神,以为她在上面出了什么事,急忙三步两下地蹿到岩顶,看见公主正揉着眼睛哭,满眼泪汪汪的样子。低头又见她的脚踝上正流着血,忙问怎么流的血?公主哭着道:“翰成哥,蛇咬了我。我只怕,快要死了…”翰成一听,连伤口也顾不得看,趴在伤口上就吮。过了一会儿,细瞅了瞅伤口说:“不像是蛇咬的,像是酸枣刺划的。”公主却偷偷捂嘴一笑。 翰成此时一边从怀里取出止血散来撒在伤口上,又扯了条衣服里子为公主包好了伤口,一边怪她不该跑这么高捣乱。见她说脚痛,以为扭了脚,便背起她下了山岩。 下到岩底后,翰成小心地托着她,轻轻地放到一块石头上令她坐下。没料到,此时贺公主突然伸出双臂一下子吊在翰成脖子上不肯松手。 翰成满脸涨红,一边去扒她的胳膊,一边道:“meimei快别闹了,太子看见可了不得…”公主嘻嘻一笑,又嗔着脸说:“哼!怕什么?皇兄看见,我就一口咬定说是小和尚使坏…”翰成实在是哭笑不得!李妃见儿子逃脱了一场大灾厄,身子和神志也渐渐康复, 心下感念佛祖佑护,从此越发虔诚礼佛了。初祖庵通往五乳峰山腰的路虽说不远,却陡峭难走。李妃因不能常到山上去,仍旧每天挂念儿子。从山顶到山下初祖庵原有一条引泉下山的水栈,是前朝北魏孝文帝的冯皇后出家建寺时一并修下的。因天旱时山泉往往会断水,寺里又打出了一眼水井,水栈渐渐就朽弃不用了。 太子迁到山上之后,娘娘以寺内人多为由,命侍卫把水栈修复完好,说平素可以用这些水来洗衣浇园。于是众人破竹架竿,很快便修通了栈道。 水栈尽头的庵寺后院,原有一处天然蓄水的石池,上面盖着一只竹筚子。山顶太子有什么事要告诉山下的母妃和公主时,便写在纸上,装入小竹管里,然后放到水栈里使它顺水一直流到山下的寺里,正好漂在竹筚上。如此,娘娘随时可以得知山上太子的情形,自然也放下了心。 起初一段,李妃天天担忧不已,真怕武帝会派人寻来,逼自己和公主回宫。直到张宫监来到山上之后,娘娘知道武帝并没有强迫自己回宫的意思,才在山上一心一意过起日子来了。希望有一天终能成全女儿的心愿,从此平平静静地过百姓的日子。 除了当初朝廷留下的寺田之外,李妃和奶娘秀月领着众人又在寺里寺外开了些荒地,种了许多的瓜果蔬菜,竟做起长久过日子的阵势来。 武帝派出的人好几天都未查到太子的下落。后来还是武帝自己蓦然想起:太子肯定和李妃在一起! 武帝写下书信,派一位亲信悄悄来到初祖庵。李妃见了武帝的御书,不敢隐瞒实情,忙回信请陛下放心,又说太子眼下正在山上疗毒理气。过一段日子,即使陛下不催,她也会赶他下山回京的。 武帝见了李妃的信,心想太子在宫中身心疲惫,如今能和他母亲、胞妹一起在世外山中宁静疗养一段,对他的康复倒也有些益处。便悄悄加派了几名武功高强的近侍,专门赶到山上保护太子。 为了隐瞒太子的行踪,武帝对东宫两位属官言说,太子是被他派出去微服私巡考绩地方官吏去了。如此,朝中众臣起初虽也闻听太子不声不响离宫之事,私下有颇多议论。有说太子病了,有说太子微服私巡去了,也有说太子被武帝安排到哪个行宫疗养去了。因见陛下避而不谈此事,不知里面还关乎朝廷什么机密,便无人再多嘴打听了。 独孤氏没有料到:自己处处为太子担心,天天替他cao心,出宫这般惊天的大事,不告诉自己倒也罢了,竟然连太子妃也不肯实说一声!虽说独孤氏安插在东宫的心腹言说,陛下说了,太子此番是陛下直接派出宫私巡去了。然而这话能瞒得过外人,怎么能瞒得了她?她天天都到宫里去,和太子妃两人轮流守在太子身边又是煎药又是烹茶的。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