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回女侠地狱门地狱门救公子 (第2/5页)
石柱,纹风不动! “呃——你们几个是蜡烛呀!别光是插着不点。”铲土的汉子朝另外几个人吼了起来,接着说:“过来帮忙呀!” “老罗,来。”其中一个招呼着旁边的一个说:“一起动手。” “吭唷,吭唷…” 四五个人七手八脚.推呀摇呀,可是,石头好像是生了根,依然故我,舒坦得很,安详得很。 绛衣姑娘款款地走过来了,她说:你们这是干什么呀?” “喔!”店小二立即接口说:“姑娘,那位客官拟借用这块石头,我们正在把它弄进屋里去。请你站远一点看吧,免得不小心给碰着了。” “搬一块石头又何必劳师动众,弄得人仰马翻呢?” 店小二听了冷冷地一笑,说:“姑娘,你别小看了它,这块石头少说也有二三百斤,重得很呢!” “嘎!是吗?恐怕没有那么重吧?”绛衣姑娘浅浅地笑了一下,说:“让我来试试。” 几个工人落得能休息一下,大家各以看笑话的心情退了开去。 绛衣姑娘凝眸一看.见这块石头成宝塔状,上下宽大约二尺来高,-尺见圆,顶端还凿有一个锁眼,想是磨房碾间中所用的石吊、石桩。 她间间腰,她束束袖,然后伸出纤纤玉手,灌上了力,使上了劲。 动了.动了,渐渐地,周围的泥土翻了,尾端的底盘露了“嘿!”的一声响起,石吊已经全部提离地面! 这是惊人之举,因此.有人在喝彩,有人在瞠目。 再也没有轻视之心,再也没有嘲笑之情,连坐在外面的麦小云,也不禁暗暗地赞许了起来。 只有那位美书生,那位书中见了反而一睑尴尬,坐立不安! “放在哪里?” “这位公子。”店小二紧接着跟上一句说:“放在哪里啊?” “喔!”那位书生怔怔然地犹如大梦初醒,说:“放在屋里,放在屋里。” “带路呀!” 绛衣姑娘有意无意地瞟了对方一眼,没好气地说着。 “是,是。” 少年书生略一趄趑,旋即三步两脚地走进了他所住的房间之内。 绛衣姑娘立时提起石吊,步上了石阶,迈人了房间,然后轻轻地放在墙壁旁边。拍拍手抖抖衣,转身就坐在桌子旁的凳子上。 那个书生见了心中一急,这一急倒急出了灵机来,他赶忙由怀中摸出二两纹银,说:“有劳姑娘,有劳姑娘。” “有价钱,有报酬,何劳之有?”绛衣姑娘毫不客气地接过了银子,继续地说:“不过,我替外面的几个谢谢你了。” 话声一落,人即走到门口,朝着外面张望的几个工人又开口了。 “这些银子是这位公子赏赐的,你们拿去分吧!” 店小二展着笑脸,欲迎还拒地说:“没有就算啦!何况这块石头乃是姑娘提进上的,银子也应该同于姑娘。” “拿去吧!不用客套,我只是替你们代代劳罢了。” “谢谢姑娘,谢谢姑娘。” 几个人眼开眉笑,欢天喜地地走了。 绛衣姑娘支使开了房间外面所有的人,一个大转身,又回到原来的桌子边,大剌剌的坐了下来。 少年书生抬眼望了对方一眼,感到手足无措,他嗫嚅一会,才呐呐地说:“姑娘还有事吗?” “我费力地替你搬进了石头.你难道连茶也个请我喝一杯?” 坐在大厅中的麦小云,如今虽然看不见房间小的情形,但二人的对话,仍是听得十分清楚。 “喔!失礼了!” 少年书生笨手笨脚地从茶壶中倒出一杯茶来,然后端端正正地放在绛衣姑娘的面前。 可是那位姑娘又是借口,她并不喝茶,接着慢条斯理反客为主地说:“你请坐呀!” “是,谢谢,谢谢。” 书生显得局促,显得拘束。 “公子要这石头作何用途?” “这…这…”这位书生姓安名龙媒,正是前厅中两个脚夫的雇主。 因他的父亲在淮西府作管河州判,就遭黄河决境所牵连,上判赔银六干两,是以他变卖家产,由京畿风尘仆仆解银去淮西缴库。 有道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有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刚刚上道不久,老家人就患病不能随行。 安龙媒不由急得团团转,像煞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幸亏老人家有一位亲戚住在离茌平不远的二十八棵红柳庄,遂备书请那位亲戚代为护送。 安龙媒自小娇生惯养,从来未曾出过远门,今见绛衣姑娘眈眈然地守在廊下,怎不教他胆寒,怎不教他心悸? 鸠工搬取石头,防的就是对方,可是,她反而乘机进屋来了。 “可是为防盗贼?” “对,对。” 绛衣姑娘微微一笑,说:“贵姓?” 安龙媒犹豫一会,他本拟虚报,但却想到姓氏乃溯自祖宗,焉能擅改,遂说:“小生姓安。” “从哪里来?” 这总可以随便说了吧?安龙媒接口说:“保定。” 绛衣姑娘的嘴角又牵动了一下,她继续地说:“要去哪里呢?” “要去河南。” “哦!那又作何生涯?” “做幕僚。” “恐怕不是吧?”绛衣姑娘秋水一寒,粉面一沉,说:“你这个人过分迂腐,枉读圣贤之书了,要知道你我萍水相逢,男女有分。 我无端地管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