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第5/5页)
在太阳下写作,他也用不看看他已经写好了的,只是为了在这强烈阳光下面的写作而写作。等到太阳已经落到乌云后面,我丈夫这才清醒过来,将刊字机搬回家,将打好的稿子收拾好,提着啤酒罐,又到哪个地方打啤酒去了,而且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一次到银狐酒家’下一次到啤酒厂,有时他还提着这啤酒罐一直走到多乌迪,或者到麦古尔,有时上瓦尼什达那儿或者去老邮局酒店。 总之每次换一个地方,每次都提着啤酒罐,只因为太阳已经下山,他已经没有那写作环境了。我丈夫在太阳底下写作时,让我有这么一种印象,仿佛他在弹钢琴,可一直在踩着钢琴踏板,因此我从来没有勇气去看他一眼他写的是什么,我害怕看,而他也队来没主动将他的打字稿拿给我看过,于是我也学会了从来没有兴趣去看一眼他踩着钢琴踏板写出来的即兴创作。只是有一次,我看到,不,应该说我知道,他在太阳底下一口气写完了他几乎所有要写的,丁零哐当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时,这时侯他才有勇气凝视着我,久久地出神地观赏我,我也敢直望着她的眼睛。在这一瞬间,我感到嫁给了这个男人很幸福。而我丈夫,就像我看他那样,乃至他母亲看他那样,像斯拉维切克太太还有莉莎看他那样,他自己也已经会这样看他自己了。 他了解自己所有的缺陷、恶习,他为之而感到精神负担,可是同时他又发现,所有他的这些毛病实际上就是他的风格,他没法与它们拆开,于是他略有预感:他像踩钢琴踏板似地一踩踩到地板上的这一速度与节奏,要是能坚持他几年,准能抓住点什么,抓住点就像他关于自己的写作所说能击中要害的、仅仅属于他的什么。 我丈夫还善于观察他的周围,从他看到的东西里发现自己与其相近的类似之处。当我们一道沿着罗基特卡河散步时,我丈夫从人们扔到河里的一切乱七八糟的东西看到这像他写的东西;当我们看到维索昌尼和利本尼那些工厂院子里堆着的废物,在我丈夫眼里,这些扔得七零八落的破铜破铁机器工具跟他的写作没什么两样;当我们透过篱笆看到拉巴罗马小酒铺旁边,就是我丈夫常常开玩笑说当兵的常到那里去玩妞儿的地方,那扔得横七竖八的木板和变了形的横梁木条时,他也拿它们来跟自己相比较,说他内心里与这些木板木条一样也是乱糟糟的。不管我们走到哪个院子里都看到这些扔得乱七八糟的东西,活像打翻的垃圾桶。对这一切,我丈夫都用手指着、惊讶地发现说,这不仅仅是他的写作而且是他思维的准确画面,说他属于这个时代,实际上是这个时代的孩子。当我们从什罗斯堡散步回来顺便看看商店时,我丈夫便最爱去逛半成品商店。他在那里看到的一切使他高兴地说,实际上他不管做什么,也都是半成品。读者将这些半成品买了去,回到家里尝尝,然后才将它完成。所有这些半成品不仅仅是现代艺术的象征而且也是它的代号,不过最主要的是:他想写的、他渴望写出来的东西永远不会是别的,而只不过是这家半成品商店的货色而已… 我怎么也想像不出来,当我丈夫还是个年轻小伙子住在宁城的时候,到集体散步广场去溜达前的那股劲儿。他妈说他每次去那里之前自己熨裤子,在裤腿上熨出笔直的挺缝线来,自己擦皮鞋、油光锃亮,还得穿上从卡贝利买来的最好的鞋、一双黑色带孔眼的鞋,还有一双鹿皮鞋,也是带孔眼的。那时他有好些条领带和好多件衬衫,都是跟外衣的颜色配套的。当他准备星期天到散步广场时,要花很长时间挑选衬衫和短袜,等把衣服穿好,便往头上套个发网,因为那时他的头发浓密得必须往上面淋发油才梳得通顺,然后戴上发网,之后再对着镜子小心地取下它。当他已经按当时流行的款式和颜色穿好了衣服,又得考虑到领带与衬衫、皮鞋的协调,还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做做笑脸,再花很长时间将白色小手绢折叠得好好的插在胸袋里,也得合乎当时的时髦摆法,然后挑选帽子,还总是《从捷康店买来的名牌贺,最后还少不了一副手背带小孔的鹿皮手套,天热时便将手套折一下拿在手上,这才走出啤酒厂,进城到散步广场去,然后又穿着这身行头从散步广场回来。下午他喜欢同漂亮姑娘去划船或是到迪尔士公园散步,晚上则到公爵旅馆或者格朗特或者夏弗朗基去玩扑克,而且总是穿得漂漂亮亮的。只有当夏天中午太热时,婆婆说他回家的时候才将上衣搭在手腕上。喏,他曾经是这个模样。我还看见过一张照片,一位年轻的先生手里拿着手套,那穿着打扮讲究得简直不可置信。而现如今,最后一次穿得那么漂亮是在结婚的那一天。即使那一次他在婚礼上穿着那身漂亮衣服和戴着礼帽就已经显得不自在了… 而从前那个时候,各个工厂的大院小院里也跟如今不一样,在我们家那个木材厂亦是这般:每到星期六,实际上从星期五开始,实际上人们每到晚上都讲究穿戴,一到星期六,那些职工,不管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所有的人都穿得漂漂亮亮到广场上、大饭店、小酒馆去。那时候,不管院子里或房舍里到处干千净净。谁要是像我丈夫现在这么穿戴,实际上如今我碰到的几乎每一个人都这样,那就可能被人看做流狼汉,因为那时像我丈夫一样的年轻人在星期六、星期天都不会不打领带不戴礼帽不擦干净皮鞋就出门的…我不得不承认,我丈夫说得对,他实际上只不过是自己这个时代的孩子,他说他跟他生活在其中、我也生活在其中的这个环境十分相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