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的河水蓝蓝的天_第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1/3页)

    第四章

    文叔说他一九八Ο年三月就住到知青点来了,那时候知青走了,房子空着,他就向大队上买了知青点的一半房子,二百元一间,买了六间住房和这食堂,一共一千六百元。

    “那便宜哒,”汪宇说“在城里二百元连半个平方都买不到。”

    文叔笑笑,没有跟汪宇讨论这事,而是把内容转到了知青身上。“你们那几批下乡的知青里,就只你和严小平没来过了。”文叔回忆着说“你今天也来了,只严小平一个没来过了。严小平在长沙搞什么事哦?”“几年前碰见一个知青说严小平做水果生意。”汪宇说,话锋一转,急不及待地望着文叔“知青都来过?”他关切地问。

    “后面下来的几批知青来的不多,”文叔想想说,点上一支烟“七五年以前下放的男知青,除了严小平,陆续都来看过。有的是利用节假日来的,都是住一晚就走了。”

    “女知青呢?有没有来?”

    “女知青没有单独来的,两口子一起来的有过一次,那好象是八六年。”文叔说了一对由知青成为夫妇的两口子。“冯焱焱怎么没来?”

    “她工作忙。”汪宇说。

    吃中饭时,文婶不停地往汪宇碗里夹菜“你们知青中只有何平来得多,每隔一年来一次,都是清明节这天。”文婶掰着手指计算说,忽然就望着文叔“何平最后来的那次是哪年?”

    文叔和蔼地笑笑“九0年,那天落雨,何平开一辆小轿车来的。”

    汪宇心里一惊“何平开一辆小轿车?”他禁不住问道,当然就想起了自己那辆要式样没式样要速度没速度的玉河“土狗子”

    “他一个人开车来的?车是何平自己的?”

    汪宇清晰地记得,自从一九七五年九月那个月明星稀的深夜,他同何平在房里你死我活地打了一架后,从此两人就没说过一句话了。一九七七年何平的父亲平反恢复工作,重新坐到H局的第一把交椅上之前几周,汪宇的父亲则调离了H局,几年后他听冯焱焱说何平的父亲调到一所中专当党委书记去了。那是一九八一年,那年冯焱焱从省财经学院毕业,恰好分到汪宇所在的电机厂工作。两人一度有过恋爱基础,当然就重新拉开了恋爱的序幕,而且省略了繁杂的过程,直截就进入了主题——结婚生子什么的。至于何平的情况,他只知道何平一九七七年考上了湖南大学建筑系,后来分到省建筑设计院工作,其它情况他就不得而知了。

    “何平说是他自己的车。”文叔歪着头瞥了眼踱到门口的黑母鸡“他说花了十几万哦。喷喷。”

    “他哪里赚那么多钱?”汪宇有点怀疑道“何平在你们面前吹牛皮罗?”又补了句:“你怕长沙市钱有捡哦!”“那我们不知道。”文婶说。

    汪宇扔支白沙烟给文叔,文叔接过烟看了看牌子,笑笑。汪宇问他:“何平来知青点来过几次着?”

    “怕是十次。”

    “他这么勤地往知青点跑干什么?”汪宇说。心里却闪现了何平来这里的内容。

    果然如此,文婶笑笑说“他说是来玩玩的,这里有什么好玩罗?他是来给方琳的坟墓扫墓的,在方琳的坟墓上一坐就是一下午。”

    一九七五年十月父亲单位上又下来了五个知青、其中有一个是王姨的儿子,戴副高度近视眼镜。他和方琳是同一所中学毕业的,只比方琳低一届。他一来,大家就都叫他“眼镜鬼”眼镜鬼就是严小平一年前对我说的,知道方琳的底细的那个王姨的儿子。

    我当然就很留意他。眼镜鬼本来是分在我和老满哥住的房间里,但老满哥却拒绝接受他,同时也拒绝接受任何一位“第三者”连大队书记出面干预,说是让严小平住回“娘家”把眼镜鬼塞到汪宇房里去也遭到了老满哥的断然否决。老满哥是知青点的老革命,知青林场的缔造者,大队书记和文叔都不得不让他三分。眼镜鬼的母亲王姨是H局“湘江风雷”造反组织的小头目,老满哥的父亲斑暨:

    “…就是被H局的湘江风雷的造反派整得对生活丧失了信心,于一九六九年冬的一个傍晚从关他的房子的窗户跳楼自杀的。老满哥心怀再宽大也不会让逼死他父亲的那帮造反派的子弟与他朝夕相处之外还要同睡一间房子。

    要他睡食堂罗,老满哥对文叔提出来说,他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又不是来做客的,旧社会长工还要睡猪猡屋呢。

    你莫讲鳖话。文叔歪着头骂了句。

    又不是我讲鳖话。老满哥讲事实说,这是贫下中农在公社召开的知青大会上忆苦思甜时讲的,还说什么没饭呷就偷猪潲水呷,与你们贫下中农在旧社会受的苦一比,他睡食堂已经是享福了。

    眼镜鬼于是就在食堂的一角支起了蚊帐,好象就他一个遭到无情的抛弃,当然就一脸的苦大仇深,望着我和老满哥的眼光自然就很敌视。这使我没法接近我急于想接近并询问方琳在中学时代是否因那种事挨过处分的他。虽然方琳早已是汪宇的人了,就象某些书本里描写的,但我的内心仍一个劲地往方琳身上倾斜,怎么也拉不回来,白天干活,挑着一担担土上坡下坡时,我的一双眼睛总要四处搜索方琳的身影,不看见她心里就不踏实,但见到她心里又异常的痛苦。晚上,老满哥坐在马灯下读什么著作以此麻醉他那阴暗的心理时,我躺在铺上却什么慰藉都找不到,脑海里轮番演绎着有关方琳的事情,想象她脱光了衣服的样子,仿佛是一个贪婪的收藏家步入了博物馆,并在那儿有选择地浏览和憧憬似的。

    就这么回事。

    转眼秋收又来临了。眼镜鬼被分在返江生产队,于是我们一大早就一起去返江生产队劳动,中午又同在文叔家吃饭(生产队有补贴什么的),傍晚当然就“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一路歌声而且屁眼里都是劲地一同回来,几天后,自然就有点化敌为友的迹象了。一天傍晚,收工后返回知青点的途中,在一处开阔的地带,眼镜鬼望了眼天上飞渡的红云,立即就忘记了睡在食堂一角,枕头上常常有大老鼠经过而令他半夜里尖叫不已,却令不少知青嘲笑和深表同情的处境,情不自禁地敞开歌喉唱起了“日落西山红霞飞”这支比较有力的抒情歌。

    你的喉咙蛮好咧,我吹捧他说,比广播里唱的一点也不差,崽骗你。

    我在学校里唱过《红灯记》,他得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