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柏壁大战 (第5/5页)
加快行军速度之后,阵型自然会变得散乱,一直以来,宋金刚的队形都保存得很好,非常有条理,深得兵法之道,突然之间出现这样的错误,李世民不禁陷入了沉思。 难道是敌军粮尽,不得不快速逃亡? 又或是另有原因? 要不然,这是宋金刚的疑兵之计,就是想要自己心生怀疑? 不过,很快李世民就想到了那只去向不明的寻相部! 李世民让秦叔宝率领轻骑突进,紧追宋金刚的主力大军,就在这个时候,寻相部从侧翼杀出,将秦叔宝地轻骑围住,准备将其歼灭。 然而,寻相没有想到的是李世民早就知道定杨军会有埋伏,他将军队分为了几个批次,相互间的距离虽然有些远,不过都是骑兵,速度奇快,很快就能赶到。 就在寻相部围住秦叔宝时,程咬金率领第二队赶到了战场,解了秦叔宝的围,然后,李世民亲率玄甲精骑突阵而入,将寻相部的阵型冲了个七零八落,在其身后,唐军的主力部队正疾奔而来。 寻相见势不妙,主动撤离战场,率部向北方逃窜。 不过,为了给前面的宋金刚主力赢得逃跑的时间,寻相部行军的速度并不快,一直在边战边退。 李世民紧追不舍,一路上,与寻相部的后队交锋不已,在霍邑时,彻底追上了寻相,而这个时候,宋金刚地主力部队已经过了临汾郡,到达了高壁。 寻相一路忙着逃窜,军队士气低落,掉队者,被唐军俘虏者不计其数,追到霍邑,寻相麾下只有数千人,被唐军彻底追上。 李世民见定杨军士气低落,没等身后的主力部队赶上,马上率领前锋向寻相发起攻击,大破定杨军,寻相率领亲卫队仓皇逃窜。 李世民没有等主力赶到,率领前军乘胜追击,一日一夜疾行一百余里,抵达高壁,这时。宋金刚的主力部队进入了雀鼠 唐军一路追击,已然疲惫不堪,有手下向李世民进言。 “大王击破定杨贼子,乘胜追击,一路至此,功劳已经够大了,现在。士卒们大多疲惫不堪,我们应该在此扎营,等候大军主力和粮草全部集合,然后再次追击,不能算晚!” 李世民拒绝了手下的建议,他说。 “宋金刚军中缺粮,仓皇而逃,计谋已然枯竭,军心崩离。一旦让其喘过气来,局面就难以预料了!功勋难以建立,却容易丧失,机会难以捕捉,却容易消失,我们一定要趁现在的优势,穷追猛打,使贼子难以想出计谋,完成戒备;如果停留不前。给了贼子以喘息之机,到时候,就难以建功立业了!” 于是,李世民扬鞭打马,一马当先向前而行,将士们见秦王不顾疲惫,也不敢再说饥饿疲劳了,纷纷上马,尾随而去。 终于,在雀鼠谷。李世民追上了宋金刚的后队。 定杨军没有料到唐军会这么快赶上来,军心惶急不安,阵型散乱不堪,李世民当机立断,率领前锋突入定杨军阵中,一天之内,连冲八阵,定杨军后队彻底崩溃。唐军俘虏斩杀者足有数万人。 雀鼠谷被李世民追上击溃之后,宋金刚仍然保留着精锐中军两万人,在雀鼠谷会战时,他以为唐军主力逼近,不但不敢回身救援后队。反而快马加鞭。往北逃窜,抵达介休。 见唐军追赶急切。又见本部人马惊慌失措,疲惫不堪,宋金刚不敢马上北撤,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他担心若是不休整,急着逃亡,军队有可能在半路散尽。 于是,宋金刚决定在介休休整一天,然后留寻相守城,为主力北逃争取时间。 这个时候,唐军主力的一部出了雀鼠谷,赶到了介休城下和李世民会合。 五月三日,辰时。 接近酷暑,阳光已经变得毒辣起来,虽然还是辰时,就已经明晃晃地照耀着大地,有风,不过不大,从汾河河谷吹来,高高竖立地旌旗微微摆动。 宋金刚决定孤注一掷,在介休城下与唐军决战。 在他看来,逃地人辛苦,追的人同样辛苦,既然李世民追击得这么紧迫,后续部队还远在百里开外,此战也不是毫无胜利的机会,若是不战而逃,再像前几天那样被唐军紧追不舍,后果可想而知。 宋金刚在介休西门出城,背靠城墙列阵,南北绵延七里,猛地看上去,倒还有几分军威,毕竟,在出阵之前,大家就知道此战许胜不许败,胜了还有一线生机,要是败了,大家也就不要指望回家了! 唐军和定杨军相隔四,五里列下阵型,李世民让秦叔宝,程咬金率军攻击定杨军的北端,让翟长孙、秦武通等攻其南端。 随后,他让大将殷开山率领军队中路突进,冲击定杨军的本阵。 最初,定杨军为了求生,士气颇为高涨,唐军地左右两翼在秦叔宝,程咬金,翟长孙,秦武通等人地率领下进展并不顺利,在定杨军的殊死抵抗下,无法突破定杨军地战阵。 与左右两翼相比,中路殷开山的攻击更是不利,宋金刚亲自率领前锋营与唐军交战,定杨军士气极其高涨,殷开山不但无法冲破定杨军的阵型,本部的阵脚在定杨军冲击下反倒松动起来,不得不后退。 宋金刚大喜,率军乘势前进,就在殷开山部后面的一个小山坡上,李世民的帅旗高高飘扬,对宋金刚来说,那是一个他无法抗拒的诱惑。 其实,这个时候,李世民并没有坐镇在帅旗下,他率领精锐骑兵埋伏在战场地一侧,待宋金刚率军追击殷开山时,他突然率领骑兵从定杨军的侧翼杀出,一下就贯穿了定杨军的军阵。 介休一战,宋金刚大败,率领少量轻骑逃走,寻相率残兵数千驻守介休,定杨军此役被杀三千余人,经过和唐军五个多月在河东的对峙,宋金刚最终被李世民所击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