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四十四 (第8/9页)
张景仁,济北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以学习书法为业,擅长写草书和隶书,被选拔补充为内书生。和魏郡姚元标、颖川韩毅、同郡袁买奴、荣阳李超等人齐名,世宗都延纳为宾客。天保八年,命他教太原王高绍德书法,任开府参军。后主作太子时,世祖挑选擅长书法性情敦厚的人陪同练习,景仁被引荐选中。在宫中小心谨慎,后主很喜欢他,叫他博士。历任太子门大夫、员外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后主登基后,任通直散骑常侍。奏明皇上时,皇上亲笔除去“通直”二字,于是任为散骑常侍。手下人和他说话时仍称为博士。 胡人何洪珍受到后主的宠幸,想和朝中大臣通婚,因景仁在朝中官位稍高,洪珍就替哥哥的儿子娶了景仁次子子瑜的女儿为妻。从此两家互为表裹,彼此提携,受到的恩惠日甚一日。景仁身体多病,皇上常派徐之范等人去为他看病,送去各种药物和珍馐美味,去探问的宦官络绎不绝。此后皇上命令有关人员经常把皇上的食品送到他家。 升任假仪同三司、银青光禄大夫,享受恒山鉴干禄。皇上有时到各处巡视,在路上停宿时,常送布障给他遮挡风寒。升位仪同三司,不久加授开府,侍书、其他官职不变。每天早上必须去朝见皇上,在束宫停留。设立文林馆后,宦官邓长颐揣摩皇上的心意,启奏让景仁总管文林馆事宜,任侍中。四年,封建安王。何洪珍死后,长颐仍然记着旧情,进一步密切两家的关系,使得景仁的势力不至于衰退。任中书监,以疾而终。追赠侍中,齐州、济州等五州刺史,司空公。景仁出身贫寒,本来没有什么远见卓识,很快做了开府、侍中、封为王。他的妻子姓奇,不知道出身于何氏族,相貌言谈,都很鄙俗。朝廷下令封她为王妃,和诸公主、郡君一起朝见时,见过她的人都羞惭惶恐。子瑜,稍稍向父亲学了点知识,再也没有其他的本领。但由于何洪珍的缘故,被提拔为中书舍人,改任给事黄门侍郎。长子子玉,出仕为员外散骑侍郎。 景仁为人本来谦恭有礼,等他藉助胡人、宦官的力量,很快飞黄腾达,自己的志向节cao都改变,渐渐养成了骄横傲慢。出门骑着高头大马,穿着轻暖的皮裘,侍从们前呼后拥,住宅高门广厦,临道当街。儿子都不认为原是贫寒出身,自认为是贵族子弟。自从苍颉造字以来,凭著书法而置身青云的人,仅有景仁一人而已。 权会,字正理,河间郑人。沉静文雅,一举一动都合乎礼法。少年时学习郑玄注的《郑易》,潜心钻研其中的奥妙,能够理解其中幽深的含义,对于《诗经》、《书经》、《三礼》也能广泛融会其中的文义,并且懂得占卜的方法,知道天地玄象。魏武定初年,本郡推选孝廉,他在考策中名列前茅,初任四门博士。仆射崔暹延请他作宾客,很敬重他,命世子达擎拜权会为师,权会因此而显达。崔暹想推荐他与马敬德等人去教几位王侯,可他性情淡泊,不羡慕荣华富贵,深以做诸王僚属为耻,坚决推辞。崔暹也明白他的心意,打消了推荐的念头。不久尚书下令把他征召到朝中任著作郎,编修国史,负责太史局的事务。皇建年间,加中散大夫,其他宫职依旧。 虽然权会掌管的事情很多,但从不中断教书。他本性柔弱,不善于言谈,但和别人论辩时,总能应声反驳,而且常常能援引古事,有据可依,因此被儒士推重。贵族子弟仰慕他的德义,有的直接到他家中请教,有的寄居在他邻居家,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向他讨教学业。权会总是很高兴地为他们讲解,向来没有松懈。 权会懂得占卜之术,能解释天象,但涉及别人的隐私家事,就不再说,学生有求教的,也一言不发。他常常说:“这种学问可以使你了解却不能说出来。你们都是贵族子弟,不用通过遣条途径谋求官职,也就不用费力来问了。”他仅有一个儿子,也不教给他这些,他就是这样严谨。有一次命家人到远方办事,很久也没有回来。出行的人回来,快要到其家的时候,忽然遇到了大雪,祇好寄居在别的地方。权会正在学堂讲课,一股迅疾的旋风,把雪片吹进了门。他笑着说:“出行人回来,怎么又在中途停住了。”就派人到某地去找,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权会每次替人占卜,无论大事小事都能说中。他占卜吉凶使用爻辞、彖象,其他《易经》上的东西都不用。 权会本来是一介贫士,没有奴仆,刚任助教时,经常骑着一头驴来来往往。可官职事务很多,每处都要亲自去,等到回家吃饭时,天就很晚了。有一次他在半夜出了束城门,报时的钟声已经听不到了,路上仅有他一人骑着驴前行。忽然出现了两人,一人拉着驴头,一人跟在后面,好像有人暗中帮忙,那两人举动轻飘,和活人不太一样。逐渐迷了路,走的不是原路。权会心中觉得奇怪,就朗诵《易经》上篇,一卷没有完,前后两人,忽然分散而去。他也不知不觉从驴背上掉下来,昏了过去,到天亮才苏醒。醒来后发现掉下的地方,正在城外,离自己家仅有几里。 他有一个儿子,字子袭,聪明勤奋,小时候就有成人的胸怀。不幸早亡,送葬的人都伤心恸哭,他哭了一次就不再哭,当时的人都很推崇他的达观知命。 武平年间,权会从府中回家,半路上马无故跌倒,他受惊失语,暴病而死,时年七十六岁。他曾经注《易经》一部,在当时很流行。权会生平怕马,但做官又必须骑马,果然因马而死。 张思伯,姻碧巡人。擅长讲解《春秋左氏传》,比马敬德稍次。撰写了《刊例》十卷,流行于时。同时治《毛诗》章句,用这两种经书教授蛮童工直尘。亘迎初,任国子博士。 张雕,中山北平人。出身于贫贱之家,但为人慷慨有气节,喜好古学。他精力过人,背着书箱求师学习,不远千里而去。研通《五经》,尤其通晓《三传》,远方来向他拜师求教的人数以百计,儒士都佩服他高超的论辩能力。 魏末,由于通晓经义被召入幕府,高祖命他给几个儿子讲授经学。初任殄寇将军,升任太尉长流参军、定州主簿。随从世宗到并州,任常山府长流参军。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