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孤雏怨消苦海孤雏世已明 (第4/10页)
之“天桥” 而“任脉”底端之“会阴xue”(有人称之阴交xue),与“督脉”底端之“长强大”衔接之处谓之“地桥” 而“天地双桥”乃是“任督两脉”最狭窄之处,有如两条水管衔接处而使得细窄,当水流(真气)稀少时自是无碍流通而能顺畅。 可是当水流暴增(真气旺盛)之时,立使水管最细之处产生充涨滞窒,当然是极不顺畅了。 因此只要疏通狭窄之处便可使之顺畅流通,这就是人体“任督两脉天地双桥” 需要贯通之道理了,相信如此解释读者应可明了了。 修练内功者只要能贯通“任督两脉天地双桥”时,必可使真气循行迅疾而不间断,也就有所谓不虑匮乏之说,能修练至此时,其内功真气必然已达甲子功力之上了。 功力及此时,已能将真气逼出体外而形成一片雾蒙蒙有如蒸气般的气墙,这股气墙如能练至以虚化实而无隙,并可抗拒外力攻击身躯血rou,这便是熟知的“护体真气” 当“天地心法”精练至此境界时,已然在江湖武林中列入顶尖高手之位了,但是内功一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因为在高手相搏时,胜负之间便在那一霎那,功力稍弱必定身形招式较缓而令人可击,功力稍弱护体真气必较薄弱,而且也较稀松不密,易于遭功高之人的真气从芥子之隙中透刺而人伤及肌骨。 “丑魂”梅雨生往昔乃是位列顶尖高手之上的高功之人,自是晓悟此中道理,因此为增进“护体真气”之密实,以及疏通旺盛的真气,而能使真气循行空闲增大。 于是在最后一阶段的“飞鸿神功”中,便是将人体中另有的十二条奇经异脉,分成六阶的逐一贯通,如此便能使真气在体内四通八达,循行更迅真气更强。 当真气经四通八达的经脉透肤而出后,必使“护体真气”更形密实的难遭外力透入,而成为高绝的“护体神功” 内功一道虽不易大成,但只要动习修练自是能逐年增强,但最重要的最根基扎稳方易增进。 因此夫妻十五人轮番教导已可修练内功的小儿女,细心的教导趺坐行功要领,并详述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之静心凝气要义,以达忘我之境。 至于外功武技方面,初时也只是教导扎根的步、腿、腰以及拳、掌、指、爪等的踏实外功,并详述耳听目到,心到气提,手脚相随一丝相连的要义,要练到目望耳听,心到气到手脚也到的迅疾灵敏反应。 此外尚要依身形步伐习练蹲、弓、盘等步伐,以及纵、扑、窜、跃、闪、移、挪、掠等身法。 还要习练腰腿之功的板腰(如铁板桥)、压腰、站桩、蹬腿、踩腿等硬功夫。 而掌上扎根功夫则有擒、挈、抓、指、拍、震、翻、劈、切、棚、攫、按、挤、肘、拳等外功。 另外尚有身躯手脚运劲之妙劲功夫,如拿、提、化、发、借、引、拨、按、截、黏、沉、推等出劲借劲的玄妙手法。 当扎基身手有了初步之成果后,方能进一步教导运功行气与身手相结合的身手拳脚功夫武技之施展全在根基扎稳后方可习练招式,但是玄奥的招式非一蹴可成,因此任凭儿女们习练对招,增加对运劲之领悟,对应变的反应,训练眼到心到,心到身动手脚随心的意境之后便可自行挑习练功洞室内的各类武技,一来可依众儿女之心性习练喜好之武功,二来可增加儿女们对各类武技的认知增加习练上的方便。 时至各种奠基或技已然功成后,对各类武功也有了概念,便可水到渠成的开始习练“飞鸿秘岌”或已更名为“寒梅秘笈”的玄奥武功。 尔后一家人除了下峰采购日用所需之物外,便是在峰谷中修练武功,几乎是与外界隔离了。 山川大地景色依旧。 时光却如流水般的一去不复返。 转眼已是第十个年头了。 此时在“天柱峰”陡峭悬壁上的狭窄山径间,正有一个鬓发已白身穿黑色长袍,背背一个硕大包袱的老者,神清寂落的缓缓行往峰顶。 眼见那黑袍老者并非别人,竟是以前“复仇门”的“日堂”堂主“毒拐煞”吴道成。 原来“毒拐煞”吴道成自从引领“仙谷五梅”及群雄攻入“复仇门”总坛后,想到众多同僚以及自己堂下所属的护法、香主、武士,就在自己阵前倒戈中而遭到群雄大批涌进,有如狂风扫落叶般的非死即伤,不由内心中涌起愧疚及羞意,尚有何颜留于峰谷面对那些死伤遍地的同僚?因此“毒拐煞”吴道成在峰谷停留不到半个时辰,连自己所居的小楼也未曾回去,便悲叹连连的匆匆下峰,头也不回的消失于浓密山林之中,不知去向。 在江湖中毫无自的地的南行北走东闯西荡,期间也曾回到家乡探望,但却是人事全非亲友散离,便连幼时玩伴也已大半入土,所馀不多,并且无人记得起他的往昔。 寂落孤独的再次行道江湖,但如今却已缺乏了昔年争勇好斗的心境,便连有时遭到一些地方恶霸、恶棍,见他年老可欺的欺凌,但他也异于往昔的任意出手杀人,只是略微出手惩戒而已。 可见他的心性已然大改,再无凶残毒辣之心性了!一身孤独的漂零数年后,随著年岁渐增,心境也愈来愈寂寞,神色也愈来愈苍老,使得原只是花白鬓角现已是满头白发,更是感叹自己经历了岁月不饶人的古语。 因此“毒拐煞”吴道成开始有了寻一可托身养老安渡晚年的地方。 可是在正道侠义的眼中,自己只是个老辈邪怪,而在黑道绿林的眼内,自己却是个为求贪生而卖同门的无义之人。 而往昔的旧识也是大半已无消息,而有的则是看不起自己,或是虚于委蛇的藉故推托,根本无处可托身,除非自己再次聚合一些邪魔黑道另起炉灶,但这又非自己所愿。 终于在历经各种困境后,才想到要寻觅一处隐密之地,归隐以渡晚年,并且想到远在“天台山”山区的“天柱峰”正是个好地方。 内心中既有了决定后,顿时好似有了新寄托新希望的心情,开始有了欢愉的笑容,一路上不停的疾赶,也不停的思索将如何安排未来的生活?原以为此时峰谷内定是一片狼藉,但是只要整理出可容自己存身之地便如愿了,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