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一票否决 (第2/5页)
旁,向她赔礼道歉,然后把自己身上仅有的3元钱拿出来,放到陈婆婆手里。周正泉带了头,其他乡干部不好无动于衷,只得纷纷解囊,多少表示一点。这倒让陈婆婆不好受了,大骂自己老糊涂了,做出这样的蠢事,害得乡上的领导担惊受怕。 回到乡里,周正泉给了龙跃进一个不轻不重的记过处分。龙跃进对处分没意见,只要求他在黄金村收的税款指标仍算在他的头上。龙跃进走后,小宁来问周正泉,龙跃进这事要不要报到县里去?周正泉皱了皱眉头,心里还是护着龙跃进的,只说了句,以后再说吧。然后走到cao坪里,爬上等在那里的吉普车,准备下村。可司机小林刚打响马达,龙溪中学的校办主任就匆匆从外面跑进来,把车子拦住了。校办主任哭丧着脸说,周书记你快跟我去看看,学校已经上课不成了。 原来事情的根子是周正泉的前任,现已做了教育局长的原乡党委书记夏存志埋下的。夏存志到龙溪来之前就是教育局副局长,因与人争夺局长的位置失败,才到龙溪来做了书记。上任不久,夏存志就带着龙溪中学的校长宋天来跑资金,搞集资,将一栋三层教学楼竖了起来,并且拆了校门,扎架重修,要彻底改变龙溪中学形象。夏存志这么做的目的十分明显,那就是要给人瞧瞧,他不当教育局长,同样可以办教育。恰逢把他挤走做了教育局长的那位仁兄因经济问题下台,夏存志顺理成章做了教育局长。只是夏存志满面春风上调了,龙溪中学却留下了不少后患。这几年龙溪中学因修教学楼欠了一屁股债,根据他们的实际困难,以往教育局不但没有按比例征收他们的教育附加费,还要从其他学校集中上去的教育附加费里挤出钱来,多少拨些给他们。这个学期县里开了减负会,教育附加费一分也不能收了,龙溪中学便少了一个主要的还债手段,债主们生怕自己的钱泡了汤,纷纷跑进学校,逼着宋天来拿钱,宋天来拿不出,他们就砸烂了教室玻璃,还要把在建的学校大门上的脚手架也拆下来。 听完校办主任的汇报,周正泉要小宁去喊乡长毛富发和其他干部。小宁转了一圈,仅仅喊来企业办主任彭明亮和派出所所长顾定山。周正泉说,毛乡长他们呢?小宁说,每个人的房门都敲到了,估计已经下了村。周正泉说,我上车前还见毛乡长提着裤子刚从厕所里出来。小宁说,要不再去找一次? 周正泉摆摆手止住了小宁。他心里明白,在处理龙溪中学的问题上,毛富发和其他干部是不会合作的。当初夏存志倾乡里所有财力建龙溪中学教学楼时,毛富发和乡里大部分干部都反对,认为乡里底子薄,干部工资都保证不了,搞这样的大动作后患无穷,加上学校生源越来越少,新建教学大楼没必要。当时身为副书记的周正泉对夏存志的做法也是持反对意见的,只是学校基建搞起来之后,夏存志布置什么任务,周正泉顾全大局,还得配合他。后来夏存志调离龙溪,按常规,书记的位置不从外面来人,就该由乡长毛富发接任,没想到竟让周正泉这个副书记顶了上去。为此乡里干部议论纷纷,说发财要乱来,当官要后台,组织部长是周正泉党校时的同学;说生命在于运动,当官在于活动,周正泉给分管党群的副书记李旭东送了两万元现金;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用,毛富发已经四十岁,过了提拔的年龄,周正泉运气好,天上掉下个馅饼,人家没捡到被他捡到了。周正泉对此无话可说。他知道夏存志是把龙溪中学当做自己树的旗帜来看待的,他不想在自己离开龙溪后,这面旗帜跟着倒下,才相中了还算配合他的周正泉,因此当李旭东找他谈话时,就表示周正泉不接任书记,他坚决不离开龙溪乡。 离学校还有一段路,就见在建的校门的脚手架上攀着好几个人,扔砖头的扔砖头,撬马钉的撬马钉,干得很欢的样子。派出所所长顾定山从车上跳下来,大声吼道,周书记来了,你们看见没有?周正泉也把脑壳从车窗里伸出来喊道,你们要想解决问题,就下来跟我商量好了。 拆脚手架的人这才开始往下爬。其他讨债人和学校的师生也闻风而动,一下子把周正泉他们围了个严实。宋天来忙向周正泉做检讨,学校还有9多万基建款没拨出去,他没有什么卵能耐,打发不了这些债主。周正泉一边在心里骂着夏存志的娘,一边死撑着面子,对讨债人说,我有话对你们说,你们信不信得过我?大伙就嚷嚷道,给钱就信得过,不给钱别说你乡里的书记,就是县里的书记省里的书记,我们也信不过。 周正泉大度地笑笑,说,我要是县委书记或省委书记,还会站在这里,跟你们磨嘴皮吗?我把话说明了吧,今天要拿钱,你们把宋天来和我的皮剥了也没用,不过你们如果能给点时间,我是一定会想法子的。大伙说,你的话我们不相信。周正泉说,我这个鸟书记三年两载也走不掉,到时如果不给钱,你们到乡政府掳我的被子还不行? 周正泉这一说,大家觉得现在就是拆了大门,捣掉教室,不见得钱就能到手,既然乡里的书记发了话,以后找乡里也行,口气才软了一点。 二 周正泉准备上一趟县城。走之前,召集几个头头凑了凑这次分头下村下组开展减负工作的初步情况。还专门听取了财政所长裴汉云的汇报。裴汉云根据党委意见,就减负后的乡财政算了一笔账。减负后屠宰税不能足额征收,特产税没有来源,加上其他一些税费不敢收,今年全乡至少短收6多万。除此之外,乡里还有一个拖了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摆在乡财政账上的5万元借款。原来事出有因。前几年县委县政府头脑发热,发文要各机关各乡镇投资办厂办经济实体,或以不同方式到企业里投资入股,以此活跃地方经济和弥补机关经费不足。当时的书记夏存志觉得乡政府出面办企业和实体,既没资金,又没经验,拿钱投给企业把握不大,最后才决定由干部私人向财政所借周转金,自己决定投资方向,这样既响应了县里的号召,又把风险转移了出去。方案一宣布,财政所门口就挤满了借周转金的人,一百多名干部借走5多万。不想几年下来,企业差不多都已倒闭,干部们投的钱等于扔到了水里,泡泡都没一个。后来财政所挨家挨户催收周转金,催了几年也没谁拿得出钱来还。财政周转金是上级财政借下来的,到时还得还回去,而上级财政不会找借钱的个人要钱,只管从下达给下级财政的指标中抵扣。不减负的时候,乡财政还有手段拆了东墙补西墙,拿别的资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