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腐蚀 (第5/8页)
什么,因为他本来就已经是国内微生物界坐第一把交椅的人物,新的胜利将会提高他的国际声望。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老师名望的提高,将会使王璁也沾光。王璁最担心的是方爽,他俩本是“脚碰脚”同班毕业,同时留校,同时成为杜微的研究生,同时当助教,同时提升为讲师。王璁深知,论业务,论才智,他在方爽之上。正因为这样,杜微教授喜欢他胜过喜欢方爽。这几年,王璁发表的论文接二连三,已经是副教授,再这样继续下去,过几年教授的桂冠自然会戴到他的头上;方爽呢,这几年一个字也未发表过,依旧是个讲师而已。要知道,从助教升到讲师并不算难,从讲师到副教授却不那么容易——许多人在学术上没有成就,一直到退休,也只是个讲师呢!然而,一旦方爽“一鸣惊人”那样重大的学术成就会震惊世界微生物界的。到了那时候,方爽从沙漠凯旋而归,不仅可能被越级擢升为教授,甚至当个学部委员也不在话下! 黑格尔说过这样的话:“嫉妒便是平等的情调对于卓越的才能的反感。”一股强烈的嫉妒感,冲击着王璁的心扉。他的心跳怦怦加快了,他的耳根热了,他的眼睛也红了。 第二天上午,王璁向沙漠深处发去一纸电文:“欣悉进展神速。如需助战,当尽绵薄之力。” 想不到,当天中午,宇航中心就转告了来自大沙漠的信息:杜微教授很欢迎王璁参加到征服烈性腐蚀菌的行列中去!杜微教授认为,他能够很快弄清楚烈性腐蚀剂的分子结构,下一步便是如何用化学方法人工地合成它。然而,在沙漠之中,人少力单,限于条件,不能开展这项规模宏大的工作,希望王璁组织一个班子,邀请化学系的教师参加,着手这个重要项目的研究。由于烈性腐蚀剂是非生命物质,不会像烈性腐蚀菌那样会传染、繁殖,因此在滨海大学开展这样的研究工作是安全的,不会造成污染。 王璁满脸愁云一扫而光,立即复电:“照办。” 六 为了便于随时联系,滨海大学生物系也设立了专用电台,与沙漠深处进行对话。从此,电文不必请宇航中心代转了。 在生物系实验大楼里,出现了一间特殊的实验室——天花板、地板、四壁、门窗、桌椅、仪器,全用银光闪闪的金属钛做成。 王璁到底是富有才华的人,在他的领导之下,经过一年努力,人工合成烈性腐蚀剂的工作,很快就有了眉目。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批外国同行前来参观,王璁穿着笔挺的西装,用流利的英语向同行们介绍生物系的情况。当他陪着同行们走过一间实验室,那银亮的紧闭着的门窗,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尽管杜微曾一再关照过王璁“不到火候不揭锅”切不可过早向外介绍研究情况,然而此刻面对着那么多外国同行投来的期待的目光,一种无法抑制的炫耀的感情,使王璁开了口,透露了这一惊人的研究工作。 这消息当然几乎使外国同行们目瞪口呆。他们把王璁团团围住,无论如何要参观实验室,王璁只得以“防止传染”为借口挡驾了。 半个月后,世界微生物学会主席约翰逊先生发来了电报,邀请中国派出学者前往讲学,介绍第一次被人类擒获的太空微生物——烈性腐蚀菌。《世界微生物学报》编辑部也发来电报,愿意立即发表中国学者的这一研究论文,并告知将按该刊最高稿费十倍的标准付给酬金。编辑部认为,能够发表这样的论文,将使《世界微生物学报》增光。 说出去的话,像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两份电报都是拍给王璁的,不过,约翰逊的电报中并未指出邀请王璁。王璁本来想马上把电报转交杨校长,但是细细一想,觉得还是先电告杜微的好。 杜微的回电很快就发来了。当然,他批评了王璁过早地“揭锅”不过,话既然讲了出去,国际上又这样重视,就当派人出国讲学。派谁呢?唯一的人选,就是王璁!因为杜微和方爽不能离开沙漠——万一身上或飞机沾带了烈性腐蚀菌,后果不堪设想。 杜微的电报,正是王璁想得到而果然得到的答复。王璁匆匆来到杨校长办公室,把国外来电、沙漠科幻,多么美丽,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随之不断向后延伸,永无止境,因此保留了最久远的美丽… 来电,都放在杨校长面前。 于是,王璁又得到了他想得到而果然得到了的答复:“既然国外来电邀请,而杜微教授提议你出国讲学,校领导也同意。” 轻轻松松,顺顺利利,王璁出国讲学就这么定了下来。王璁那白净的脸上,泛起了喜悦的红晕。 紧接着,王璁着手办理另一件大事——写作论文。 王璁有点踌躇起来,荡漾在嘴角的笑意也消失了。因为这项研究工作是杜微和方爽花了多年心血所做的,王璁对于详尽的情况,并不了解。尽管王璁文思敏捷,然而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王璁只做了化学合成方面的一部分工作,只能写这一小部分。 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是请杜微和方爽写作论文。 王璁在给杜微和方爽发去电报之后,又习惯地背剪双手,踱起方步来了。他们会不会留一手? 会不会不把关键性的数据写上去?——特别是方爽,跟他“脚碰脚”也许会留一手。根据他的经验,在科学界,留一手是常有的事。不留一手,怎能在关键性的时候胜人一筹呢? 王璁不断踱着方步,又担心起另一个问题:论文该怎样署名?署名,是件大事儿,表明论文发表后所带来的学术荣誉应该属于谁,这就像在专利权证书上签名一样神圣。王璁认为,这篇论文的作者,当然是三个——杜微、方爽和他。署名的顺序,可能是杜微、方爽、王璁。把杜微这样的权威放在首位,是理所当然的,是科学界的惯例。关键是他与方爽的排名顺序,如果把方爽排在他的前面,那么… 杜微曾说过王璁“聪明过人”但又“聪明过度”此刻,王璁不停地来回踱着,内心正在受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