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书_卷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八 (第3/3页)

。《礼记》说因哀伤过度导致孝子身体过度衰弱甚至死亡,不能完成守丧三年的任务,那就和不讲孝心一样。我还健在,你怎么能如此糟践自己!应该立即强迫自己吃饭喝水。”太子萧统接到皇帝的圣旨后才吃了几合米做的稀饭。从此直到丁贵嫔下葬,每天只吃一升麦米做的稀饭。梁武帝又下诏说“听说你每天所吃的食物太少,身体已经很虚弱,快要病倒,我虽然没有其他的疾病,正因为你现在这个样子,让我心中闷闷不乐而生病了。所以你应该强迫自己吃些稠稀饭,不要让我总是替你担心。”但萧统尽管多次接到圣旨,无论如何规劝,他仍坚持每天只吃一溢米的稀饭,疏菜瓜果一点也不吃。萧统身体一向很健壮,原来腰带有十围,现在已瘦减过半。每次入朝时,官员和平民看到他如此瘦弱,没有不伤心落泪的。

    太子萧统自从举行加冠仪式后,梁武帝就让他参与国家大事,朝廷内外各部门的奏章都堆在他的面前。萧统知晓民间很多事情,任何细微末节都要查清楚,每次发现上报的事情有错漏或玩巧弄假不合实情的,当时就加以分析辨别,告诉上奏的人是对还是错,让他们逐渐改正错误,没有一个人因此事而受到弹劾。给犯人量刑判案时,经常宽恕、赦免罪犯,老百姓都称赞他仁义厚道。萧统生性宽厚、待人和气,与人相处融洽,并很有涵养,喜怒哀乐埋在心底,从不表露在脸上。招纳有真才实学的人,并倍加推崇爱护,从不厌烦。经常自己研讨学问,有时也和一些有才学的人一起讨论过去或当世发生的事情;一有空闲时间便不停地撰写诗赋文章,并且养成习惯。当时东宫差不多有三万多卷书,知名才子都云集在那里,文学创作一片繁荣,出现了自晋、宋以来从未有过的盛况。萧统喜欢游山玩水,在玄圃园中挖修水池,堆筑石山,建造亭台馆舍,经常和朝廷中有学问的臣僚,或民间有名气的人一起在园中游赏风景,吟诗作赋。有一次在御花园后池中划船,番禺侯侯轨一边夸赞这里的环境优雅,景色优美,一边说:“如果再在这里增设女乐就更美了。”太子萧统没有回答他的话,只是吟诵了左思《招隐诗》中的两句:“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侯轨感到十分惭愧不再多言了。离开皇宫二十多年,从来不曾收留舞妓歌女。年幼时,梁武帝曾下诏赐给他一部太乐女妓,他一点也不喜欢。普通年间(520~527),梁朝军队北伐魏国,京城一带谷价很高,太子萧统看到这一情况后,便下令节衣省食,将原来的家宴改为普通的便餐。每遇阴雨连绵或下大雪时,他便派心腹大臣走街串巷,察看贫困人家,如果有人无家可归,流落街头,则经常拿出钱物救助他们。还将自己做长袍的丝绵和布帛捐献出来,做成短衣短袄,冬月天冷时,施舍给贫困受冻的人。如果有人死后无力收埋,太子就替他购买棺材。一听到远近各地老百姓的赋税过重,劳役太多太苦,便收敛笑容和喜色变得很不开心。常常为老百姓贫苦劳累而心神不安。吴兴郡经常因河水泛滥而使农业歉收。有人上书建议修一条大水渠向浙江排洪。中大通二年(530),梁武帝下诏派前交州刺史王弁持符节,征调吴郡、吴兴、义兴三郡民工开凿这一水渠。太子萧统上奏疏,认为将扰民农事,请求暂停此徭役,梁武帝特地下诏加以开导。

    太子萧统特别谨慎孝顺,每次上朝,不到敲五更鼓的时候便等候在城门外。太子所居的东宫虽说在内殿里面,然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总是面朝西南方向,如果晚上被召见上朝,便半跪半坐着直到天亮。三年(531)三月,太子卧病不起,害怕让梁武帝担忧,每次梁武帝派人来提问政事,他总是亲自写信告诉皇上。等病稍有好转,仆人们想将他的病告诉梁武帝,萧统坚决不同意,说:“有什么理由可以让皇上知道我病成这样?”因此总是暗自哭泣。四月初六,萧统病死,年仅三十一岁。梁武帝亲自来到东宫,扶着太子的棺柩失声大哭。下诏用衮衣和冕服装殓萧统。太子仁义有德,人人皆知,死后,朝野都都感到惋惜愕然。京城男女,都到太zigong去凭吊,满路上都是哭泣的人;全国各地的百姓,守卫疆土的士兵听到他死去的消息后都十分悲痛。所著文集二十卷;又撰写古今典诰文书;写《正序》十卷;五言诗写得较好的收录为《文章英华》二十卷;《文选》三十卷。

    哀太子大器字仁宗,太宗的嫡长子。普通四年五月丁酉生。中大通四年,封为宣城郡王,食邑二千产。不久任侍中、中卫将军,被赐给鼓吹乐一部。大同四年,被授职使持节、都督扰、涂二州诸军事、中军大将军、扰刺史,仍担任侍中。

    太清二年十月,侯景进攻京都所在的地区,韶命太子任台内大都督。三年五月,太宗即皇帝位。六月丁亥日,立他为皇太子。大实二年八月,叛贼侯景黜废太宗,将杀害太子,当时叛贼的部下声称侯景的命令召见太子,太子正在研究《老子》,刚要下床,而刽子手就悄悄走近了。太子面不改色,慢慢地说:“早就知道会有这样的事发生,我还叹息来临得晚了哩。”刽子手想用衣带来绞杀他。太子说:“遣杀不死我。”就指着捆绑帐子的竹竿下面的绳子,叫他们拿过来绞他而死,时年二十九岁。

    太子生性宽厚随和,加上精神气质端庄聪慧,在叛贼的控制下,经常表现出不屈的意志。当初,侯景西行,带太子同路,等到他败回来的时候,部队不再整齐严肃,太子所乘的船又处于后面,赶不上叛贼们,他左右的心腹都劝他因此北上避难。太子说:“现在家与国都败亡了,我的心意是不想求生;主上蒙难,我哪裹忍心避难而去。我现在如果逃藏,就是背叛父亲,而不叫避贼。”说完就痛哭流涕,命令立即前进。叛贼因为太子有气魄度量,对他就常常怀着畏惧之心,担心他成为后的祸患,所以他就先遭了难。承圣元年四月,追加他谧号为哀太子。

    愍怀太子方矩,字德规,是世祖的第四个儿子。起初封为南安县侯,跟从世祖在荆城镇守。太清初年,任使持节、督湘郢桂宁成合罗七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湘州刺史。不久征召他任侍中、中卫将军,赐给他鼓吹乐一套。世祖秉承皇帝旨意,立他为太子,改名元良。承圣元年十一月己卯日,立他为皇太子。等到西魏的军队攻陷荆城,太子和世祖一起被魏兵杀害。

    太子聪明颖悟,颇有世担的风度,但却凶暴猜忌。敬童秉承皇帝旨意,追加他谧号愍怀太子。

    陈的吏部尚书姚察说:孟轲有话“鶸叫就起床,勤勤恳恳做好事的人,是舜的好学生啊。”如果一个普通的百姓,在田地裹作农夫,一天到晚干农活,他带来的好处也已是多方面的。更何况太子处在重要显明的地位上,居于正统体面的尊位,若都像昭明那样能够约束内心不懈怠,淳厚孝道,那么要拥有大舜的德行,还会很远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