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别在应酬时才娱乐 (第2/3页)
“皱着眉头笑”的窘境, 也未尝不是一种训练。 录超级太阳台“花边新闻”时,请到前辈作家艾妮,谈的题目很有趣,叫作“表情暴力” 所谓表情暴力。就像一首歌的同一样:“你连笑的时候都不快乐” 这样的人在现代社会确实很多,而且越来越多。看见这个名词,我恍然大悟,某些人,分明是好人,分明也“居功高位”分明是爱人若己或爱人胜己,但是没办法得到身边的人或情人“应有”的感激与敬意。 一个工作辛苦、持勤养家的父亲或母亲,脸上如果带着表情暴力,亲人很容易感应到他周遭的“磁场”不太对劲,他或她终将发现:我对你这么好,你们这些没良心的东西,竟然躲着我,或什么事也不肯跟我说! 他们不说,躲着你,只怕遭受“表情暴力”的摧残。 婚姻和爱情也是一样。我常看到有“怨偶”表情的男人或女人,他们自觉“无怨无悔”(才怪!)的牺牲与付出、不求回报和给予,却任表情泄露自己的心事,使对方感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力,久而久之,当对方能拥有一方“乐土”时,打死他他也不愿记得回报你。“我就是不愿再看到他的脸!”我相信,这是许多只想“逃走”的情人或配偶,心中不敢坦白的真实声音。 职场之中,连笑起来都不快乐的人比比皆是。按照“传统式”认定,这些人一定是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了!有些老板会格外赏识有“表情伤残”症的员工,但他一升为主管,可以造成“一人得道,鸡犬走避”的局面。非关能力问题,只因想到天天要看他的脸色,人人不快乐,大家一起表情伤残了起来。 让自己快乐,不是装笑脸就可以,这牵涉到你是否真正找到生命出口的问题。不过,真正的问题虽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然而努力装笑脸,让自己远离“皮笑rou不rou”或“皱着眉头笑”的窘境,刚开始可以是“笑比不笑难看”但也未尝不是一种训练方式。习惯了,就会成自然。练习久了,也会变成真的吧! 你是压力人物吗? 工作压力是你治自己的, 但情绪压力确实常是别人给的。 令一个人开心的方式如果错误的话, 很容易为他常来副作用。 不久前看到前辈作家吴娟瑜的一篇文章,谈到所谓“压力人物”说法非常有趣。 她说,有五个指标可以判断压力人物。压力人物:一、总让你对他感到愧疚;二、对他责任未了;三、对他有话也说不清;四、对他敢怒而不敢言;五、对他言行反感。 既有这些负面感受,却无法逃于天地之间,从而产生人生无奈的沉重压力。 现代人常把“压力太大”当成口头禅,但我想,对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工作压力,在台湾大概还不致造成太多“过劳死”但压力人物却常教人活得生不如死。 工作压力是你给自己的,但情绪压力确实是别人给你,然后你又多乘了几倍送给自己。 奇妙的是,在职场之外的人际关系之中,你讨厌的家伙,可以把他当乱叫的小狗,他的言行未必会给你压力;反而某些关爱的眼神,会带来沉重的压力,比如,主观意识太强又太关心你一举一动的父母。老是以怨恨的口吻责怪你没时间陪他的老公或公婆、太喜欢把你的私密事情当成她自己的事的闺中密友、老是问你为什么不结婚的远亲近邻… 关心一个人的方式如果错误的话,很容易为他带来副作用。传统上习惯说“我这是为你好”的人,得把着自己的脉诊断一下,你,到底真的帮了什么忙?是不是反而因为关爱使别人压力很大? 对于某些在沮丧时必须自我消化掉情绪的人来说,关心者急于“分享”反而会带来沉重压力。 常常提出“你爱不爱我?”“你根本不在乎我!”之类的质疑、或动不动盘查行踪的爱人,也常使自己成为对他人施加压力的人物而不自知,一味地扮演他的角色。 为小孩教育问题争吵,天天“爱之深,责之切”的父母,当然也是对他人施加压力的人物。 某些过分热情的人也容易成为对他人有压力的人物。心理学家孙明明曾说:“某些心理有问题的人常常特别热情,而他们热情的原因是自己需要别人的热情。如果你没有给他‘适当’回馈,他会变成你的压力人物。”你的冷漠(其实只是温度不同)对他也是一大压力。 很多忙得身不由己的朋友和我有同样感慨,当不得不忙得焦头烂额时,有人不时对你说:“钱要赚,身体也要紧,你那么忙干什么?” 如果你问人家“你好吗”在“我很好”之后又如上“你真的很好吗”这样的问句,我想,你可能也不自觉变成现在很时髦的压力人物。 爱心要有耐心 这个社会的爱心生病了。 事实上,不只男女之间, 我们所有的爱都生病了。 最严重的是, 我们对生命本身缺乏尊重, 对我们的责任缺乏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